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發現自己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你該這樣做

近日多地發佈尋人通告,急尋與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同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及可能接觸者。以動車為例,與患者

同車廂的乘客,需採取居家隔離等防護措施,那同車其他車廂人員需要隔離防護嗎?類似的問題還包括“我鄰居被疑似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昨天我們說過話,我要被隔離嗎?”,“我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一個會場待過,是密切接觸者嗎?”

藥者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如發現自己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你該這樣做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疑似或確診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屬於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如發現自己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你該這樣做


密切接觸者應該怎麼做?

為了保證公眾健康安全,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醫學觀察措施,醫學觀察期為與病例最後一次接觸後14天

在家中觀察期間,需與醫學觀察人員保持聯繫,並需要了解病情觀察和護理要點,掌握家庭預防的洗手、通風、防護和消毒措施。

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及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觀察期滿未發病者可恢復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如發現自己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你該這樣做


居家醫學觀察如何做?

1.拒接探訪

將密切接觸者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拒絕一切探訪。

2.限制互動區域

限制密切接觸者活動,最小化密切接觸者和家庭成員活動共享區域。確保共享區域(浴室等)通風良好(保持窗戶開啟)。

3.家人住在不同房間

家庭成員應住在不同房間,如條件不允許,和密切接觸者至少保持1米距離。

4.戴口罩

其他家庭成員進入密切接觸者居住空間時應佩戴口罩,口罩需緊貼面部,在居住空間中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變溼、變髒,必須立即更換。摘下口罩丟棄在固定的垃圾袋中,並進行雙手清洗。

5.勤洗手

與密切接觸者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離開密切接觸者居住空間後,需清潔雙手。準備食物前及飯前便後也均應清潔雙手。

6.洗手後要擦手

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後,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紙。

7.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

偶然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來捂住口鼻的材料應丟棄在固定的垃圾袋中。

8.避免公用

家屬應儘量減少與密切接觸者及其用品接觸。如避免共用牙刷、香菸、餐具、飯菜、飲料、毛巾、浴巾、床單等。餐具使用後應使用洗滌劑和清水清洗。

9.注意消毒

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每天消毒家庭成員經常觸碰的物品,如床頭櫃、床架及其他臥室傢俱。

10.清洗衣物和床單

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單獨清洗密切接觸者衣物、床單、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機在60℃~90℃溫度下,用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後完全乾燥上述物品。

11.戴好一次性口罩

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護性衣物(如塑料圍裙)再去清潔和觸碰被密切接觸者的人體分泌物汙染的物體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脫手套後要進行雙手清潔及消毒。

12.出現症狀立即就醫

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立即向轄區衛生健康部門報告,由衛生部門安排120救護車轉移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

患者就醫途中,應該佩戴醫用口罩或N95口罩。

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打開車窗。

時刻佩戴口罩和保持手部衛生。在路上和醫院時,儘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若途中汙染了交通工具,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消毒劑,對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汙染的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如發現自己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你該這樣做


家人應做好哪些防護?

1.最好固定一個身體健康狀況好的家屬來照看被觀察者。

2.不與被觀察者共用生活用品、餐具等,避免間接傳染。

3.與被觀察者接觸,或進入被觀察者房間,都應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口罩要按時更換。如果口罩變溼或是變髒,應立即更換,並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4.不要直接接觸被觀察者的分泌物,特別是痰液和糞便。使用一次性手套處理被觀察者的尿便和其他廢物,摘掉手套後也需要洗手。

5.做好室內消毒,用消毒劑清潔餐桌、床頭桌、臥室傢俱等檯面,被觀察者的床單、被罩、衣物應用60℃~90℃的水浸泡清洗並徹底烘乾。

6.觀察自身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時,特別是伴有呼吸困難時,請及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