如果把長江的水引入新疆的沙漠地帶,會把沙漠變成綠洲嗎?

農民馬小哈


引水入疆不能將新疆沙漠變為綠洲,但引水到西北缺水地區,主要是三個大區,河套陝北高原、河西走廊蒙西高原、新疆部分區域。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億人口,將拓展國家戰略縱深,是可能的!


1、以蘭州為中心,建設小觀音或大柳樹黃河水利樞紐,海撥1380米,給河套地區自流引水,可為25萬平方公里黃土高原平臺提供自流引水。這部分地區除陝北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部分海撥在1400米以上,其它地區海撥在1100-1400米之間。增加1億人口。


河套地區

2、河西走廊、蒙西高原,這個區域海撥在1400-1800米之間,調水以海撥1800米高程調水,實現全流域自流灌溉。前期主要是開發武威、張掖、酒嘉、額濟納戈壁灘,逐步恢復生態,探討治理沙漠手段,人口增加2000萬,為後面固沙,治沙做準備,人口增加不是重點,卻是西北水利的重點。水利樞紐為李家峽、劉家峽水庫。


河西走廊通道是一帶一路“陸上馬六甲”,地理位置突出,戰略地位極高。祁連山是中華水塔,恢復河西走廊通道生態極為重要。引水到河西為首要核心。河西走廊和新疆降雨在不同分佈帶,便於優先治理。



3、濟渭濟洮工程


在龍羊峽上游引水到洮河上游,在洮河中游引水到渭河,工程量小、流域大,區域內經濟人文條件好。


4、新疆地區降雨量遠小於蒸發量,治沙條件差,前期主要發展天山周邊條件好的區域,這個區域增加8000萬人口,對中國影響中亞地區,繁榮西北,擴大一帶一路影響巨人。


引水方案較多,大西線引水、小西線引水、北線引水、淡化海水入疆等等


大西線引水,主要是沿海撥3500米,引藏水方案,工程量極大。


我國水利泰斗黃萬里手繪大西線走向圖


水利部小西線引水80億立方米,杯水車薪不能解決西北缺水問題,但中線調水大有文章。如果從三峽海撥180米,調下洩徑流量4500億立方米之10%,450億立方米經丹江口海撥160米,到鄭州海撥105米,可實現自流引水。佔長江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6%水量。那麼黃河上游330億立方米可調200億立方米進河西走廊通道恢復生態,意義重大。黃河、淮河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50億立方米,支持上述地區發展。

新疆需要啟動藏水入疆大範圍調水,調水1000億立方米,主要調雅魯藏布江水。逐步恢復生態。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經過測算,塔里木盆地觀測的蒸發量每年大約在2000毫米以上,蒸發量和塔里木面積相乘,那需要的調水量高達8000億立方。考慮了各種因素,如果塔里木盆地要達到半溼潤條件,至少要從外部調水1100億立方,這是把各種有利的條件都考慮進去,不能再少了。

長江的總流量為9616億立方米,也就是說需要11%的長江水全部調到新疆,南水北調的水量是448億立方米,也就是往新疆調水,需要3個南水北調工程,這樣的水價,除了北京、鄭州、石家莊這樣的省會城市,新疆應該是用不起的。

而且不能逮著一隻羊薅羊毛啊,這樣調水長江也受不了,長江的水不是白白流入大海,因為這些水還要承擔著航運的任務,水淺了,大船就觸底了。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從俄羅斯調水,新疆距離俄羅斯的鄂畢河、葉尼塞河非常近,這些河流水量也很豐富,當然俄羅斯恐怕是不會同意的。


劉權林


只要你能引,那沙漠肯定變綠洲,然後江漢平原變沙漠可以嗎?

