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

一排糖_gvw


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


小编我曾去过越南旅游,越南妹子多,而且长得很水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人说是因为越南的米好,但是越南单位之地为何大米如此高产呢?小编给您解析。

一、中国大米多,养活的人也多

有人说,难道中国大米产量低吗?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018年度中国的大米产量约为1.435亿吨,占世界大米产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产自我国,我们的大米产量冠绝全球,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大米的消费量也很高,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大米消费量是非常惊人的,去年中国出口大米190万吨,而进口大米数量是500万吨,这一出一进,中国去年净进口310万吨大米。

越南人虽然不少,但和中国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别,而越南原本就是一个大米生产大国,虽然越南的大米总产量远不及中国,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积来说,产量是很高的,而且越南人口只有中国的1/14,自然有许多剩余大米出口。

二、越南大米能出口要感谢一个中国人

这个人就是袁隆平!上世纪90年代之前,越南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以及中越边境战争后,越南水稻生产长期难以发展。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国求和,随即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而后越南开始和我国展开了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农业。1992年开始,越南从我国引入杂交水稻技术。相比于传统水稻,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能够极大提升水稻产量。于是随着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越南水稻的单产量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越南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引入上还做到了与时俱进,这使得水稻产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2002年,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感谢,越南授予他“当代神农”的勋章。可以说,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断提升并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三、越南气候适宜,大米一年三熟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越南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适合大米生长的。水稻是一种喜温、喜热农作物,种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且种植水稻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越南则全部满足了这些需求。越南国土全部都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多雨、高温、光照充足。得益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地。

做个简单的对比,由于光照温度充足,越南的许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国则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两熟的地方极少。而中国东北由于热量光照不足,虽然单次产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四、越南女娃不但好看,而且非常勤劳

越南的很多女孩子很漂亮,鹅蛋脸,身材高挑匀称,皮肤白皙,眼睛大大,基本上是双眼皮的,走在街上经常会看见骑在摩托车上的越南美女,让人忍不住多看,越南的电影院是越南美女最集中的地方,她们的精心打扮会让你眼前一亮。这些女娃不但长得好,而且很干起农活也是一把好手!

小编曾在云南河口县旅游过,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仅隔着一条河,从越南老街省到河口县,非常方便,手续也很简单,因此河口县内就有不少的越南人在售卖水果、农副产品什么的,她们几乎是每天都要挑着从越南带过来的水果、农副产品过边境,到中国来卖。这些越南女人,穿着朴素,很多习惯性地带着越南的斗笠,虽然常年被晒,脸上已经是饱经风霜,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们当中很多人年轻时候应该长相清秀,据她们说,越南7成女性在家务农,都是种大米的高手,她们相信勤劳致富,而且很羡慕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还愿意嫁到中国来。

也难过,现在越南妹子在内地很手欢迎。


葛大小姐


我曾经因为工作去过越南。

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的水稻是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的,特别高产。

有人可能问三季稻的话土地岂不是累死了,肥力会不会没有了?其实我当时和你一样的想法,问过后才知道,当地经常发大水,可以淹到三层楼高,水退去后留下一层淤泥,就成为很好的肥沃的土地了。

我们在当地经常看到高楼的外墙上有水淹的痕迹,看着很吓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原因才能生产三季稻,但是的的确确他们是一年可以丰收三次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自媒体人,纵横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关心关心三农,成天开车没啥意思,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农产品期货(优秀),本来想要服务三农的,奈何毕业的时候家里拆迁、占地,没办法,只能靠写文章糊口。

作为一个东北的农村人,纵横更是对大米这个问题一直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因为我是一顿不吃大米饭就浑身难受,东北地区的大米一个是辽河附近的大米一个是黑龙江地区产的大米,都特别好吃,从我的同学情况来看,他们可以离开东北,但是他们离不开东北的大米,尤其是一个湖南同学,在东北读完中学、大学后,回到湖南竟然跟我们“要饭”,让人邮寄大米!

