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感動,是人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尤其在脆弱的時候,只需輕輕撩撥,就能顫動心絃。在這裡,感動是互相的,患者感動於醫務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悉心照顧,醫務工作者則感動於患者誠摯的感謝、暖心的理解

在武漢新冠肺炎肆虐之初,這家名叫金銀潭的傳染病醫院幾乎全天候地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它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其中很多患者是重症病例。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由於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很多人談“潭”色變。

可是,遠在2000多公里外的吉林省,卻有5個不知“深淺”的女子,她們剪短了頭髮,背起了行囊,前往武漢,勇闖金銀潭。

這一去,就是28天。這28天,她們彷彿經歷了人生中所有的艱難困苦、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艱難,唯有艱難,支援才有意義

1月30日早晨8點多,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護士長劉欣敏和溫馨、戴爽、李婷婷、呂雪作為吉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成員,乘坐G1292次高鐵列車出發,經過11個多小時,到達武漢。由於武漢已經封城,這趟列車是專為她們5個才停靠的。夜幕降臨的武漢,似乎在給她們一個下馬威,偌大的車站悄無聲息,只有她們5個走下列車。年輕的列車員幫他們把行李搬下車,再三叮囑:一定要平安回來,回家時還要坐這趟車,一定要再見。這一刻,她們感受到了來自親人的溫暖,也多少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她們背起行囊,挺進金銀潭。

1月31日,她們到金銀潭醫院報到,經過一天的培訓,次日進入療區開始工作。

此時的金銀潭醫院由於醫護人員嚴重不足,她們被分配到兩個不同的療區,劉欣敏和戴爽被分配到南二療區,溫馨、李婷婷、呂雪被分配到北五療區,這兩個療區各有患者40多人。她們穿上防護服一進入隔離區,就發現護士們非常忙,測量生命體徵、生活護理、測血糖、打胰島素……不停地來回穿梭,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新冠肺炎最致命的就是缺氧,對於患者來說,上廁所、說話,包括吃飯這樣的活動可能都會加大耗氧量,患者多數表現為四肢無力,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幫助。而那時,劉欣敏和戴爽所在的南二療區隔離病區的護士白班只有5人,要護理43個患者,一工作就得七八個小時,所以她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工作量比平時大幾倍。而她們悶在厚厚的防護服裡,不用怎麼動就已經汗流浹背。再加上呼吸困難,自己也處在缺氧的狀態,進一步增加了工作強度。雖然這些都阻擋不了她們每天小跑的腳步,但進入醫院不久,她們還是領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殘酷。

她們剛投入工作時,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很多患者全家都被感染了,生活上無法提供任何支持。有一個患者,母親和妻子都在住院,10歲的孩子在酒店裡隔離,想吃水果,都得護士給帶進來。北五療區有一個女患者要出院了,但是因為家裡人全感染了,沒有人給送衣服,都得靠護士給想辦法。有的夫妻同時住院,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只能隔牆惦念。還有的親人已經去世,悲痛和恐懼讓他們失去了信心。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疫情的殘酷不僅僅是生離,還有死別。李婷婷說:“在這裡你能看到一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也同樣也可以看到一個患者病情一點點加重,到最後去世。不同的結局,給我的不同的感受挺大的。”

2月2日夜班,北五療區有一個新入院的女患者要去上廁所,一下床就躺在地上了。她的電話一直在響,但是她卻再也接不起這個電話了。另一個患者前幾分鐘的時候還在跟護士說話,突然之間血氧指標就一直往下走,40%、20%……

剛進入療區的幾天,她們一直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最讓她們無法接受的,就是她們一直精心護理、相處得像親人一樣的一些患者,到最後,卻沒有辦法挽留住這些脆弱的生命。李婷婷說:“那時候就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行,怎麼就沒有辦法把所有病重患者搶救過來,我們做得真是太不夠了。”這種自責一直揪著她們的心。劉欣敏說,工作強度多大都可以忍受,但卻接受不了這痛徹心脾的悲傷。看著這麼多朝夕相處的同胞身體和心理遭受這麼大的創傷,她們已經分不清面屏之下是汗水還是淚水。來不及悲傷,還有更多的患者需要照顧,她們只能轉身繼續投入到殘酷的戰鬥中。

