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云霞状鱼脑冻、鸲鹆眼……这些词听起来像菜名,其实是陈国源收藏的砚石上的石品,有这些特征的砚是珍品。陈国源,“星湖春晓砚斋”斋主,藏砚34年,在砚界创造了诸多个第一,他有哪些传奇经历和经验? 本刊访谈来揭晓。

收藏投资导刊:采访中您两次用到“天工人工”来形容精品名砚的极致之美,天工指石质、石品的自然天成,那么在收藏中我们如何分辨,这种石质、石品出自天然?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陈国源 网络图片

陈国源: 一方面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谈到了,在上学的时候,自己学的就是地质专业,所以可能和其他藏家比起来,我对这些石头的敏感性更强一些,并且自己接触的早,对这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很浓,再加上自己自打从事收藏名砚以来,接触的好的石材也比较多。另外一方面,就是悟性。

比如,《北斗七星砚》,1997年11月29日,我在东琉璃厂“文房四宝堂”店中购得一方端溪坑仔岩云幅砚。此砚长21.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此砚不太大,但石质细腻,石眼较多,正面9颗,背面12颗,明媚动人。遂就买了回去。在家把玩时,意外发现在砚中左部的云幅里有8颗眼,其中7颗按照“北斗七星”排列,令我惊奇异常。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黎铿《星湖春晓砚》

2001年元旦过后,我去西琉璃厂“古籍书店”,遇见在此设摊售砚的朋友罗建强。罗先生向我介绍了柜上几十方端砚后,又从柜子里捧出两方珍藏的砚台,其中一方为山水坑仔岩砚。此砚体大,长35厘米,宽21厘米,厚3厘米,且山水雕工精细,眼多圆正,晶莹可爱。我捧在手里观赏时,忽然发现砚堂中的四颗活眼与砚额上的三颗活眼,奇巧形成一个“北斗七星”,于是欣然买下此砚。回家后又仔细欣赏,在砚的18颗眼中,又发现了两个“北斗七星”,一砚竟有三个“北斗七星”,真是人间罕见,旷古奇观!我请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张淑芬老师,她惊喜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天京《蛟龙腾海砚》

“北斗七星”砚之所以珍稀,就在于“天地妙合”。端砚之“眼”、歙砚之星,自然似天上的斗星,是莫名巧合。符合古时天地合一的思想观念。“北斗七星”砚之十分珍稀,中国几千年的砚文化中所记仅有三例。

宋人何子远在《春诸纪闻》中记载,歙州有位姓汪的富人,一次因山洪暴发住在山上砚工房内。是夜,他发现睡的床下,有块垫床石发出异光,便取走这块石头,并请人制成砚。只见砚石上“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方北斗七星砚。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李伟生设计、钟子健雕刻《兰亭古韵砚》

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中曰:“端石有眼,眼中有晕或六、七眼连排,星斗异形。”他在《纸墨笔砚》中又云“天生之石,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像,为世之珍。”明人高濂《燕闲清赏笺》:“若余所见砚有百方,皆名砚也,不能一一悉记,举其可宝者言之,如端溪天成七星砚、绿端石砚、玉兔朝元砚……此皆砚之极少而至精妙者”。高濂在书中还附有七星砚之图形。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文阁《夜不瞑目砚》

我还有一方好砚,它的天然性表现的也很明显。原名叫《松下问童子》后来我给改名叫《逍遥猴王砚》。这方砚长35厘米、宽19厘米、高5厘米,材质出自广东肇庆端溪麻子坑,正面是杭州西湖风景,雕工则出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海。然而,这方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天然性,在砚堂内除了有青花、胭脂晕和翡翠等名贵的石品外,还有大块的鱼脑冻,在砚堂内形成一尊“齐天大圣”,别开生面、令人惊叹。这也是后来我给改成“逍遥猴王砚”的原因。

砚界第一人陈国源,历史仅有三个的“北斗七星砚”,他拥有两个

郑寒《国色天香砚》

一方好的砚台质料一定要保留它的天然性,这种天然性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某种天然图案、也可能是某种天然的符号标记或者数字等等,然而这种发现主要靠眼力,靠长期经验,我好多方精品砚台都是这样,往往是刻砚的师傅没有看出来,但是我能看出来,所以说,我一直认为,我对砚台有着特别的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