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三年之路:從一無所有到萬眾矚目

平安好醫生近期正式被納入港股通,這個上市時獲萬眾矚目的AI醫療第一股再一次虜獲了人們的目光。

而平安好醫生自上線到現在,一路走來,並不如表面的順風順水。

不夠市場化的醫療服務領域,投入和產出卻往往不成正比。“基礎醫療是保障性服務,在國家的價格體系裡,收費單價低,還有醫保支付來確保基礎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現有體制下的定價,不反映醫生真實的時間和勞動成本,也不反應市場價格。換句話說,醫療最核心的玩家都在上下求索,市場化的公司又能賺多少?“作為企業,需要考慮盈利模式,股東、投資方、合作伙伴都需要。可身在關切生命的大健康領域,意義就變了。”

上市前後,王濤有留意到關於平安好醫生模式的討論,尤其是對變現能力的質疑。“我很能理解,第一,互聯網醫療到今天還是新生事物,患者存在顧慮,我們首先要讓大家有免費體驗的機會。其次,即便收費,也收不了多少錢,無法覆蓋醫生成本,但我們每天切切實實幫了很多人。”

王濤信奉卡夫卡的話,人類有兩大主罪:缺乏耐心和漫不經心。“我們不是完美公司,可一直在堅持大踏步向前,開拓更多的市場,尋找更多變現的機會,去培育市場的耐心和信心。”

前路艱難,還有諸多關鍵問題等待政策、制度的明確與解決,例如包括各級醫療機構在內的數據庫建立、醫保支付問題。“電子病歷系統不打通,互聯網上初診的信息就沒有辦法在轉診時起作用,醫院就醫過程封閉,互聯網隨診就有難度。如果有一天在法律保障、用戶授權的前提下,數據能夠融為一體,流程能夠貫通,體驗和效率就會極大提升。另外,國家已經開始承認互聯網醫療的合法性,能否在擁有更完善、具體的審核制度下,給予醫保支付的支持,未來也很值得期待。”

王濤相信,這個領域需要團隊的不懈努力,“我們十年後再看,那時候服務和技術都在進步,IOT智能設備、智能檢測系統能直接將健康數據傳輸給我們,互聯網醫療科技真的能夠改變人看病的習慣,重病、大病、手術需要去醫院,常見病,遠程診斷、智能設備可以精準診斷,醫生處方開具後,1小時藥品就送到家了。就像現在外賣送餐服務一樣。所有這一切,平安好醫生都在嘗試完善。”

幸運的是,平安好醫生的改變,正循序漸進在蔓延,鏗鏘有力地在滲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