沙漠其實是地球正常的自然環境和現象,如果不是因為人類過度活動,完全沒必要去破壞沙漠和戈壁的存在去。

假使因為人類過度活動,造成土地退化和沙漠化,那麼則必須提高警惕,對造成生態壓力的人群進行遷移,嚴防脆弱的生態發生破壞。



像外蒙古就是例子,常年過度放牧,土地沙化非常嚴重。相比之下,中國內蒙古的敖漢旗卻從乾涸的河床和遍地風沙,轉變成今日聯合國掛名的綠化模範。

這種持續性的綠化建設比單純的引水灌溉對環境更有利,相信綠化程度達到了,水自然的會出現。

當然去,有些地形本不適合大範圍綠化,例如一些荒原環境,它有自身的一套生態體系,強行逆轉也是一種破壞。

單純的轉移長江之水,造成的生態破壞比過度放牧還厲害,甚至不僅僅是生態災難,很有可能還會引發氣象災難。



要知道流域的蒸發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大河的歷史非常久遠,伴隨其演變的氣象環境也在不斷調整,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氣象環境。如果驟然減少了長江的水量,造成蒸發量的變化,極有可能直接導致極端氣候的出現。

早些年發展魚塘養殖和房地產,對湖泊蓄水能力影響非常大,直接影響了後面許多年的氣象情況,洪水多發、西南乾旱,梅雨季節消失、夏季提前或冬季縮短。



2011年監測數據,長江流域地表水資源創1961年新低,其餘六大流域也是如此。我們國家內陸水資源並不富足,還沒有達到能揮霍的地步。如果過度開發廠家,極有可能製造出新的沙漠。

所以,把新疆變為綠洲在概念上並不是問題,有水就可以,但因此造成更大的生態危機,划得來麼?


王司徒軍武百科


回答前看了不少評友的回答,有反對也有贊同的,大體上贊同的多一點,反對的少一些。我個人是100%贊同這個國家工程的。

引江水回灌西部乾旱地區光從技術上說,以前不大可能,但現在的中國已經完全不存在技術和工程上的困難。現在長途輸油管道貫穿歐亞大陸,超高壓輸送原油都不成問題(原油粘稠,比水難輸送很多,且在寒冷地區或寒冷季節還需要管路保溫措施),更不用說了輸送淡水了。技術上不是能不能實現,而是採用什麼技術方案實現。技術方案達到怎樣的綜合目的?個人覺得不單解決西部缺水問題,同時需解決東、北、西南水系水災治理問題,不單解決西部缺水問題,同時解決沿途缺水問題,這樣的技術方案是一個比三峽工程更加偉大和影響深遠的國家工程。

有人說成本難以解決。可以這麼說,東水西調的經濟效益遠大於南水北調。南水北調一多半的目的是為了城市供水,而東水西調不單是供應生活用水,更大的是生態供水,可為我國再建億萬糧倉,屆時不單我國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口,而且糧食還可以自給自足和出口。

有人說人難勝天,人工調水杯水車薪,對西部生態影響有限。實則不然,就拿新疆為例,原有若干內陸河流和湖泊有的已經乾涸,有的季節性斷流,有的自然在流淌,若調水到這些流域,只需短短三到六年左右時間就可基本復甦原來生態,加上人工治理,10年左右可基本回恢復植被生態。估計河流複流後10年左右,大片地方已經成為了適耕土地。因有水調入,西部河流和湖泊將會逐漸回覆,局部氣候將會得到改變,有湖泊的地方,會形成局地的水循環,10年以後將會有水擴散滋養這些內陸河/湖流域以外區域的現象,屆時整個新疆的氣候都會有較大改觀。

不過,需要強調一點,東水西調應嚴格限定為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嚴禁用於工業用途。至少在前50年應該嚴格如此控制。否則一旦用於工業,將讓我國農業再失一片淨土。

有人擔心對長江、黃河、珠江、淮河、錢塘江等被調水河流生態完成影響。實際完全可以管控到沒有影響的程度。在各江入海口建核電站(將來能夠用聚變能更加經濟可行),泵抽入海口1/3的淡水回灌西部地區,對被調水河流生態幾乎不會造成影響。然而,這1/3的徑流量將可在一年之內恢復羅布泊古前的規模,樓蘭盛況完全可能再現。

