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什么时候?

只要心态正确幸福无处不


很多人肯定不知道,黑火药实际上是“炼丹术”的副产品。最早黑火药被用来制作各种烟花爆竹,而首次运用于军事领域,则是唐朝末年时期。

据记载:唐昭宗时期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打洪州豫章(今南昌)时使用过一种名为“飞火”的武器。

就是箭矢上捆绑火药包,点好火线然后射击,将火药包抛射出去。

在晚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内战不断,火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应用与发展。

稍后南宋军事家陈规(1072-1141)发明了最早的管状火器-突火枪。

最早的突火枪就是竹竿做的。

枪管就是竹竿,后面给堵上。然后枪口里填上火药与碎石,竹竿上钻孔然后用外置火源引燃火药发射碎石攻击敌人。

这种突火枪其实不见得比弓箭厉害,但是胜在廉价,而且几乎不需要什么训练就能使用,所以很快就大规模推广开来了。

南宋屡遭北方的蒙古侵略,所以突火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快就发展出了“火铳”,用金属替代脆弱的竹子,并且结构上也更加完善,有意识的区分了“枪管”,“枪膛”等部分。

更重要的是,金属铸造的“火铳”可以统一口径,也就可以使用统一的金属弹丸。精度宇威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些火铳虽然没有能够挽救南宋的命运,但是却被蒙古国发扬光大,并在随后蒙古西征的战争大放光彩。

1260年,蒙古军队在今叙利亚地区战败,火器也被阿拉伯人缴获,在此之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了欧洲地区。

在此之后,由于蒙古西征结束,东西方交流的途径随之断绝,东西方火器的发展也完全独立开来。

由于东西方社会的不同,火器发展的方向也完全不同。

明代以及明代的中国火器发展在技术上是完全停滞的,仅仅是将多把“火铳”串联起来,做成“三眼铳”来提高火力。

这种三眼铳仍然要使用外置火源,非常不方便。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火铳后面可以接上木棒,变成一个长柄榔头打近战,类似于步枪上刺刀。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进步了,仍然需要外置火源,原理上属于原始的“火门枪”

这个时期欧洲的火器发展则非常迅速,发展出了火绳枪,有了代差优势。

火绳枪点火的方式是通过火绳点火。所谓的“火绳”,就是用硝酸盐处理过的麻绳,这样的绳子点燃后不会产生明火,而是长时间的阴燃。

开枪时,把火绳压入药室就能引燃火药发射子弹,无论是装弹还是开枪都要方便的多,更重要的是击发机制的革新使得火绳枪的枪管可以做的远比火门枪更长,精度与威力都大大提高。也正是“火绳枪”完全淘汰了传统的弓弩。


战斗机解说家



火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火药的发明最初源于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于是炼丹之术开始盛行,炼丹术类似于现在的化学实验,通过炼丹人们发现了火药。人们发现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点火时会发生激烈的反应,这就是火药。


火药遇到明火激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的现象,被发现后,被用于军事。最初人们攻城时常采用火攻,通常是在弓箭上绑上易燃的油脂类物质,点燃后发射出去,用于烧毁敌人的阵地。火药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比油脂类物质好得多。

历史上火药最早用于军事的记载是唐朝末年,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下“发机飞火,烧龙沙门”这里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的火药武器。



随着火药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人们发现火药除了能够燃烧还具有爆炸性。火药如果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体积会瞬间膨胀,发生爆炸,火药在武器中的运用又上了一个台阶。比如“霹雳炮、“震天雷””等。再然后又出现了,可以发射的炮弹,发射弹丸的管状火器。这些都是火药在军事中的运用。


好奇而已716


火药最早被用于军事上面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产生时间比较早,但是最早的火药只是被用在炼丹之中,而非军事所用。直到唐朝末年的时候,才开始利用火药制造一些火炮跟火箭。

  火药的产生跟发明跟古代人喜欢炼丹有关,所以火药最初的用处也 并非是军事打仗。火药真正被用在战争之中大概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唐末宋初,火药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战争的工具,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武器应用在了军事之中。

  北宋时期在开封还有专门的兵工厂存在,据说那里就有专门生产配制火药武器的地方。宋在对金作战的时候,就曾利用火药制作的爆炸性很强的武器,成功击退金兵。火药在宋朝对辽作战,对元作战的过程中都有比较广泛的使用,像是突火枪,火药箭,火炮等都是威力比较强的火药武器。


丁帅川


火药在中国发明;从明朝开始大量用于军事。


晨星1928


宋朝是最早把火药用于军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