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婴,通撄,触犯之意。唯有反抗,才得以佐证存在。

婴,遭受之意。频受苦楚,皆为他人。

婴,即人也。初生小儿,赤子之心,永存。


醉梦

无羁


电视剧《陈情令》百凤山上的醉梦,是对过去的依恋难舍,还是对将来的不灭希冀,不可知,或兼而有之。

一以贯之的无羁,是少年的赤子之心,还是复归的云淡风轻,被桎梏的灵魂,何以无愧于心?

当摆脱矇昧,才能真诚的面对自我,才敢于言说真心,才得以拨开重重迷雾,原来,你一直在这里,不曾远游。

今冬已至,路上的行人已不复夏日的轻灵,带着些许不舍,步入了厚重且萧瑟的白色时节。

然而,这个夏季的热度似乎还未从心中消退, 那位少年,依旧盘旋于心头,时而莞尔,时而狡黠,洞悉世事,却又不失天真的笑颜。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时而莞尔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时而狡黠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时而天真烂漫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时而恣意盎然

最是难忘穷奇道的雨夜,当泪眼婆娑的少年问道「孰黑孰白」时,心,不禁痛了。

沉寂了那么久的良知,已被现实磨圆的性子,似乎又再度长出了枝杈,成为了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是选择「善良」还是选择「聪明」,这是一道人生难题。

「聪明」的我们,可以攫取更多资源,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可以生活得如鱼得水。

可是失去「善良」的我们,会否如同一架架研制精密且运转良好的机器,却与人性愈行愈远?

那位少年,并非没有犹豫过,他一直谨记江叔叔的那句「有所不为,方有可为」。

他也审时度势过,只是难敌良心的拷问,他只能选择木秀于林,承受被风「摧」的悲凉。

他不是没有动摇过,看到亲人,朋友,因他或者命运的无常一个个离去时,

他的灵魂几近崩溃,恸哭,如同婴孩般,泛着红丝的泪眼,控诉着世界,「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三观的崩塌是所有人最难以接受的

自小就被灌输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路遇不平需见义勇为,一撇一捺方为人。

而现今,为了「将来」,失了「当下」,是否值得?

一棵树,最好的培育时间是20年前,次佳的时间则是现在。

要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则每分每秒,都要向着阳光,无畏风霜,傲然挺立。

要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则每个念头都必须含光,方能生出勇气,才有可能砥砺前行。

王阳明在离世前,只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那位少年,在坠落悬崖时,几不可见的微微展颜,他是否也在喃喃这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呢。


《陈情令》听,醉梦无羁往事轻,陈情起,无巧不成婴

身在魔道 却从未入魔

筋脉寸断只为毁去那个世界最大的「邪」,「我做到了」,是他未及言说的心。

毁了它 是否能还世界一片清明?

不禁想到一个新闻中的公交司机,他在心梗发生的前一秒,稳稳踩下了刹车,全车的乘客安然无恙,而他则永远的留在了那个驾驶座位上。

同时让我想到,区别于其他个体,到底仅是皮囊,还是驱动这个机械装置的「自我意志」。

虽然脑科学无数次的佐证,没有「自我意志」之说,但是我却仍会选择相信,我们还有「良知」。

纵然利他行为有利己的成分,但在行事的瞬间,为何不选择「不利他」?

心中的那位少年,似乎明媚占了九成,无惧于他人的冷眼,眉眼含笑,自得自乐。他记性不好,但永远记得母亲说过的话「要记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忘却自己对他人的好,就能永保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