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黄台瓜辞

(唐)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相传这是唐高宗时的太子李贤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太子李贤希望母亲武则天听闻后,能够幡然醒悟。

《全唐诗》卷六收李贤诗一首,就是这首《黄台瓜辞》。

《全唐诗》在这首诗题下注云:“初,武后杀太子弘,立贤为太子。后贤疑隙渐开,不能保全。无由敢言,乃作是辞。命乐工歌之,冀后闻而感悟”。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李贤,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永徽五年腊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

李贤的出生对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来说,不算是好事也不算是坏事。好事是武则天又为李治生了个儿子,只是李治和武则天正为废王立武,改立皇后的事而闹心。在李贤出生不满一年的时候,永徽六年(655年9月)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改立皇后的举动,是打破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派或者说关陇集团势力的开始。

李贤出生不久被封为潞王,改封沛王,徙封雍王。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高宗赞赏。高宗尝谓司空李勋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

李治和武则天对待这个二儿子还是很器重的,在李贤少年时,招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以增加李贤的学识。

在李贤茁壮成长的青葱岁月里,李治和武则天首先将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褚遂良、长孙无忌贬官流放。褚遂良死于爱州(今越南清化),长孙无忌于黔州(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士族门阀走向没落,朝中政治权利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才能,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在唐高宗李治看来,皇后武则天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相较太子或宰相而言,皇后更为放心、更能代表皇权。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病死,二十岁的李贤被立为皇太子。李弘是李贤的同母哥哥,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关于李弘的死亡原因,后世有很多说法,主流的意见是李弘得肺痨而死,但也有是武则天害死的说法。

李贤为太子后,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去东都时,多次监国,处理政务明确公允,受到朝中大臣们的赞誉,唐高宗李治大为赞赏。太子李贤的身边聚集起众多文人大臣,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收藏于皇宫内阁,并受到高宗厚重奖励。

太子李贤身边的文人大臣不仅仅是编纂书籍,他们显然是有自己的政治诉求。太子李贤希望在这些大臣的支持下扩展权力,大臣们则期望拥有从龙之功,于是不可避免的与武则天势力发生权力冲突。武则天和李贤母子相疑,关系紧张。

太子李贤认为唐高宗李治身体不适,无法处理朝政,应该是有太子协助辅政,母亲武则天应回归后宫,却不知在李治心中,武则天要贴心的多。唐高宗李治时期,虽然朝政主要和武则天共同商议处理,但李治仍掌握实权,完全能够压制武氏势力。而在历史朝代中,皇帝和储君是天然的敌人,太子既要展示才干讨的皇帝的欢心,又要压制自己以免引起皇帝的忌惮。

太子李贤很快受到了武则天的回击,许多流言传到太子李贤耳中,深受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信任的术士明崇俨说“太子不堪承继”。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巨大的恐惧不安笼罩了太子李治,彼唐时期,太子被废基本上意味着失去生命。太子李贤写下哀切的《黄台瓜辞》。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黄台瓜辞》:母子亲情在权力侵染下荡然无存的凄切哀鸣

就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术士明崇俨被人杀死。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指使,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到东宫调查,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李贤因此被定为谋反,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借以昭告天下。 太子属下大臣十多人被贬官流放。曹王李明牵连其中也被流放,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弟弟。

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新任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

太子李贤被废的真相因缺乏史料而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权力之争是最大的因素,显然太子李贤是失败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