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在金融去槓桿和嚴監管進程下,如何避免誤傷實體經濟,需要監管部門的兼顧與權衡。從近期的政策方向看,拯救信用,輸血實體是一個重要路徑。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增配中低評級信用債

上週,來自監管層的兩則消息迅速在市場發酵。央行和銀保監會打出政策組合拳,內容皆指緩解信用風險。7月17日,銀保監會召開座談會要求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轉天,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投資。

具體來看,銀保監會就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提出七方面要求。特別是對於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銀保監會提出,大中型銀行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而對於低評級信用債,央行此次對一級交易商的窗口指導則創新了手法。消息指,央行額外給予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對此,記者與幾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和投資銀行部人士進行了核實。之所以說創新“手法”,原因是不同於此前通過擴大MLF質押品範圍,定向降準等方式輸入流動性,央行本次選擇了額外提供MLF資金支持增配中低等級信用債的做法,MLF配額的方式為增量對增量,這在過往是十分罕見的舉動。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方案包括,對於貸款投放,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也就是說,銀行資產端增配了中低評級信用債,或是增加了貸款投放,央行就給等量MLF額度,如果配AA及以下的信用債,還有額外1倍MLF的“獎勵”。

這種資金配比方式的引導意圖明確,包括定向引導資金支持信貸和中低等級產業債,目的無外乎改善當前再融資環境和市場信心。在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看來,此舉可引導銀行、進而帶動整體的債券投資者逐步抬升風險偏好,增加中低等級信用債及其發行人的資金供應,進而有效阻止違約風險進一步擴散,讓發行人/客戶重回合理的融資循環。

而如果將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政策疊加,則是一次“量價”齊松。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認為,此舉在於拯救信用,“目前我們所處的背景是,銀行信用行為的收縮,導致信用風險暴露,信用收縮,

最大的後果是很多原本靠借新還舊續命的企業,一旦再融資斷掉,瞬間就會違約,然後是銀行發生壞賬。緊接著,銀行在壞賬的恐懼下繼續收縮信用,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恢復銀行的信用投放,防止陷入金融正反饋。救企業,就是救銀行自己。”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緩解債務違約壓力

今年以來,伴隨監管從嚴以及金融整頓和去槓桿的深入,緊信用環境下,投資放緩、企業再融資壓力加劇,經濟基本面呈現不小的下行壓力,特別是社會融資大幅度回落。央行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顯示,初步統計,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廖志明認為,

融資環境趨緊原因在於,在“避險”的行業共識下,銀行風險偏好下降,資金更偏好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貨幣市場寬鬆向社融的傳導路徑受阻。

相應的,社會融資規模的大幅下降無疑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企業債券融資數據看,緊信用環境下今年上半年信用債發行量下降明顯。加之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五六月份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也在大幅下降。

而從信用違約企業類型看,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佔絕大部分。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今年我國債券市場已累計有28支債券違約,涉及規模292億元,涉及企業有16家,其中有11家是民營企業,佔比高達69%。違約民營企業中,發行時主體評級在AA+級以上的只有3家。

定向“放水” 低評級信用債沾光

根據華創證券債券團隊的分析,不同於2015-2016年業績差的主因,本輪信用違約集中爆發大背景是金融去槓桿下非標和信用債等融資渠道不暢導致的信用收縮,所以各類融資渠道的恢復是解決本輪信用違約危機的根本。

顯然,避免在金融去槓桿進程中對實體經濟的誤傷是監管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增加市場投資民企債券的信心,抑制違約風險蔓延。在王劍看來,這次央行、銀保監同時採取措施,從多個角度推進銀行信用投放的能力和意願,力圖恢復銀行體系的信用投放功能,防止過多企業出現因再融資斷裂而違約,進而危及銀行自身和宏觀經濟。

可以預見的是,從企業端來看,在鼓勵銀行增配中低評級信用債,增加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後,對於促進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壓縮等級利差,信用擴張後,可為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流動性,緩解因企業融資渠道受阻而導致的債務違約壓力。那麼相應的問題是,站在銀行角度,又將為此作出哪些“犧牲”。

分析普遍認為,銀行付出的代價並不大。從1年期MLF和1年期NCD的利差來看,MLF比NCD通常要低80至90個基點,也就是說銀行可以拿到更低成本的配債或者投放信貸的資金。在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看來,託底對於銀行系統資金的佔用與代價不大,銀行有一定動力通過自營接盤自己主貸的重要客戶的債券。中低等級債券收益率可觀,風險低於中小微企業信貸,納入MLF合格質押品,性價比也並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