安慰,是給患者的一劑良藥,是雨中撐起的傘,是黑夜裡的一盞燈

對患者的安慰,有時只需一個微笑,一次擁抱,就能讓一位老人重新燃起生的希望。這做起來似乎也不難,但是,在金銀潭,你卻無法想象這有多難。因為沒有家人陪護,再加上眼看著身邊的病友一轉眼間說沒就沒了,所以一些患者都很恐懼,情緒很低落,對治療不配合,有的甚至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但護士們不拋棄、不放棄,想盡一切辦法去鼓勵他們,給他們加油。就像特魯多醫生說的那樣,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在溫馨、李婷婷、呂雪工作的北五療區,有一個患者病情特別重,求生慾望也不強,每天都閉著眼睛,拒絕吸氧,也不吃飯,跟他說話也不搭理。後來才知道,他全家都被感染了,他愛人已經去世了,家裡還有兩個人也在醫院治療。從那以後,不管他睜不睜眼,開不開口,她們都好言勸慰,鼓勵他積極治療。每天發完飯之後,她們都會來喂他吃。一開始,他接受不了在床上排便,護士們每次都耐心地給他放好便盆。他不吸氧,護士們就一遍一遍地給他戴上氧氣面罩。有一次,他家裡人給他來電話,他有點兒激動,想跟家裡人都說說話,說著說著就喘上了,根本就表達不出來了。護士們就告訴他,不要說那麼多話,只要告訴家裡人你是平安的就行了,其他的事情,護士來替你溝通。他當時眼淚就出來了。他一直看著護士,“他雖然不能說話,但眼神告訴我,他就是想謝謝我們。”呂雪哽咽著說。

北五療區一個女患者,讓呂雪幫她給家屬打電話。呂雪問她有什麼事兒,她說:“我想告訴家屬,我要放棄我自己的生命,我不想再治療了。”那一刻,呂雪心裡特別難受。她們就鼓勵女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她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比如讓她把紙尿褲的膠布撕一下,撕完之後就誇獎她:“阿姨你看,你都能撕這些東西,你可以的。”過了幾天,她甚至可以慢慢坐到床邊兒了。她們又鼓勵她:“阿姨,你看你現在都可以下床了。”女患者笑得特別開心。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沒有幾天,這個女患者就出院了,呂雪用輪椅一直把她推到醫院的門口,有一種成就感爆棚的感覺。

還有一個小夥子,入院後因為對病情的恐懼,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當時,他跟護士說,不想活了,想自殺。小夥子整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也不說話。護士們沒有放棄,晚上,就在他病房外守著,白天,就到他病床邊跟他嘮嗑,其他床的患者也一起跟著開導他。慢慢地,小夥子終於從悲觀中走出來,開始跟大家交流了,還把自己的床單和衣服都收拾得特別板正。小夥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很快,他就治癒出院了。

一個患者,妻子和兒子因為罹患新冠肺炎已經去世了,所以他也不抱希望,總覺得自己得上了這個病也不可能好。呂雪就給他講,隔壁有很多像他一樣的輕症患者,他們都積極配合治療,現在狀態都挺好,還告訴他出院的患者已經有很多了,讓他正確認識這個疾病。他的鄰床也不停安慰他、幫助他、關心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這個患者終於有了活下去的勇氣,狀態也一天天好起來。

堅強,有時是殘忍的,但卻是最堅韌的品格,是戰士最美的徽章

治病救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但是在這裡,危險無處不在,悲傷時時襲來,忙碌已成家常便飯,重壓已經到了極限。堅強,唯有堅強,才能不被壓倒,醫護人員像鋼鐵戰士一樣,衝鋒,戰鬥!

