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劇照,影片最後橋段“找人小隊”和瑞恩所在的101師部分人與德軍裝甲部隊奮戰的那場戲,由於德軍步坦協同作戰進攻能力強,美軍方面傷亡慘重還缺乏重武器 ,面對蜂擁而至的德軍瑞恩將迫擊炮引信保險拔出去之後,往迫擊炮座磕一下交給米勒上尉,扔出去之後將進攻的德軍炸的血肉橫飛!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美軍在二戰期間連排級作戰分隊都配置幾門M2型60毫米迫擊炮,作為近距離火力支援和壓制敵方的輕重機槍,其60毫米殺傷榴彈(也就是米勒上尉扔出去那種)使用M52B1引信這種引信上有保險絲,在裝填到迫擊炮炮管前需要將它拔掉。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就是這樣將其拔除,引信裡的彈簧鬆解,炮彈處在代髮狀態。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M52B1型引信的結構圖,左側是未拔除保險絲狀態,右側是保險絲已經拔除A彈簧向上,解鎖B彈簧,D彈簧內包裹著雷管…炮彈發射出去之後觸地,雷管將主裝藥引爆。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那為啥要使勁兒磕一下呢?就是當保險絲拔除後,磕一下讓引信的慣性保險解除(內部的彈簧鬆開),這樣才能用手投擲出去後觸地才能爆炸。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血戰鋼鋸嶺》裡面也有將迫擊炮炮彈引信拔出來後當手榴彈使用的鏡頭,這類戰爭題材電影情節是經過考證的,估計美軍在二戰期間沒少這麼做。

但並不是所有的迫擊炮引信都和M52B1引信一樣,因為這種引信不安全!如果不慎將引信上的保險絲掛掉了再加上振動,可能會自己無故就引爆了,有可能傷及己方的安全!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幾十枚炮彈裝在一起要是不注意出現碰撞或者擠壓弄不好就有可能勾掛,將保險絲扯出來...非常危險!

另外,部隊也不提倡這樣使用60迫擊炮炮彈的做法,因為60毫米迫擊炮炮彈重達1500克,遠比手雷重!並且彈片殺傷半徑15米,也就是說需要臂力過人的人將它投擲到至少25米之外才安全!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目前美軍使用新一代的M734引信,該引信安全性能非常高,保險冗餘度大,它採用渦輪遠解鎖裝置,炮彈飛出炮口100米外才解除雷管隔離保險,同時渦輪微發電機開始工作,提供足夠的工作電壓使無線電發射器開始工作,這樣就避免了炸膛或者飛出炮口早炸的現象,有效的保護了炮手的安全。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M734引信有:高空炸、低空炸、碰炸和延時四種工作模式,引信的通用性能也非常好,美軍60/81/120毫米迫擊炮彈都可以通用。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並且它的勤務性能很好,由於有塑料保護罩,它在運輸過程不需要運送保險銷這樣的勤務工作,發射炮彈是也不需要有拔出保險銷這樣的多餘動作,只需將炮彈裝填就可以,炮彈飛行炮口後慣性加速和空中氣流會逐一解除保險,使引信進入到戰鬥狀態。

電影當中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用確實存在,但要求臂力過人才行

我軍迫擊炮炮彈也安裝了“迫–11”型引信,它也採用渦輪旋翼作為全保險解鎖裝置,與M734引信一樣。

總之,彈藥是危險品,怎樣將其安全的保管和使用是一個課題,不能因為它的某些額外的使用功能,就降低了安全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