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順治皇帝:開創大清二百多年基業,立誰為後卻困擾其一生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母親是博爾濟吉特氏,即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

順治六歲登基,攝政王多爾袞輔政,十四歲親政,史載:“勤政愛民,孜孜求治”,雖然年輕,但是“以天縱之姿,奮有為之業”,“清賦役以革橫徵,定律令以滌冤濫”,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卻為“康乾盛世”的開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清史稿》有言: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

這位開創大清二百多年基業的皇帝,對他而言,開疆拓土不難,治國安民不難,但是,終其一生,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冊立誰為皇后。關於這個問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朝廷冊立的皇后,他不喜歡;他喜歡的,始終未能立為皇后。那麼,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順治皇帝,怎麼就沒有將自己喜歡的人立為皇后呢,為何要冊立自己不喜歡的人為皇后呢?只能說,有些事情,他也很無奈。

順治七年十一月,攝政王多爾袞去邊外狩獵,十二月,在喀喇城逝世。年僅14歲的順治,提前親政。皇帝親政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婚,冊立皇后。

順治八年八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皇后還有一個身份--

順治生母孝莊太后的侄女,也就是順治的表妹。顯然,這是一樁政治婚姻,既是滿蒙聯姻的需要,又符合孝莊太后的心意。更為關鍵的是,皇后是多爾袞生前為順治選擇的。至於,順治與多爾袞之間的恩恩怨怨,大家都比較清楚了。

所以,順治對這樁婚姻是十分不滿意。沒辦法,只能忍著。

但是,忍了兩年之後,實在是忍不住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這是順治的原話。

忍不了,怎麼辦?那就廢掉吧。但是,出乎順治意料的是,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這麼簡單。

一代英主順治皇帝:開創大清二百多年基業,立誰為後卻困擾其一生

順治皇帝 畫像

廢后風波

順治十年八月,正在辦公的大學士馮銓等人,接到了順治的一道聖旨。作為宰相,接到的上命多了去了,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所以,幾個大學士和往常一樣,恭聆聖諭。

可是,馮銓等幾個大學士這次是越聽越不對勁,聽得大汗直冒,臉都嚇青了。聖旨命令他們將前朝廢黜皇后的事情整理清楚,具折上奏。很顯然,順治之用意,是要廢掉皇后。

雖說,順治此時並沒有挑明要廢黜皇后,但,明擺著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雖說順治並沒有點明此事,但是馮大學士卻很爽快,你不點破,我點破,並且明明白白告訴您“用不著打太極,這事不可行”。(《清史稿》:銓等疏諫)

在古代,廢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情,不僅是皇家的大事,更是朝廷的大事。大臣們聽說順治要廢皇后,舉朝震驚,這可是大清入關立國後的第一位皇后,茲事體大。

既然你馮大學士很“乾脆”,順治也不藏著掖著了。順治非常嚴厲的拒絕了馮銓等人的諫言,並且訓斥馮銓等人沽名釣譽(責諸臣沽名)。

可是,要廢皇后,總得給個理由吧。順治倒是給了一個理由“無能,故當廢”。

並且,當日順治就將此事奏報與孝莊太后,把皇后降為靜妃,搬離正宮,改居側宮。同時,把旨意一道下發了禮部。

要說順治朝這些大臣,也真不一般。旨意下到禮部,禮部又給頂回來了。禮部尚書、侍郎隨即上疏,“請慎重詳審”。

不僅禮部堂官反對此事,禮部員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選、陳棐等15人也同時分別上奏,反對廢黜皇后。(各具疏力爭)

其中,尤以禮部員外郎孔允樾的奏摺言辭激烈,大意是:“皇后正位三年,沒聽說有失德的地方。如今竟以無能兩個字為藉口廢黜皇后,這怎麼能讓皇后心服呢?怎們能讓舉國臣民心服呢?怎麼能讓後世心服呢?皇上與皇后就像臣的父母一樣,父親要趕走母親,即便母親有過錯,做子女的也要替母親爭取,何況不知道母親有什麼錯,我們怎麼會忍心緘口不言而不為母親請命呢?”

