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諸葛亮,劉備和曹操,到底誰是贏家?

車市川渝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對家庭教育格外感興趣,一定程度上父母成功與否,孩子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一定程度上回避“歷史人物皆贏家”的怪圈。

首先曹老闆無疑是人生贏家,他自己本身就一身能耐,挾天子令諸侯,行董卓之事而無董卓之禍,這是一大成功,此外在立嗣中選擇曹丕是很明智的,曹植一個醉酒名士誇誇其談綽綽有餘,治國理政實在不足。事實也證明曹丕在位尚且能壓制“鷹視狼顧”的司馬懿,足以說明其能力。曹老闆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他的兒子曹丕也不差!

其次是劉皇叔,不管他是仁義無雙還是暗藏城府,但“屬劉備的哭天下”一語道破劉皇叔遇事愛哭鼻子的性格特點,而他那個最著名的兒子阿斗並沒有像寓意那樣美好,最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沒能把他扶牆上,最後落的俯首稱臣,拱手讓出來老爸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由此來看劉備算不得人生贏家。

司馬懿絕對是個贏家。他隱忍不發服侍曹操,出兵打仗或是被虢奪兵權閒居在家,他總是能結合當時朝政雖然教育兩個兒子,得知王朗出征時,他教育兒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得知王朗被諸葛亮罵死了,他又話鋒一轉告訴他們有大度才能成大器。直到扳倒了大司馬曹爽,收拾了曹氏家族,臨終還告訴司馬昭要“總齊八荒,肅清萬里”,不可謂不重視子女教育,嘔心瀝血的典範。

至於諸葛亮在這方面實在是比較失敗,一身才華,而且官居一人之下,可是再看看諸葛瞻真的是出場兩分鐘領盒飯了,歷史上也是沒有什麼建樹,乏善可陳。值得一提的是,諸葛瞻出生時父親諸葛亮已經算是暮年了,長期北伐,總理朝政畢竟精力有限,忽視了家庭教育。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力有所及的情況下卻培養不出接班人,試問贏在何處?所謂,鼎足三分已成夢,任憑後人孔牢騷,徒留《誡子書》以供後人為戒!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司馬懿和諸葛亮,劉備和曹操,到底誰是贏家?

  從某種程度而言,他們都是贏家,在有生之年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與人生理想,可以無憾而終。

  劉備、曹操是亂世梟雄,他們都是野心家,夢想自然是奪得天下,稱王稱霸。曹操稍微跑的快一些,四十歲就位極人臣,成了權柄無雙的丞相。後來,又被封為魏王。對他而言,當不當皇帝不重要,他想要的說一不二的權勢。很明顯,他得到了。他說打誰,沒人敢說不打,他想要得到了美寡婦,沒有人敢說不給。

  而劉備的一生比較坎坷,從一個賣草鞋的落魄王子,南征北戰了大半生,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地盤,自己的領土,最後稱帝。雖然沒有興復漢室,但是帶上了皇冠。他嘴巴里口口聲聲說要興復漢室,心裡想的肯定只有自己當皇帝。因此,劉備也算是實現了夢想。至於最後死於白帝城,則由於他被仇恨矇蔽了眼睛,另當別論。

  司馬懿、諸葛亮都不是當主公的材料,最大的夢想是王佐,成為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毫無疑問,他們兩都實現了。一個是蜀國的丞相,一個是魏國的軍師,兩顆閃亮的星星在夜空中交相輝映。在一眾謀士中,相信權柄在他們之上的根本沒有。讀書人能夠擔當這樣的高位,可以說十分的榮耀。

  另外,他們最後都得以善終,並沒有被殺或者俘虜的境遇。這也是衡量成功的一個標準。

  因此,可以說,他們都是贏家。


櫻花如歌


1:司馬懿和諸葛亮相比,司馬懿屬於最後贏家。

司馬懿韜光養晦之前,諸葛亮可以說天下無人可敵。無論哪方謀士,均比不過諸葛亮之謀略。可以說,那是諸葛亮的時代。但司馬懿一出來,諸葛亮就顯得有點畏首畏尾,施展不開手腳。

雖然空城計,諸葛亮以計謀退兵,贏了司馬懿一次,但總得算下來,二者之間爭鬥,諸葛亮輸多贏少。也可以說,司馬懿終結了諸葛亮計謀一人獨大的時代。

2:劉備和曹操相比,曹操是贏家。

理仁下士,治國安民,二者各有千秋。但總得來說,曹操更深謀遠慮。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絕對有自己的一套。劉備相比之下,還是要差一些。而且真的算起來,劉備起初在不得意時,也是在曹操麾下就職過。雖然最後脫離出去,但還是總體不如曹操勢大。

如果不是諸葛亮的輔佐,劉備的頭腦是絕對贏不了曹操的,早就被曹操吞併,也就不可能最後跟曹操三分天下的。






小刺蝟影視資源


從歷史角度看,劉備、曹操都沒有得到天下,自然不是贏家,司馬懿得到了天下,看上去自然是贏家,但是司馬懿得到的天下,總讓人感到有巧取豪奪、不仁不義之味道,而且司馬家的兩晉時期,對中國歷史的作用也是淡漠的。諸葛亮應該是最大的贏家,他的足智多謀善出奇策、天下為懷克己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行為和精神永被後人所稱道和稱頌。諸葛先生才是歷史的大贏家。