以东北水与越南水稻种植情况对比,分析越南水稻为何能够出口

相对于南方大米,为何东北大米让人难以忘怀?答案我想和地域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东北是黑土地,地质肥沃,而且气候较为寒冷,一年只能生产一茬,大米口感好,煮熟后特别香。

相比较来说,我国纬度跨度大,气候不一样,长江流域一年一熟,而海南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越南整体都是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一年三熟,所以,单从气候上来说,越南大米产量就应该比东北多三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在1.2亿人左右,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518万公顷,总产量达2171万t,一年一熟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而越南总人口不足一亿,2016年人口9342万人,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接近779万公顷,一年三熟,总产量达到4360万t,从这个数据来看,越南和中国东北在总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水稻种植面积略多一些,总产量是东北的二倍,(越南可能种两熟)。

这样来算,越南大米想不出口都不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也仅是东北和水稻主产区能够完成水稻的自产自足,其他地区,不产水稻的地区也以大米为主食,造成中国大米的短缺,2000年的时候,我国大米的大米总量在自足的情况下,每年能够出口300万t,然而到了2013年我国稻米不但不能出口,反而需要进口224万t来满足缺口。

越南原来也有过大米靠进口的尴尬局面

越南虽然在水稻种植面积上以及气候上占据生产水稻的优势,然而越南的水稻生产及出口之路却极为漫长。

在越南战争爆发前,越南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然而越南战争在1963年爆发后,越南的大米不但不能自给自足,反而需要进口,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每年需要进口100万吨大米。

战争结束后,越南由于生产组织形式的落后,在1975年到1988年之间,依然没有摆脱产水稻大区需要进口水稻的尴尬局面,当时越南政府搞了农业合作社,老百姓缺乏生产积极性,水稻产量不断下降,1881年为了搞活经济,越南实行合同制,包产到户,农民种植水稻除了向国家交一部分外,剩下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这段时间越南水稻以缓慢的速度增长。

越南大米由进口转变为出口的过程

但是到1987年时,水稻产量不增反降,越南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将土地租赁给农民10-15年,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民愿意在土地上进行更大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

新政策实行以后,越南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1975年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足五百万公顷,而到了1996年之后,播种面积达700万公顷,2013年更是高达790万公顷的历史种植新高。

尽管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水稻的单产一直都是问题,越南战争期间一公顷单产水稻1.5-2t,1989年每公顷达到3t,进入21世纪后,水稻的单产上升到每公顷4-5t,2015年越南水稻每公顷单产可以达到5.65t。

越南水稻单产的提高,其实跟引入中国杂交水稻密切相关,1992年开始引进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在杂交水稻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越南水稻的单产不断提高。

越南农村经济改革后,越南稻米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了几年,到1990年出口量可达200万吨,占世界市场的将近五分之一。

2004年越南仅次于泰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2012出口772万t,超过泰国成为世界第一稻米出口国。


史论纵横


越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全国有近9500万人口,国土总面积仅33万平方公里,并且还是多山之国,可耕种面积并不多。


然而越南却是粮食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2018年越南农产品出口总额高达4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

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实现粮食大量出口呢?我觉得大概原因有两点。

首先,粮食出口并不一定代表人均口粮充裕,譬如印度是第一大粮食出口国。但印度14亿人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有可能保障所有国民都能填饱肚子吗?

显然做不到,照样有很多贫民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这与粮食出口没有必然的联系。


再如越南,山区多,主要产粮区在红河三角洲与湄公河三角洲。这两个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越南可播种三季水稻,自然可以有大量的粮食出口。

但对于土地贫瘠且地少的地区来说,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而红河与湄公河的农民,不可能会白送粮给其他人吃,没钱购买那就只能出口了。

但这并不是说越南一定会出现与印度类似的情况,只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其次,虽然越南已改革开放多年,但政府仍极度重视农业,并把成为农业发达国家,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因为越南目前的制造业主要还是以外资为主,短期内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发挥稳定降压的作用。

越南政府财力也很有限,但在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补贴方面投入很大。并且鼓励山地开荒,禁止工业占用耕地。

正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使得越南的农业生产总值,每年能获得2%~3%的稳步增长。这也是越南在短短30年时间里,由粮食进口国一举成为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花木童说史


越南还没有我国的云南大,人口接近中国的8%,领土是中国的3%,也没有大平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可它却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我国的进口粮食其中就来源于越南,不奇怪:


越南水稻高产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上天的恩赐,自然条件太好了。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共有3亿亩稻田,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降雨量充足。气候湿热 并且土地肥沃 ,湄公河河流域的土地超级肥沃。每当发大水,就会从上游冲刷大量肥沃的泥浆,适合种水稻阳光充足 ,水稻能一年三熟,仅水稻就占耕地面积的3/4。能亩产1千公斤。



二,最主要的原因。这得感谢我们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越南把杂交水稻引进已有20多年了,每公顷6400公斤。2017年,破纪录4500万吨,大米出口全球150多个国家,销售总额26亿美元。

三,他们国家的大力支持,补贴。越南政府在农业投资建设上大力支持, 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国家买单,加强技术培训,合理管理,农业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统普遍,53个省的农业厅都设有省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四,不断的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南方九龙江平原的粮食开发,大搞水利建设,引进淡水冲洗盐碱地,变盐碱地为高产田。

