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高富帅——纳兰容若丢了“白月光”和“朱砂痣”的男子


一、浊世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

“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色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这段话来自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个男子一生总会遇到一个白月光,或是一颗朱砂痣。当这断话广为传颂的时候,如约定成俗般,众人已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作了这段话的概括。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白月光永远留在心里,朱砂痣镌刻心尖。他是谁?满洲正黄旗人——纳兰容若。

容若是他的字,原名成德,避当时太子保成名讳改成性德。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其父乃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其母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七岁入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十八岁参加应天府乡试,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

进士相当于现代什么职位?博士生导师。但是在明清时期,全国进士每次录取大约三百人。而科举每三年举办一次,平均下来每年才录取一百人。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就很多了。

不怕别人比自己优秀,就怕那些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

不仅仅才华横溢,纳兰更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同僚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曾在诗中写过:“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佳好。”其中的楞伽山人是纳兰的称号。

纳兰十分爱读书。且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他就将自己的见闻感悟整理出来,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等等。

纳兰词作现存有348首。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他不仅填词了得,更是写的一手好书法。下图便是他改名之前书写的一篇诗稿。实乃以为被填词耽搁的书法大家。

清朝第一高富帅——纳兰容若丢了“白月光”和“朱砂痣”的男子

图 1纳兰容若蝶恋花毛笔书法


生来就是大富大贵,顺顺利利地活了十几年,倒是比温庭筠、李白等大家活的更加潇洒一些。所以当他老师蔡启尊被革职的时候,他才会说出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这般话。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在纳兰短暂的一生中,有过“白月光”照落心田,有过“朱砂痣”镌刻心口。“情”成就了词人纳兰性德,也败了纳兰。


二、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纳兰容若这样的天子骄子,鲜衣怒马的少年,别人家的孩子。怎知何为坎坷。然直到这一年,她见到了求而不得的表妹,从此阳光明媚的少年,成痴情的公子。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正是鹧鸪金井》

这首小令,刻画的乃是他与表妹的初见。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而能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因为心上之人曾在那里稍作停留过。

春水融化了冬日。纳兰遇到了心上人。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初恋的美好,是因为第一次,单纯而又温暖。家人有意成全两人,本是一段完美姻缘。只是天公不作美。在康熙十年,皇帝大选秀女。表妹被选中了。

即使纳兰家族权倾朝野,即使他纳兰容若才华横溢。他也不能、也不敢与皇帝争女人。表妹入了宫。白月光就此留在了心间。

《凭庑笔记》中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选此女入宫,顿成陌路。”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任他如何哭闹,最终也只有妥协的份儿。

康熙十五年(1677年),纳兰赐封进士。康熙皇帝将其留在身边,担任天子的御用侍卫。御前侍卫,看上去是一个耀眼的差事,实际上纳兰在此位置上无事可干,一身的才华也不得施展开来。

这便是一直住在象牙塔中的少年,步入社会,当头棒喝。他对未来产生疑惑,失去了向往。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

少年的一颗心,拔凉拔凉的。情场失意,官场得意并未应验到他的身上。

娶了自己不爱的人。起初,他并不快乐,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明珠读过纳兰所作的《饮水词》之后不由感叹:“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何,他总是不开心呢?”

他总是什么都不说,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她的到来。撬开了他尘封的心房。

三、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清朝第一高富帅——纳兰容若丢了“白月光”和“朱砂痣”的男子

图 2纳兰容若画像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絮如大雪纷飞。朦胧中,他仿佛看到了那位鹧鸪金井旁的少女,他冲着她笑,她嘴角刚掀起。他猛地睁开眼,小院里安安静静地,发现了孤单的自己。

就是这个时候,她来了。她轻轻地为他披上外衣。她是那么温柔、那么贤惠、那么小心翼翼地把他当做珍宝。沉寂的一颗心,慢慢地复苏。春日涌进了冰冷的冬日。

康熙十三年。在家人的安排下,纳兰接受了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的婚姻。成亲之后,纳兰总是对卢氏不冷不热。

