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中超俱乐部天津天海转让问题,最终尘埃落地。

北京万通投资控股公司全面接管,天津天海终于渡过了难关。如今,只要中国足协准入通过,下赛季天津天海将继续征战中超。

当然,最开心的还当属天津天海的球员们了,因为他们不仅将拿到自己拖欠的薪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得到解决,可以继续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

这固然值得高兴,但同时又不值得高兴,甚至十分悲哀……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天津天海作为一家中超俱乐部,却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球员时时刻刻担心拿不到薪水,担心俱乐部会解散,愁自己的下家在哪?

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这样条件下的中超球员,还真不如去学校当一名体育老师,最起码有份稳定的工资。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中国球员,如何能安心专注于足球领域,安心打磨自己的技术?潜力股人才不断因俱乐部经营不善流失,得不到充分的成长,中国足球又如何谈崛起呢?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天津天海是顺利过关了。但今年,中甲中乙还有10多家俱乐部宣布破产解散,其中还不乏辽宁宏运,上海申鑫这些曾经征战过中超在中国足坛有一定影响力的球队。

球队一解散,带来的系列问题也众多,如球员欠薪、失业、人才流失……这一切毁坏的都是中国足球本身,毁坏的是中国足球的根基。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而为何中国足球俱乐部总是遭遇这些问题呢?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足球俱乐部运营理念的差异!

已解散的广东华南虎俱乐部副总经理王骞,面对新华社采访时一段话点明:

“国外俱乐部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先从一块场地开始,之后有教练,有青训,培养出运动员有收入了,用自己的队员组队,降低运营成本,工资不用这么高,这样组队一级一级往上打。

而中国老板直接来了先买一个一线队,打职业联赛,然后再补充训练基地、青训教练,一线队有巨大的花销,后期建设还没产生效果,一线队已经撑不下去了。”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当前中国足坛众多俱乐部都是依靠投资人的投资在运营。因此,俱乐部能否稳定生存,主要依靠集团的主业发展情况。

主业发展的好,俱乐部球员待遇便跟着水涨船高,球员们可谓有鱼有肉还有酒,名包名表豪车应有尽有……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例如,还是拿天津天海做比方。当初权健集团风头正盛时,权健队能网罗帕托、莫德斯特、维特塞尔等众多大牌,同时成绩也杀入中超前3,亚冠前8。

自然,球员们那时的待遇也不低,除了自身的高薪外,中超赢球奖金也是客场400万一场;主场300万一场。甚至单场还曾开出过800万的奖金。

相信,那时的天海球员必定是幸福的。

但是,一旦投资人束昱辉被捕入狱,权健集团面临重罚后。权健俱乐部随即也一落千丈,国内外大牌球员纷纷逃离。2019赛季,只能靠着“比滥”失误少最终保级成功。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而如今的天津天海队球员更是流失到仅剩下17位勇士。而且,孙可还去德国疗伤了。如今的天津天海参加中超联赛想凑成一支18人大名单的队伍都难,可谓惨目忍睹……

这就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现状。因此,要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俱乐部运营理念这一块转变是急需的。

在面对新华社采访时,王骞同样也谈到了一支当前中国足坛十分值得学习的俱乐部。它就是近期同样比较火热的“辽宁沈阳城建俱乐部。”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辽宁沈阳城建俱乐部,由专业足球人庄毅投资建设。他也有足够的资产与实力,当初,想收购一支球队并不是难事。

但他却选择组建队伍,先从全国业余联赛开始踢起,到中乙联赛,再到如今的中甲联赛。

辽宁沈阳城建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十分值得推崇。他们有着自己的青训和梯队。依靠青训输血给一线队,自给自足,降低成本,并目标实现球队本土化。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沈阳城建U12在2019年第四届“玛丽莱杯”中,获得全国总冠军!

同时,积极与当地球迷融合在一起,开发商业运营模式,为俱乐部创造收益。

而且,他们也并不着急着升级,而是等钱挣够了,队伍磨合成熟了,再追求进一步。中乙到中甲,他们花了4年。本次参加中甲联赛,他们又提出的是3~5年冲超。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3~5年冲超,的确是个务实的规划。

因为,那时的辽宁沈阳城建,队伍将磨合的十分成熟,后备力量开始崛起,俱乐部后勤保障将配合娴熟。更重要的是,那时的中超“金元风暴”将过去,投资渐渐合理。

等“金元风暴”过去再升入中超,将比现在盲目冲入要好,有利于俱乐部的长期发展。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一味盲目地投钱,买大牌球员,请大牌教练,追求迅速升级。进入中超后又开始军备竞赛,这样下去,只会将这些小俱乐部拖垮……

因此,小编也十分认可沈阳城建俱乐部的运营模式。也十分认同杭州绿城、贵州恒丰、长春亚泰这些队伍,暂缓冲超的决定。

与其脱离实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普通中超队花几个亿保级(2019赛季,河南建业都投入了8个亿),不如将自身基础打好,等中超“军备竞赛”的风气过去后,联赛投资恢复到理性,再冲超,不失为明智的决定。

倘若中国足坛有众多依靠青训培养卖球员和商业运作为基础,保持盈利的俱乐部。而这些俱乐部只要能一直保证生存下去,相信,它对于中国足球的贡献是十分大的。中国足球的未来更是值得期待的!

同时,中国足协也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各家俱乐部经营理念转变。由依靠母公司的输血,到依靠自我独立运营。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当然,中国足协如今还是采取了些必要的措施。例如,“四大帽”的出台。

而中国足协未来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例如学习J联赛,俱乐部3年不盈利便降级。学习德甲“50+1”的政策(俱乐部要掌控最少50%+1%的股份,以保证运营的独立性,不受投资人,赞助商干扰)。

当一家俱乐部像一家独立企业一样,自负盈亏,积极探求足球领域的盈利方式时,才会花时间去提升自身俱乐部的竞争力,加强青训培养能力,创造地域足球文化,建立自身足球品牌……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这符合足球这项运动的规律,对于足球领域的贡献也是众多的!

当然,中国职业联赛毕竟才经历了26年,中间还历经了“反赌扫黑”的灰暗期。

五大联赛,大多有着百年的历史。J联赛虽然与我们同时进行,但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给了J联赛良好的发展空间。客观保证他们在27年的时间里,没有走太多弯路。

探讨:中国球员在讨薪、面临失业时,是俱乐部运营理念的急需转变

我们也一直在追赶!近几年,中国足球,尤其是职业联赛发展各方面还是在一点一滴好转。

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中国俱乐部会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中国足球,会迎来自己扬眉吐气,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