文亦如此


司馬懿老奸巨猾,裝病賣老瞞過疑心病太重的曹操,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可這些小伎倆瞞不過心細如髮,洞悉人心的諸葛亮。

在知已知彼上,諸葛亮略勝一籌。

不然就不會有諸葛亮憑一琴一人一童,城牆上悠閒自得,神態自若,唯有悠悠琴聲,撩人心絃,卻令疑心病重的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諸葛亮請君入甕,關門打狗,卻在一念間瞬間錯失良機,事後懊惱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而這一出空城計唱得漂亮,唱得精彩,絕對是歷史上以小勝多,絕無僅有之案例,後世永流傳。

司馬懿對勝諸葛亮險敗,可司馬懿奪取曹操父子苦心精營,努力打拼的三分之一江山,也算是個大贏家。

在軍事上,司馬懿敗北諸葛,可在政治帝王權術上,司馬懿是個大贏家。

各為其主,各為其謀!

曹操發跡時,劉備還落魄不堪,尤其是沒有自己的地盤,曾被曹操收留。

曹操慧眼識珠,競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曹操甚至霸氣認為:天下英雄,唯操與爾!劉備嚇得手中箸落地,幸好有雷聲遮掩,也算逃過一劫。

說來也奇怪,曹操慧眼如炬,為何不當機立斷,拿下劉備,囚禁或處理劉備,可說是輕而易舉,為何相助劉備,且放過劉備?

世人皆傳曹操嫉賢妒能,連一個小小的主簿都不放過,又怎會放過以後和自己爭奪江山的劉備?立即去除未來隱藏的大隱患,可不是一勞永逸?為何不當機立斷?反放虎歸山?

想來曹操還是識才愛才敬才,對劉備惺惺相惜,足可見並非心胸狹窄。

曹操後來和劉備,孫權三分天下,這曹操和劉備都夢想成真,都是大贏家!





6293228045君君


都是贏家,也都不是贏家。基本都實現了自己在當時的價值。

諸葛亮和劉備相互成就,一個提供平臺,一個發揮才能,促使了蜀國的建立及後面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實現了君臣的雙贏與夢想。但是,由於策略有誤,導致沒有完成終極目標:大一統。劉備含恨而死,諸葛亮後期殫心竭慮也沒有改變蜀國消亡的結果。

司馬懿輔助曹操時,是曹操赤壁戰敗以後的事。曹操那時已經在眾諸侯裡成了最大贏家“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相當於當時的隱形老大。當時知道司馬懿的能力,也知道他是北方氏族大家,所以對他是又愛又防。最後頭疾而終,到死還囑咐兒子要防著司馬懿。司馬懿很能隱忍,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後面自己的勢力已經穩固,將曹氏的家業給霸佔了。在司馬懿兒子孫子的努力下,三分歸晉,天下成了司馬懿家的了。晉朝在歷史長河中還是比較受唾棄的,由於是氏族大家支持組成的王朝,後面出現了八王亂政,戰亂四起,很多少數民族趁此機會大舉侵犯中原,很快推翻了晉朝,這就是著名的“五胡亂華”,漢人遭受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屠殺以及大遷徙。雖然司馬家族奪得了天下,受後人詬病和唾棄,也算不上大贏家。





蘇豫看天下


奮鬥者都是贏家。



交易結構設計


我個人認為,都是贏家,三國時期是一個分裂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四個人都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謀求一統天下。也都為後世一統打下基礎或者說作出貢獻,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實行屯墾。劉備稱帝與巴蜀漢中,諸葛亮鞠躬盡瘁,心懷興復漢室,輔助幼主保境安民。司馬懿心懷天下,魏後期野史大權獨攬……可以說四位人物都達到了人生巔峰,英名千古。因此都是贏家。


張嗣中


在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個人認為司馬懿是人生贏家。

諸葛亮一生為完成劉備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志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最終壯志未酬,病逝五丈原。而司馬懿忍柔負重,幾十年磨一劍,最終揮劍一次就奪取了曹氏三代的基業,並且最終讓司馬氏一統天下,完成了劉備、諸葛亮和曹操生前的願望。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壯志難酬,從而死不瞑目,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直到去世時也沒有完成自己的心願,但司馬懿做到了死而無憾,終老天年,所以說在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司馬懿絕對是人生贏家。

劉備和曹操之間,個人認為曹操是贏家:

劉備雖然在諸葛亮的輔助下,建立蜀國並稱帝,但因稱帝后狂妄自大,不聽諸葛亮建議,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三百里,因心力憔悴最終在白帝城託孤。可想而知劉備去世時,心中有諸多的遺憾,沒有替自己的兄弟關羽張飛報仇,反而讓剛剛建立起來的蜀國國力大減,損兵折將,心中無比的遺憾。而曹操一生雖然並未稱帝,但一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是萬人之上的丞相,其實就是行皇帝之實,晚年也算怡老天年。沒有什麼遺憾,所以在劉備和曹操之間,個人認為曹操是人生贏家!


sunnyf888


在《三國演義》裡司馬懿、諸葛亮、劉備、曹操都是贏家,不過司馬懿是三國演義中最後的大贏家,不但贏得了三國的統一,最後還贏得了天下,建立了晉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最後贏得了勝利,成立了自己的蜀漢政權,成為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劉備一生善於用人,敢於拼搏,最終贏得了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謂是最出色的一位軍事家,他用自己的足智多謀幫劉備建立蜀國,他一輩子也算是一位大贏家。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一輩子靠自己的足智多謀贏得了天下,曹操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大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