大婚当日,纳兰一双淡色的眸子,如万年的寒冰,落在卢氏的身上,没有温度。很长一段时间,他看她,仿佛穿透她的身子,在看另外一个人。

痴情已付,何重燃真心?他本打算一生就如此而过罢了!然在卢氏的悉心照料之下,枯树逢春。他被这个女子感动了。

那年,秋水轩唱和佳会。两广总督之女卢氏遇见了紫禁城中最明媚的少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眼万年便是他。卢氏对纳兰一见钟情。少女春心萌动,却不敢上前,只能羞涩地躲在角落,不动声色地望着他、望着他……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卢氏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婚姻,这场暗恋本该无疾而终。然不久之后,痴情之人得到了神的眷顾,她的婚事已经订好,乃是叶赫那拉氏的公子,纳兰容若。

就这样,两人成亲了。那年纳兰二十岁,卢氏十八岁。

才子佳人,门当户对。一对羡煞旁人的璧人。可是,纳兰心中已有佳人,对这场包办的婚姻无半点感情可言。他能做的就是不听、不看、不做。卢氏在纳兰的眼中如一个透明人般。

明明新婚燕尔。纳兰总是待在书房里看书,夜晚便直接在书房歇息。卢氏给他夹菜,他不会拒绝,也从来不会吃。

先爱上的那个人总是要付出的更多。她给予了纳兰最大的温暖和宽容。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慢慢融化了纳兰心中的冰天雪地。

纳兰时常在书房里夜不归寝,她常常夜里醒来,到书房里帮他掖好被角,加点炉碳。纳兰的衣服破了,她熬夜帮他在衣袖的破口处绣上木兰花。

早上起床,她会帮他穿衣系扣。他喜欢站在屋檐下听雨落下的声音,她便在他不知不觉中为他披上外衫。他爱便漫天飞雪、苍茫天地,她便为他撑起一把油纸伞……

她的爱情简单,又温暖。渐渐的,纳兰卸下心房,那位女子终于走了进来。如果说,纳兰是因为卢氏温情的照顾而卸下心房。那么一生的铭记断然不仅仅是如此。

卢氏的品性和才华都使纳兰倾心,一步一步沦陷,朱砂痣永远镌刻心口。

有一日,卢氏在园中弹琴,琴声轻悦入耳。那一瞬间,他偷偷地瞧了她一眼,她的音容笑貌随着琴声从此融进了他的心里。

还有哪一次?纳兰正在屋里看书。忽然漫天的大雪,他四下寻她的身影。在后院中找到了她。女子撑着两把把油纸伞,一把遮着自己,一把遮着刚开好的荷华。这一瞬间,木兰花在心里悄然绽开。

两个人,在一起填词作诗,抚琴唱曲、踏青游玩、捉萤火虫……惺惺相惜、岁月静好莫过于如此了。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此诗便是卢氏去世之后,纳兰所写下的悼念词。天上人间,阴阳阻隔,但尘缘未了,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能中断。在每一个曾经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刻,春花与秋叶,都将触动着他的愁思。

曾经爱的有多深,失去之后的痛就有多深。

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

清朝第一高富帅——纳兰容若丢了“白月光”和“朱砂痣”的男子


浓情蜜意正有时,苍天也妒佳偶成。婚后的第三年,卢氏怀孕了。两个人喜不自禁,沉浸在为人父母的美好之中。纳兰对妻子更是事事上心,恨不得栓跟身子挂在妻子身上。待她身体不错的时候,两个人也会出去走走,感受山花烂漫。

即使是奉命出征的路上,他也在担忧卢氏,孩子还乖?她是不是又熬夜给孩子做衣裳了。到了晚上,思念之情再也止不住。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南乡子·捣衣》

他想她想到断肠,恨不得立刻飞奔到她的身边,为她描描眉,为她染丹蔻。她也在等啊!等啊!战事还未消,捷报还没传出,他却等来了她难产殒命的噩耗。

心底的木兰花随风飘荡,她站在那片花海之中,笑得那样灿烂。他如魑魅魍魉游荡在她待过的地方,被她照料的荷花已经枯了,她的音容笑貌远去了,他的心再一次枯萎。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青衫湿遍·悼亡》

卢氏成全了一个痴情的诗人。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纳兰容若。“白月光”和“朱砂痣”相继的离开。

少年从此开始借酒消愁。日子过得恍恍惚惚,沉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他借酒入梦、盼望能再续情缘,只能通过写诗来慰藉对她的思念。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时节。纳兰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之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既是一位完美情人,又是绝世好老公。这样的一个人,最终落了个英年早逝的结果。实在是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