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一些地方有大兴续谱,建姓氏祠堂(族祠堂)势头,你怎么看?

木易拙见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反映了老百姓追根求源、认祖归宗、发扬光大的一种宗族文化。这不能说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应该是一种团结一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知道我们来至何方,我们的老祖宗是谁?他们在世干了些什么?为国、为家族争了多少光?他们留下了多少做人做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后世子孙将如何继承?如何在家族中尊章守法?如何为国家为家族增光添彩?

修家谱、建祠堂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手段之一。通过修家谱、建祠堂使我们后代子孙知道老祖宗的历史。千千万万个老祖宗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牢记千千万万祖宗的历史才能使中华文明延续下去。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延续至今,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有修家谱、建祠堂的光荣传统。


张兴193886045


这有什么不好? 建设宗祠,弘扬家族文化,让后代子孙反省祖先的教诲有什么不好? 没有哪个宗祠是教后代不务正业,行恶的。对祖先的祭典就是很好的中华文化教育,国家应当大力支持!

西方是没有我们这样的思想教育体系的,但是他们的社会公德老实说比我们要强很多,因为他们有另外一个思想工作体系,这就是宗教。在我住所一公里范围内,有大小教堂三十多个。这不就是不用国家投资的社会教育吗!

祠堂和教堂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StLawrence


本人九零后,迁入地几百年,最早那几代,具体多少代已经没办法考察,那几代祖宗名字都没传下来,只有一堆坟墓也分不清是谁,自有记载名字开始已经传九代,从未有族谱,现在由我创修族谱,立堂号,续字辈,字辈到我爷爷那代就止了


承諾壹芈子卍


有国才有家,有家方有国。国不弃家,家亦爱国。国有国誌,家有家谱。千千万万之家谱构成大国之国誌!家谱与国誌互联互补,互赞互爱,互携互帮,共荣共进,何其妙哉!

下面这个照片,《王氏宗祠》之门联乃我所作。




用户5444316434


这是一个好的征兆,说明社会在文明进步。人民如果不能安居立业,哪有心思建祠修普呢。


冯久良


盛世修谱,说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老百姓过上了富庶的生活,社会太平,试想如果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可能吗?


手机用户51772630064


修家谱本身事件好事,建祠堂也是好事,但就怕许多人修家谱的目的是自抬身价,为了找个“好祖宗”,而枉顾事实,见个名人就认祖,这样的事自古有之。

有记载唐朝以前人物的族谱,十有八九是假的,修家谱这种事以前都是士族门第才能干的事,因为名门望族的族谱记名,就是士族资格,可以当官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家谱就是依据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修《氏族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有根据的,民间是不能修的。

可惜后来五代时期战乱,大规模的世家被灭了,族谱都丢了,不能靠这个当官了,官府不管了。才民间才开始修订,有的家谱甚至记载到三皇五帝时期,太乱来了。

现存家谱大多是明清时期编的,当然民国也不少。有本明朝的族谱,已经是稀罕物了。

要说真实性,实在不敢恭维,当时有个职业,叫“谱匠”专门家谱造假,严重情况已经让乾隆下旨禁止民间续谱,有记载,不配合调查的家族,如江西一大家族被满门抄斩。严重情况可见一斑。

总之,家谱可以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本事很好的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初心,给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故事,不好吗?


书僮聊历史


在以前社会里,“祠堂”是宗族、祖先的象征,在宗法制度的保障之下,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宗族文化有一定积极意义,如在一定范围内强调团结互助、维护稳定、抵御外敌等。

但在现代社会,它的功能、意义已经被严重弱化了,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具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些功能了。还有些方面也不适用这个时代,如姓氏的排外、性别的歧视等,且容易形成一个小团体,与外界容易发生摩擦冲突。

宗祠本源于中原,但由于历史原因,北方的宗祠比南方少很多。广东、福建,可能是全国宗祠最多的地区。以我这个姓氏为例——有宗祠,是纪念在本地开基的祖宗,也有祖祠,是上几代的近祖。

我认为宗祠存在的意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去看,能让人找到一种归属感。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追根溯源,才能常怀感恩之心。

捐款建宗祠,对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比较大的作用,虽然不能直接挣钱,但对个人的品牌有积极作用,会让人觉得他感恩、不忘本、有实力,从而赢得更多人脉和商机。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捐款建宗祠,没什么实际意义,只是献上对祖宗的诚意,量力而行即可。我想,如果祖宗在天有灵的话,他也不会强求经济不宽裕的后人捐太多的。祖荫厚德,自会庇佑我们,心安就好!

中国自古一以来对祖先都有着非常隆重的仪式,从国家到个人层面都是如此。外国人总是说我们没有宗教,其实对祖先的敬仰和祭祀就是我们最大的宗教。祠堂就是在形式上对祖先追思和敬仰的外在表现。

不过宗祠修与不修,按什么标准修,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而不是看着邻村有了,我们也得弄个,比比谁家的更豪华。祖先死去元知万事空,考虑现实的发展,增强真实的凝聚力,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小马奔腾KP


弄这个续谱词堂没意义了。只不过几个闲人有钱人为名为利做这项工作。其它不说给孩子起名谁按家谱来,况且如今的亲情就是爷、父、儿三辈最亲。除了这三辈亲情也就淡化了。


鱼儿213560838


“国兴修史,家旺续谱”!

续修宗族谱,重建氏族祠堂,这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并不是封建迷信,续修家谱、族谱,是人之礼义、孺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不是以敛财为目的的续修家谱、族谱,必须赞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