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定向降准將有效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

一年一度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落地。3月13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其中包括兩方面內容: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個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充分保障了市場的流動性。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專家分析認為,定向降準為市場釋放了充足的流動性,有助於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額外對股份制銀行降準也會緩釋其存在的壓力,直接提升信貸投放能力。

釋放流動性 降低融資成本

“疫情防控期間,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在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和降成本力度。此次推出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正是題中之義。”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此次降準主基調仍是支持普惠小微信貸業務發展,5500億元的準備金釋放規模也基本在市場預期之內,對股份制銀行的額外降準並非大水漫灌,有助於維持疫情防控期間市場流動性的寬鬆。

“從效果來看,此次定向降準屬於‘加量版’,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在當前全球股市震盪的情況下,既有助於保障市場充足的流動性,也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方正證券(維權)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評價道。

人民銀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年度考核制度。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5%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0%的,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優惠幅度更大。2019年起,央行進一步降低定向降準門檻,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更大力度支持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政策的門檻保證了獲得這部分流動性的銀行是在前一年大力投入普惠金融領域的銀行,同時,人民銀行也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除了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博士後李義舉分析認為,疫情發生後,人民銀行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降準、發放專項再貸款以及降低MLF利率等多種方式,多層次、全方面支持實體企業發展。但是,此次疫情對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造成的衝擊更大,其復工復產以及企業融資還存在諸多困難。本次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對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有利於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體現了貨幣政策操作的結構性特點。預計本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將達到5500億元,佔2019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2.09萬億元)的比例約為26.3%。

特殊“關照”股份制銀行

“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談到為何特殊給予股份制銀行額外的降準時,央行相關負責人回應,考慮到去年人民銀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為發揮定向降準的正向激勵作用,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優化“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我國銀行體系中,與國有大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相比,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處於最高水平。這意味著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股份制銀行面臨更大的可貸資金來源約束,而額外降准將直接提升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

一位股份制銀行普惠業務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股份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較高,大部分也難達到第二檔的定向降準水平。“總體而言,希望多措並舉使實體經濟貸款利率降低。”

對於股份制銀行的具體狀況,王一峰稱,該類銀行2月份信貸投放較為疲軟,部分銀行出現縮表跡象,年初以來負債成本也逐步攀升,同時,股份制銀行高資金成本造成淨息差下行壓力較大,進一步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存在困難。另外,經測算,王一峰得出,仍處於一檔的上市銀行中,有7家在2020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中將實現進檔,經過此輪調整,主要上市銀行中將有約90%的銀行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二檔,享受1.5%的法定準備率降幅優惠。

貨幣政策走向如何

近日,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各國央行紛紛降息或加大量化寬鬆力度,全球貨幣政策環境再度寬鬆。

3月13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在最新聲明中一致同意將使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包括適當的財政和貨幣措施。歡迎各國為支持經濟活動採取的措施。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承諾向有需求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並邀請各國增強融資機制。

對於我國而言,此前,央行已採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及對沖調控措施,如MLF利率下調、逆回購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專項再貸款等,流動性合理充裕,也維持了市場情緒的穩定。

一方面要支持復工復產、經濟穩健發展,另一方面要應對動盪的金融市場環境,外界對下一步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非常關心。央行表示,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當下應堅持“以我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使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其中,“靈活”是指根據經濟增長、物價趨勢等內外部因素變化,進行更為靈活的調節;“適度”則意味著雖然調節會更多、頻率更大,但幅度適度。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我國貨幣政策主要依據國內經濟形勢、通脹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決定。未來,將進一步釋放LPR改革潛力,引導貸款實際利率降低,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8月份人民銀行推進LPR改革,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的效率顯著增強,帶動貸款實際利率明顯下行。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一般貸款利率(不含房貸)較2018年高點累計下降0.6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