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辛棄疾的江湖也就從起事到南歸時廖廖幾月。

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祖父辛贊帶著對辛棄疾的殷切希望黯然離世。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那一年,辛棄疾22歲,

也是那一年,辛棄疾揹負著祖父辛贊光復中原、收回山河的鳳願,在山東濟南附近的深山老林里拉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正式起義。

義軍後來依附了耿京。

耿京這個人出身農民,沒啥文化,他起義完全是金國的賦稅給逼出來的。

但,耿京的能量還是不小,在短短數月的時間,隊伍就發展到數十萬人,在山東河北一帶站穩了腳跟,他自己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並委任賈瑞為諸軍都提領。

宋高宗三十二年(1162年),辛棄疾根據形勢選擇南歸。

從南歸後的表現來看,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前幾仗,南宋打的還是不錯的,寧遠大捷,採石磯大捷,打的金軍屁滾尿流。金國的大boss完顏亮也是個好戰分子,親率六十萬大軍南侵。完顏雍趁著朝廷空虛,中原無兵之際發動政變,自己成了金國的大boss,而誓要“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完顏亮被部下亂槍打死了,六十萬大軍也隨之靡旗轍亂,跑回去向新主邀功去了。

23歲的辛棄疾作為“歸正人”被派單江陰軍做了從八品的籤判。

寒來暑往,四十幾載也不過爾爾。“歸正人”辛棄疾在南宋大boss信任與懷疑、起用與罷免中被調動的次數多達37次之多,任職最長的福建安撫使也不過一年餘,而和抗金北伐有些許關係的更是寥寥無幾,大多數如通判、知府、倉部郎官、大理寺少卿等都是文職。

辛棄疾空有滿腔熱血,《美芹十論》也好,《九議》也罷,都足以證明了辛棄疾很有將才。

但,那又如何?

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壯志未酬的辛棄疾,病死在鉛山。

那麼,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假設南宋中立,不逼迫這群“梁山好漢”。辛棄疾部相當於以一隅抵金國全境。)

首先說第一點,關於辛棄疾。

辛棄疾的父親辛文鬱在他孩提時就不幸去世,辛棄疾是跟著祖父辛贊長大的。

辛贊亦不是泛泛之輩,他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辛棄疾跟著他,從小耳濡目染,對金人乾的那些“殺人如麻,臭聞數百里”的事,早早的就立下了收復中原,驅除金賊的誓言。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而另一方面,在金人統治下長大的辛棄疾,自幼身上就有一種俠義之氣,這是難能可貴的。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和二十七年,辛棄疾兩赴燕京參加科舉考試,一心要驅逐金人的辛棄疾把這兩次燕京之行,當成了歷練自己的好機會。他牢記辛讚的囑託,以一名“間諜”的身份,深入金人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摸清了燕京的人文地理環境,這為他將來功成名就夯實了基礎。

辛棄疾能夠在《美芹十論》和《九議》中把敵情判斷分析的透徹,和他這兩次的遠行有必然的聯繫,這兩次辛棄疾凡是經過的地方,都會對金人佔領地的軍營、倉庫、山川、地貌做深入的勘察,以備不時之需。

回到金國,回到完顏雍的天下。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打仗、徵兵,女真族奴役的契丹人,肯定第一個就不答應。契丹人在金國時期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區,遼被金滅了之後,他們淪為金國的臣民。正隆六年,契丹人撒八趁著完顏亮南下伐宋,在金國的後方搶了幾千副的盔甲,組建了一隻3000多人的起義軍,四處偷襲金軍。派去鎮壓的金軍,有半數都是契丹人,他們不反叛就算是好的了。前有撒八,後有移剌窩斡,移剌窩斡是當時義軍裡面發展最大的,他自封為都元帥,還建了年號天正,手底下的兵馬在五萬以上,在金國的後方算得上一隻不可小視的武裝力量,話說給金國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直到四年後才被徹底鎮壓下去。此其一。

其二,完顏雍在李石、完顏福壽、完顏謀衍等的大力支持下,陰了完顏亮一把,奪取了政權,但是完顏亮並沒有死,六十萬大軍說不定那天就殺回來了。而在燕京中都得中央政權,完顏雍還沒有掌握在手,政局是極不穩定的。

更重要的是,金滅遼後,於1125年大舉南下伐宋,到完顏雍這一代,斷斷續續打了36年之久,這場戰爭早就已經不得民心,金國從上到下,都反對這場無休止的戰爭,民眾也期望安居樂業,這就給了辛棄疾部喘息的機會。

切換一下場景,來聽聽耿京的心聲。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耿京就那麼心甘情願的南歸?擁兵自重不好嗎?當時加上願意接受節制的王友直部,耿京麾下兵馬也達二十五萬之多。一來二去的,不願與金軍為伍的中原人,也會選擇加入進來。

諸軍都督提領賈瑞,斗大的字不識一個,但卻是一員虎將,他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耿京,比辛棄疾還要更早參加義軍。除了賈瑞,耿京還有劉震、劉允、張安國(後叛變,殺死耿京)等人,各個都是義軍的骨幹。

而辛棄疾投奔耿京後,就被委以秘書長的身份,負責全軍的文書工作,就連帥印這麼重要的信物都交由辛棄疾保管,信任程度可見一斑。辛棄疾到軍中後,嚴明紀律,整飭軍風,賦予了義軍隊伍快速發展的政治基礎。同時,有效的防止了金軍分化隊伍、各個擊破。

義軍內部有文有武,我相信辛棄疾就是說破天去,這支義軍也絕不會甘願南歸,起碼耿京不會這麼甘心把既得利益分給南宋。

結論:給辛棄疾三年時間,無論是政治考量上還是兵馬的歸屬上,辛棄疾或許真的可以改寫歷史,還我們一個“北宋”。

辛棄疾如若不迴歸南宋,自立門戶,能否成為“北宋”?

但,歷史總歸要用歷史來評價,歷史是南宋再也沒有收復中原,辛棄疾至死未在涉足那片心心念唸的土地。

反過來看金國,完顏雍要比完顏亮幸運的多,他先是穩定住了國內形勢,把一個多數漢人契丹人起事的金國治理的井然有序,被人們尊稱稱為“小堯舜”,開創了“大定盛世”的局面。

老對手宋孝宗(實際是宋高宗說了算)雖然沒有知遇辛棄疾,但歷史對他的評價還蠻不錯的。退居重華宮前,在委曲求全的基礎上,他為岳飛平反,整肅吏治,重用主戰派人士,親小人近君子,使南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二十七年裡打造了一個“淳熙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