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信息|唐山開平區開展生態環境深度整治攻堅行動

一處處無名場院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頹然倒下,一片片雜草叢生的閒置空地被清潔平整,隱藏於城鄉接合部的小作坊被徹底清除……8月10日以來,唐山市開平區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深度整治攻堅行動。截至8月26日,全區共出動人員2114人次,出動執法車輛及設備421臺(套),拆除125家無名場院和堆場、51家閒置大院、46家種植養殖大院,共拆除圍牆約2.81萬延長米,拆除違建約5.66萬平方米,清運各類物料約9.77萬立方米。

“環境問題是阻礙開平區轉型發展的最大瓶頸,是開平區融入中心城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後一公里’。”開平區區長張永新表示,近期,唐山市委就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發展明確提出規劃、建設、管理、生態、產業、公共服務“六個一體化”的總體要求,開平區作為唐山市主城區“五位一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快補齊短板,提升生態環保治理水平,在推進唐山市城市建設大突破、大提升、大發展中有所作為。“我們的口號是: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整治一次達標。”

此次生態環境整治攻堅行動包括整治“散亂汙”企業、無名場院及各類堆場、工地及道路揚塵、礦山非法盜採和修復、工業企業減排、車輛汙染,以及秋冬季綠化、“四容四貌”回頭看、清水潤城等9項內容,確保打通開平區深度融入市中心城區環境屏障“最後一公里”。

行動準備階段,開平區四大班子領導帶隊明查暗訪,開平鎮鎮村幹部全員上陣,進行拉網式排查,相關部門逐企業、逐場院細緻甄別,精準摸排兜底數。結合排查結果,制定出臺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攻堅行動工作方案、深度整治陶瓷國控點周邊生態環境攻堅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確攻堅範圍、重點打擊對象和工作方法步驟。同時,成立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和攻堅專班,以及由國土、規劃、環保、交通、公安等部門牽頭的執法工作組,並將排查出的327個場院分包到44家區直單位,形成分工明晰、具體到人、責任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據瞭解,多年來,在緊鄰唐山市中心的開平區城鄉接合部,形成了一些無名場院,有的是廢棄煤井,有的是陶瓷作坊,有的是自發形成的種植養殖場,絕大多數沒有相關手續。為了讓無名場院及堆場無處遁形,開平區按照“清、準、高、快、狠”的工作要求,以陶瓷國控點周邊區域為重點,精細組織、全力攻堅。

整治開始後,開平區牢牢抓住違法場院拆除這一關鍵,出重拳,下猛藥。印製下發通告在327個場院及10個村進行張貼,並組織執法工作組向場院、業主送達拆除整改通知。8月16日,首輪集中拆除行動開始,區四大班子領導及3個攻堅專班、5個執法工作組、44家分包單位共340餘名責任人全部到達一線;439臺套執法車輛及各類拆除設備不間斷作業,形成全天候快速推進、成片拆除態勢;特別是對陶瓷國控點周邊的深度整治,按照“一場一策”、逐個突破的原則,列出明細清單,實施臺賬管理、逐一銷號。每天下午定期調度,逐一通報各專班、工作組及分包單位工作進度,總結安排攻堅工作,及時解決各類問題。由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區委督查室和區政府督查室實施全天候督查檢查,跟蹤問責問效。同時,各種媒介持續跟蹤報道,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全面公開,群眾全員參與、全程監督。

下一步,開平區將持續進行攻堅,堅決做到無名大院“開門透院”,“散亂汙”企業徹底出清,各類堆場“能清盡清、非清則治、治則一流”。通過整治行動,推動11.5平方公里的東湖區域發展規劃實現新突破;高標準抓好東湖、北湖、巍山、陡河水庫等區域生態治理,推動生態綠廊建設實現新突破;率先打贏東湖區域生態整治攻堅戰,以點帶面,推動全區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改善、全面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