五,越南的劳动力充足,农业人口占比很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所以他们有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耕作的历史悠久。另外还出口咖妃,果蔬,腰果等。


所以他们国家粮食大量出口不足为奇。我国的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我国是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粮食生产国家。东北是中国最大的粮仓,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11874万吨,另外我国也在积极开发海边盐碱地和西部沙漠戈壁的农业价值,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国主要发展工业,商业……我国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家电手机等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小姐姐讲史


越南国土面积确实不大,越南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从国土面积来看,只有我国的3.4%。

而越来的人口,根据2016年统计的数据达到9270万,人口密度为298.9人/平方公里,越南的地理大小和人口密度与日本有些类似。为什么越南国土不大,人口不少,却还有大米在进行出口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越南虽然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但耕地面积不小,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越南耕地面积为88075万平方公里,占比为27.07%,这个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由于地理结构差异,耕地面积为15.04万平方公里,占比仅为16.13%。

第二,越南本身就是农业大国,越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是一个农林特产都很丰富的国家,越南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越南铁木等产品享誉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高度发达后,产业分红自然让越南的农产品成为支柱产业,其中大米即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第三,越南地理位置比较好,地理环境优异,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其他国家种植水稻只能一年一季,越南可以实现一年三季,本身水稻的产量就会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越南人也不光吃大米,多出来的大米自然就会成为越南重要的出口。

第四,越南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越南本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引进各种先进的杂交水稻,另一方面对农民不断的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和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同时还对农业种植有很多补助,包括对种植户的补助和扩大扩规提供低息贷款等,使得越南的农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虽然说越南国土不大,但却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大米出口国,这一点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毕农民以食为天,高楼大厦盖得再多,技术再先进,没有粮食吃会成为很大的麻烦,依赖进口并不是长久之计。在做好工业化推进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农业发展一定不能落下。


财经宋建文


中国的大米产量冠绝全球,中国生产了世界近1/3的大米,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大米的消费量也很高,而越南原本就是一个大米生产大国,且人口只有中国的1/14,自然有许多剩余大米出口

越南是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大米出口国之一,虽然越南的大米总产量远不及中国,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积来说,越南的大米产量已经非常高了。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017—2018年度中国的大米产量约为1.435亿吨,占世界大米产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产自我国。

不过虽然产量大,中国消费大米的市场也是无比巨大的,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大米消费量是非常惊人的。去年中国出口大米190万吨,而进口大米数量是500万吨,这一出一进,中国去年净进口310万吨大米。

(中国的大米产量极高,排名世界第一,后面2到5名的大米产量加起来才跟我差不多)

相比之下,越南在2017-2018年度的大米产量为2800万吨,是中国大米产量的约1/5。

虽然越南大米产量不及中国的零头,但越南的人口相比中国也少了很多,越南人口为9554万,不到一个亿,只有中国的1/14,对大米的消费能力肯定不及中国,所以越南去年出口大米690万吨,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人口虽然也不少,但跟中国没法比)

除了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以外,越南的大米产量确实很高,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耕地面积广大

广大的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根本。越南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只有32.9万平方公里,甚至不如日本面积大(日本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但越南的耕地面积却远超日本。

相比于多山的日本,越南在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都是面积不小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势平坦,自古就是重要的农耕区。截止到2018年,越南有1.41亩耕地。日本虽然国土面积比越南大,但耕地只有6160万亩,尚且不及越南的一半!(越南北部和南部拥有大片的平原地带,适宜开发成耕地)

气候适宜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越南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适合大米生长的。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热农作物,种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且种植水稻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越南则全部满足了这些需求。

越南国土全部都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多雨、高温、光照充足。得益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地。

做个简单的对比,由于光照温度充足,越南的许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国则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两熟的地方极少。而中国东北由于热量光照不足,虽然单次产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也就是说,越南很多稻田一年可以收获三次,而咱们只能一年收获两次或一次,少部分地方才能做到一年收获三次。相比之下,越南大米的收获次数更多,其亩产自然会更高。(越南稻田)

积极引进先进品种

越南自古就盛产优良的水稻品种,早在北宋年间,中国就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这种水稻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上世纪90年代初,越南效法中国,推行革新开放,从中国引进了许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高产,而且抗倒伏能力极好,这对于越南来说十分重要。

越南虽然气候很适宜水稻生长,但越南也是台风的高发地区,强烈的台风过境会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而拥有极好抗倒伏能力水稻就成为越南农民最为需要的种植品种。