順治一看大臣們反對如此強烈,於是命令“諸王、貝勒、大臣集議”。

經過諸王大臣們激烈的討論,一個奇葩的方案誕生了

這幫老滑頭們也打了一招太極,仍然堅持皇后不能廢,應該依舊位居中宮,但是,可以再立兩個皇后,分居東西兩宮。(《清史稿》:仍以皇后位中宮,而別立東西兩宮)

這個方案估計忽悠個把醉漢可以,想在順治這裡矇混過關,那不是開玩笑嗎。順治下令,再議!同時,順治還下旨嚴厲斥責了禮部員外郎孔允樾。

胳膊終歸擰不過大腿。諸王大臣們看到皇上決心已定,如果再堅持原議的話,估計大家就會落得孔允樾一樣的下場。經諸王大臣再議,同意皇上的旨意,廢黜皇后。(《清史稿》:請從上指,於是後竟廢)

至此,“廢后風波”才算告一段落。那麼,順治這回是不是可以冊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為皇后呢?

又一個不喜歡的皇后

皇后被廢,但是皇后之位也不能一直空著。因此,順治十一年,孝莊太后又為順治選了一位皇后--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女兒。

注意,這位皇后也是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即孝惠章皇后。沒錯,她也是孝莊太后的孃家人,準確地說,她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順治此前廢黜的皇后是她姑姑。沒辦法,這又是一樁政治婚姻。

一代英主順治皇帝:開創大清二百多年基業,立誰為後卻困擾其一生

孝惠章皇后 畫像


可以想見,孝惠皇后比她姑姑的遭遇也強不到哪裡去。她雖然被冊立為後,但是冊封儀式卻遲遲沒有舉行。並且,這一拖可不是幾個月,而是拖了將近四年。

拖到順治十三年,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因為,這一年,董鄂妃入宮了。

常看電視的人都知道,順治帝有一個非常喜愛的妃子,就是董鄂妃,說是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悲痛至極,以至出家為僧,這也成為清朝三大謎案之一。

董鄂妃,內大臣鄂碩的女兒,18歲入宮。一句話,順治十分喜歡董鄂妃,十分寵眷她。寵到什麼程度呢?《清史稿》有言:“寵冠後宮”。因此,董鄂妃入宮當年的八月,就被立為“賢妃”。這還不算,僅僅一個多月後,順治又加封董鄂妃為皇貴妃。大家注意,皇貴妃僅次於皇后,歷史上能晉封皇貴妃的嬪妃都不多,除非生有皇子,或者為皇家作出突出貢獻,顯然,此時的董鄂妃,這兩點都不符合。但是,有一點卻很符合,順治喜歡。順治不僅晉封其為皇貴妃,而且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儀式。

第二年,即順治十四年,事情進一步複雜。因為董鄂妃為順治生下了皇四子。順治非常高興,非常激動,對皇四子格外喜歡,就好像是嫡出的一樣,大有立為太子的趨勢。

如果皇四子,被立為太子,那麼,母以子貴,董鄂妃就有可能晉為皇后了。孝康皇后的位子可就坐不穩了。但是,皇四子不久便不幸夭折了。

事情拖到順治十五年,孝莊太后身體得了點病,順治藉口孝康皇后禮節不周,命令停止“應進中宮箋表”。同時下令諸王大臣,討論應該如何處理此事。

但是,這回順治未能如願,因為孝莊太后下了懿旨,“如舊制封進”。

但是,順治始終不喜歡孝康。因此,孝惠在順治生前生活不是很幸福,但是,順治的感情生活也一直很不幸福。(但是在康熙即位後,孝惠升為太后的生活,卻很幸福。並且,孝惠太后是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太后。)

孝惠皇后與其姑姑,一個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一個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兩人竟都不得順治帝喜歡,順治帝最喜歡的偏偏卻是董鄂妃。所以,很多野史,包括電視劇都說孝莊不喜歡董鄂妃,可能這是原因之一吧。

順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去世,順治異常悲痛,輟朝五日,追封董鄂妃為孝獻皇后。這是順治的第三位皇后。四個月後,即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駕崩,年僅二十四歲。(作為清朝三大疑案,有說法認為,順治出家為僧了)

實際上,順治有四個皇后。另一個,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但是,順治生前並沒有將其冊立為後。康熙即位後,康熙的生母才被尊為皇太后,與孝惠章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孝惠章被尊為母后皇太后。

一代英主順治皇帝:開創大清二百多年基業,立誰為後卻困擾其一生

孝康章皇后 畫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佟圖賴的女兒,有個弟弟叫佟國維,就是《雍正王朝》裡的那個佟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