泵站不單可在入海口建立,還可在沿江支流匯入處設立泵站,適當抽調水源,不單可以相西部供水,而且可以解決當地洪澇災害,一舉治理東西兩端水患。

一旦工程實施,西部將成為我國糧倉,東部地區可以更加放開地發展工業,甚至西部也可以適當發展需水量低的工業。不單有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治理沙漠,改善生態。此舉將是利國利民利後代的少數偉業,是比三峽更加偉大的國家工程,是比南水北調更出效益的工程。

工程實施後,將會有更多的人遷入西部,參加西部開發,會更加穩固西部局勢,減輕維穩和反恐壓力,更加促進民族融合。

整體來看,這樣的工程將會是我們中國最最終結的偉大工程,寄望這個工程能夠在繼南水北調後開始實施。


鷗洋10


沙漠難以變綠洲,但是能夠解決新疆一部分缺水的問題也是好的,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水,如果新疆能夠解決缺水的問題,那麼農業將會有巨大的突破,不僅能夠造福中國,簡直都可以造福人類了。


西行客


違背自然科學的理論怎麼可能實現,自然的演變是經過幾億年完成的,怎麼會因為一個因素的就能化沙漠為綠洲,水雖然是萬物之源,但並不是唯一。



假設我們引入長江的水到新疆沙漠,都知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那麼新疆高海拔的條件怎麼保存大量的水資源?都說植被能保存水資源,但是在想想沙土地是不可能保存大量的水資源的,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水在沙土地裡就入同在漏斗裡,再多的水都會隨著沙子的空隙流向遠方。所以沙土地最大的缺點就是保存不了水。那麼想要將沙漠變綠洲第一條件就是換成土壤,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奔跑的蝸牛哥


用水讓沙漠變綠洲這個問題裡,怎麼引水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水到了沙漠怎麼保存,如果水無法保存,再多的水到了沙漠也是連滲透帶蒸發,轉眼即逝,哪有機會生出綠洲。所以,引水讓沙漠變綠洲雖然是腦洞大開,但是隻要提前做好了沙漠的固化和改造工程,等植物抓牢了沙丘,沙礫成為了沙土,水可以被蘊藏而不是消失的時候,再引入水源,沙漠應該是有可能變成溼地,進而成為綠洲的。現在類似的嘗試已經不少,新聞也有相關的報道,希望對沙漠的治理早日有突破性進展,為華夏子孫造福。




子非安知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想法是好的。

二,把馬雲的錢給你你就是有錢人了嗎?

三,這幾年西南乾旱時有發生。

四,因為人的自以為是大面積改造,極端天氣越來越多。

五,依據目前條件,成本太高的事,且缺乏的事儘早不要幹。

六,樹挪死,人挪活。把該長草的地方弄好,再說不長的地方。

七,據說沙漠裡種水稻的已經成功了,有意義沒價值的事上上頭條就可以了。

八,歇歇,有空去植樹造林,才是正事,不要靠借。


大聲叫我董先生


長江一江之水是不夠的,還有雅江,怒江等外流河都俢好大壩,象接力一樣,用隧洞連接輸往新疆,對新疆而言,還必須治理鹽鹼地,兵團就做過用水稀釋的辦法,結果浪費了很多水,最後放棄了。所以,為了預防出現大調水大浪費,還是先規劃,治理,後引水造福。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長江中下游雨量充沛 經常發生水災 北方很多地區乾旱少雨 如何合理調配水資源 成為當務之急 現在中國基礎建設技術雄厚 經驗豐富 正是解決長期困擾影響正常國家發展水災問題的良好時機 以前講村村通公路 現在可提 村村通水路 建設全國性水力調配成為可能 在雨季到來前 把河道水位降下來 騰出空間 減少自然災害 把多餘的水資源調往水資源少的地區 雖然投資很大 但長期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