目前越南的大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邻国泰国。

不过越南的大米总产量是高于泰国的,只是由于越南人口比泰国多了2000多万,因此越南对大米的消耗也比泰国多,导致越南在大米出口量上屈居泰国之下。

至于印度,说实话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大米产量却远不及中国,自己生产的大米产量根本就不够吃。只是为换取急需的外汇,印度才大量出口农业产品。


千佛山车神


的确,越南人口有9600多万,未来几年就可能突破1亿大关,也算得上是人口大国了,但越南人口规模也只相当于中国的1/14左右;而越南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1/29之一左右。但这样做对比显然是不客观的,面积大并不代表耕地面积大,此外还要考虑气候、单位面积产量等因素。越南大米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能大量出口,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



1、越南农业用地大。越南33万的国土面积当中,农业用地就占了80%左右,虽然这不全是种植水稻,但水稻是越南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肯定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只有119万平方公里,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因此面积大,不一定全适合耕种,印度面积不到中国的1/3,但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大。

2、气候适宜。越南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且因为雨热条件充足,越南水稻几乎都是一年三熟,而中国南方地区大都是一年两熟。



3、单位面积产量高。这得感谢中国,越南很早就从中国这里引进杂交水稻,使越南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在单产上更具优势因,此越南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比较高。

越南每年的稻米产量接近3000万吨,据估计,每个人一年都吃大米的话,大概需要150公斤,越南的大米产量差不多能够满足2亿人的需求,况且一个人也不可能一年都吃大米,偶尔会吃一些其它杂食,因此越南每年有大米出口,也就不足为奇。


锦绣中源


为什么越南大米不但能养活本国一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越南去年大米出口高达600多万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耕地面积。我国陆地国土面积虽然是越南的30多倍,但可耕地面积只有18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人均只有1.28亩,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而越南陆地国土面积33168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占25%,大约1.38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1.38亩,比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1.28亩还高。

第二,气候环境。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雨水充沛,气候适宜,极其适合水稻的生长。 加上越南拥有纵横交错的无数河流,越南河流每年提供3100亿立方米水。河流系统的水流每年分成汛期和枯期,汛期占整年水量的70~80%,虽然经常导致水灾,但同时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其中最有代表的湄公河和红河就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土地极其肥沃。

第三,越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得一年可以种植三次水稻。去过越南农村特别是南方农村的朋友就会发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同一个地方,有的水稻刚刚种下,有的已经长到一半,有的又正在收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越南独特的气候环境所致。他们种植水稻不像我国,受节气的影响,种早或者种晚都不行。他们啥时候有空就啥时候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独特的现象,反正全年都可以种,什么时候种都不影响。

第四,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大概4.5亿亩,但我国水稻每年只能种植两次甚至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次,产量保持在2亿多吨。而越南虽然耕地面积只有1.38亿亩,但大部分耕地面积以种植水稻为主,再加上一年可以种三次,以2017年为例,越南的水稻产量就高达4300万吨。这就是为什么有着近亿人口,而国土面积只有我国三十分之一的越南,不但能养活本国人口还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的主要原因了。


阿生懂越语


越南国土面积虽然只有我国的三十分之一,但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大米出口国,这与其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是分不开的,相较于我国耕地与国土面积的比例而言,越南可以耕种的土地和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要比我们国家多上很多,再加上气候、物种等因素,才让越南成为了今天世界排名第二的大米出口国。

首先,越南虽然领土狭长,但是其国内可耕种土地却很多,这使得越南每年的粮食总产量高于其他国家。

根据国际上公开的资料统计,目前越南的国土总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但是其国内的可耕种土地却十分丰富,约有60%的国土是可以耕种的耕地和林地,这就意味着在越南,有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可以进行农业相关的生产。

再加上越南人口有75%以上都是农业人口,所以今天的越南国内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十分发达,特别是在大米种植方面,由于越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几个国家之一,出于传统水稻种植的习惯,越南的大米产量确实要远高于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

其次,越南亚热带气候,以及特殊的水稻品种,让越南国内的水稻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越南的大米产量比较高的原因,除了其国内水稻种植传统以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一方面越南的气候地处亚热带,十分适宜水稻的生长,因此,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越南的水稻亩产量,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产量要高。

另一方面,越南水稻亩产量高于其他国家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越南拥有“占城稻”这种水稻品种,这种水稻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可以实现一年三产,这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面积下,越南的水稻亩产量是其他地区的二到三倍左右,其总产量自然会远高于其他国家。

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加成,才使得越南在人口突破一亿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大米生产国,所以大米出口也就不怎么稀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