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辛弃疾的江湖也就从起事到南归时廖廖几月。

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祖父辛赞带着对辛弃疾的殷切希望黯然离世。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那一年,辛弃疾22岁,

也是那一年,辛弃疾背负着祖父辛赞光复中原、收回山河的凤愿,在山东济南附近的深山老林里拉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正式起义。

义军后来依附了耿京。

耿京这个人出身农民,没啥文化,他起义完全是金国的赋税给逼出来的。

但,耿京的能量还是不小,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队伍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在山东河北一带站稳了脚跟,他自己自称为天平军节度使,并委任贾瑞为诸军都提领。

宋高宗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根据形势选择南归。

从南归后的表现来看,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前几仗,南宋打的还是不错的,宁远大捷,采石矶大捷,打的金军屁滚尿流。金国的大boss完颜亮也是个好战分子,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侵。完颜雍趁着朝廷空虚,中原无兵之际发动政变,自己成了金国的大boss,而誓要“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完颜亮被部下乱枪打死了,六十万大军也随之靡旗辙乱,跑回去向新主邀功去了。

23岁的辛弃疾作为“归正人”被派单江阴军做了从八品的签判。

寒来暑往,四十几载也不过尔尔。“归正人”辛弃疾在南宋大boss信任与怀疑、起用与罢免中被调动的次数多达37次之多,任职最长的福建安抚使也不过一年余,而和抗金北伐有些许关系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如通判、知府、仓部郎官、大理寺少卿等都是文职。

辛弃疾空有满腔热血,《美芹十论》也好,《九议》也罢,都足以证明了辛弃疾很有将才。

但,那又如何?

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壮志未酬的辛弃疾,病死在铅山。

那么,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假设南宋中立,不逼迫这群“梁山好汉”。辛弃疾部相当于以一隅抵金国全境。)

首先说第一点,关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在他孩提时就不幸去世,辛弃疾是跟着祖父辛赞长大的。

辛赞亦不是泛泛之辈,他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跟着他,从小耳濡目染,对金人干的那些“杀人如麻,臭闻数百里”的事,早早的就立下了收复中原,驱除金贼的誓言。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而另一方面,在金人统治下长大的辛弃疾,自幼身上就有一种侠义之气,这是难能可贵的。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和二十七年,辛弃疾两赴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一心要驱逐金人的辛弃疾把这两次燕京之行,当成了历练自己的好机会。他牢记辛赞的嘱托,以一名“间谍”的身份,深入金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摸清了燕京的人文地理环境,这为他将来功成名就夯实了基础。

辛弃疾能够在《美芹十论》和《九议》中把敌情判断分析的透彻,和他这两次的远行有必然的联系,这两次辛弃疾凡是经过的地方,都会对金人占领地的军营、仓库、山川、地貌做深入的勘察,以备不时之需。

回到金国,回到完颜雍的天下。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打仗、征兵,女真族奴役的契丹人,肯定第一个就不答应。契丹人在金国时期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区,辽被金灭了之后,他们沦为金国的臣民。正隆六年,契丹人撒八趁着完颜亮南下伐宋,在金国的后方抢了几千副的盔甲,组建了一只3000多人的起义军,四处偷袭金军。派去镇压的金军,有半数都是契丹人,他们不反叛就算是好的了。前有撒八,后有移剌窝斡,移剌窝斡是当时义军里面发展最大的,他自封为都元帅,还建了年号天正,手底下的兵马在五万以上,在金国的后方算得上一只不可小视的武装力量,话说给金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直到四年后才被彻底镇压下去。此其一。

其二,完颜雍在李石、完颜福寿、完颜谋衍等的大力支持下,阴了完颜亮一把,夺取了政权,但是完颜亮并没有死,六十万大军说不定那天就杀回来了。而在燕京中都得中央政权,完颜雍还没有掌握在手,政局是极不稳定的。

更重要的是,金灭辽后,于1125年大举南下伐宋,到完颜雍这一代,断断续续打了36年之久,这场战争早就已经不得民心,金国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无休止的战争,民众也期望安居乐业,这就给了辛弃疾部喘息的机会。

切换一下场景,来听听耿京的心声。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耿京就那么心甘情愿的南归?拥兵自重不好吗?当时加上愿意接受节制的王友直部,耿京麾下兵马也达二十五万之多。一来二去的,不愿与金军为伍的中原人,也会选择加入进来。

诸军都督提领贾瑞,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却是一员虎将,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耿京,比辛弃疾还要更早参加义军。除了贾瑞,耿京还有刘震、刘允、张安国(后叛变,杀死耿京)等人,各个都是义军的骨干。

而辛弃疾投奔耿京后,就被委以秘书长的身份,负责全军的文书工作,就连帅印这么重要的信物都交由辛弃疾保管,信任程度可见一斑。辛弃疾到军中后,严明纪律,整饬军风,赋予了义军队伍快速发展的政治基础。同时,有效的防止了金军分化队伍、各个击破。

义军内部有文有武,我相信辛弃疾就是说破天去,这支义军也绝不会甘愿南归,起码耿京不会这么甘心把既得利益分给南宋。

结论:给辛弃疾三年时间,无论是政治考量上还是兵马的归属上,辛弃疾或许真的可以改写历史,还我们一个“北宋”。

辛弃疾如若不回归南宋,自立门户,能否成为“北宋”?

但,历史总归要用历史来评价,历史是南宋再也没有收复中原,辛弃疾至死未在涉足那片心心念念的土地。

反过来看金国,完颜雍要比完颜亮幸运的多,他先是稳定住了国内形势,把一个多数汉人契丹人起事的金国治理的井然有序,被人们尊称称为“小尧舜”,开创了“大定盛世”的局面。

老对手宋孝宗(实际是宋高宗说了算)虽然没有知遇辛弃疾,但历史对他的评价还蛮不错的。退居重华宫前,在委曲求全的基础上,他为岳飞平反,整肃吏治,重用主战派人士,亲小人近君子,使南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七年里打造了一个“淳熙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