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新一代80后“跑男”

“德龙,危房改造工作进行的怎么样?”

“德龙,异地扶贫搬迁我们的贫困户房子都装修好了没有?都入住没有?”

“德龙,马蹄掌的村民要找你们反映事情,你过来接待一下。”

“德龙”是黄龙县崾崄乡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全名叫孙德龙,他不仅是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的专干,还是马蹄掌村包村干部,身兼多职的他自从来到基层就一心扑在群众中,一身扎在农村中,一手抓在工作中。最初了解到他是在每周一、周五的例会中,总能听见他积极地发言,“危房危窑改造还有3户未完成,移民搬迁、避灾搬迁还有5户房款未交,希望各村能尽快补齐短板,跟上进度…”,每当听到他在大会上的发言,总觉得他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心思细腻的人。

他从“白”跑到“黑”

记得第一次见他,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一米八几大个子,戴副眼镜,斯斯文文,阳光开朗。怎么也想不到他能迅速适应基层的工作节奏,说走就走,早出晚归。作为一名包村干部,他总是早上7点到村晚上10点返回乡政府休息,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日寒冬,总能坚持自己的工作初心,两点一线的奔波在群众的生活之中。因为每天穿行于田间地头、村间巷道,以至于他从白净小伙跑成了黑黝大哥。“作为一名包村干部,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如果不为群众办点实事还不如回家种红薯。”他的话语幽默中透着一种执着。在大家看来他有干部的身份,更有群众的底色,马蹄掌有位叫武士杰的村民,因其妻残疾加之神志不清,又要抚养两个孩子,导致家庭极为贫困,生活苦不堪言。他听闻后,主动联系村干部多次上门走访,了解详细情况并仔细记录,生怕漏掉一些重要信息。在了解清楚后,结合本村的发展情况,帮其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使得武士杰家的日子日渐红火了起来,年收入增加了足足2万元之多。中秋节时他还专门为孩子们送去了月饼,希望他们能时刻感受到大家的关怀关爱。

他从“上”跑到“下”

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已经成了老百姓饭后茶余的主要交谈事件,而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就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着老百姓的住房安全、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度、关系着民生大计。于是乎他总能比起旁人多几分责任与细心。关于该项工作的评选、实施、后续跟踪查看验房及农户档案资料的完善,他都能一步不落下,一刻不松懈。胡青明便是受益者之一,得知该村民经济条件不好,建不起新房,长期住租房住,再加之儿女不在身边,德龙就将此事牢记于心,通过多方了解,及时沟通,没多久在政府补助和自己的帮衬下,胡青明很快住进了自家新房。住进新房的胡青明感激涕零:“德龙你真的是个好干部啊!太好了…”。同时在农村,很多村民不识字,文化水平有限,对一些惠民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德龙便在工作之余当起了“巡讲老师”,深受群众欢迎。“授课”完毕后他还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及危改办的宣传册子和自己的理解笔记,以便群众能更好的掌握政策或随时向他咨询。就这样,上到领导指示,下到村民需求,他都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干在实处、跑在前列。

他从“外”跑到“内”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村上是他大部分的工作日程,从大队部到村民家中,从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他总是能出现他们需要的时候。队部档案完善有他,村民喂猪有他,打扫景区卫生有他,贫困户产业指导有他…“德龙真的是个好干部、好后生,每天那么忙还帮我们干这干那,有时候比自己儿子还顶事”。村民总是用最淳朴的声音表达着对他工作的肯定,说他有时候就像万能小帮手一样穿梭于马蹄掌村。同时作为乡镇上的一名工作者,他在乡政府同样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宣传小组的会议、周三夜课堂学习会议、脱贫档案整理、环境卫生整治都有他的身影。同事以及领导对于他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给与了高度的认可:“德龙是我们全乡干部的榜样,干工作不偷懒、不懈怠。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小伙,真的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在上班的这三年里,他总能奔跑于乡政府内部的肯定和乡政府外部村民之间,但是他从不因这些夸赞而自满,而是将主动将自己定位成别人口中的好干部,一直努力靠近并尝试超越。

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奔跑是青春的象征,是前进的动力,是永不停歇的奉献。只要还在奔跑中,就定能做好群众的信赖者,家庭的守护者。他总是乐此不疲的奔跑着,他就是新一代80后“跑男”孙德龙!(张青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