療區裡有一個金銀潭醫院的劉醫生,他父母都在這裡住院,他卻不能守在身邊。他父親病情較重,有一次,老伴兒喂他吃東西,他一直搖頭不吃,他老伴兒就踢了一下床下的一個箱子,說:“你快吃吧,這下面還有一箱子呢。”他這才吃。“真的,就是人到這種連自己都很難堅持的程度了,首先想的還是把好東西留給別人,我當時就特別感動。”後來老人病重,轉去了ICU。有一天發飯的時候,呂雪看到劉醫生的母親一個人站在那裡,孤零零地望著窗外。“哎呀,我當時心裡就真的特別酸,我真的不知道去怎麼安慰這個奶奶了,當時真的就好想去抱抱那個奶奶。”她就上前挽起了奶奶的胳膊,告訴她:“其實去ICU是好事兒,那裡搶救更及時。”奶奶回手拍了拍她,默默點了點頭。過了幾天,工作群裡有人說,劉醫生的爸爸去世了。呂雪說:“就在劉醫生的爸爸去世的前一天,我還看見了劉醫生,他每天還在病房裡。對患者特別熱心,有問必答,特別親切。”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劉欣敏和戴爽在南二療區與金銀潭醫院的護士一起工作。她們中很多人都是“95”後,特別有勇氣、有擔當,從來沒有畏懼過。她們已經持續在一線工作快兩個月了,但仍然盡心盡力地堅持。有一個叫曹珊的護士,她跟愛人都在金銀潭工作。兩個人為了工作方便,在停在醫院的車裡面住了20多天。戴爽有一天上夜班,和一個金銀潭醫院的護士搭班。那個護士跟她講起了戴爽她們沒來之前緊張的工作狀態,兩個護士要為24個患者轉病區,整整一宿,兩個羸弱女子硬生生把24個患者成功轉到別的病區,工作強度可想而知。那個護士告訴她說:“不管多累,不管多忙,不要慌,一點點兒幹,就一定能做好。”

堅強的還有她們自己。

溫馨來到武漢三四天後,因為水土不服,就開始拉肚子,有點兒脫水,但是仍堅持上班。為了節省防護服,避免上廁所,她就不喝水,結果患上了腎結石。2月10日凌晨三點多的時候,左側腎區的劇痛把她疼醒了,吃藥也止不住疼。天亮後到醫院做了彩超,左側腎積水,右側有結石。休息了兩天後,溫馨就又出現在崗位上。上班第一天,疼痛仍時時襲來。到了下午,她疼得直不起來腰了,才提前一個小時回去休息。後來,她就堅持多喝水,做一些蹲蹦的運動,吃了一些排石的藥。“不疼了,能堅持上班就行了。”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感動,源自於那微不足道但卻意義非凡的一瞬間,猶如花開滿地,綠樹成蔭

感動,是人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尤其在脆弱的時候,只需輕輕撩撥,就能顫動心絃。在這裡,感動是互相的,患者感動於她們的辛苦付出、悉心照顧,她們則感動於患者誠摯的感謝、暖心的理解。

北五療區有一個老大爺,他問李婷婷:“你是哪裡的呀?”婷婷告訴他是吉林的。“哎呀,你們是從那麼老遠過來的,真的很謝謝你們。孩子,你們這是在用你們的命換我們的命啊。”聽了大爺的話,婷婷眼淚差點沒掉下來,多麼慈祥的老人啊。

住21床的是一個86歲的爺爺,長期臥床,可是老人很剛強,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能做的都自己做。老人當過兵,每當護士們給他換藥,或者倒尿,他總會顫顫巍巍地抬起右手行個軍禮,嘴裡雖然說不清楚,但護士們知道他說的是“謝謝”。多麼堅強的老人,即使躺在病床上,軍人優秀的品質依然散發著光芒。

34床的男患者,呼吸一直特別費勁,呂雪給他倒完尿之後,他指著床上一盒牛奶,意思是讓呂雪拿去喝。“人已經到這種程度了,他還想著感謝你。”

北五療區有一個女患者,看見呂雪來了就說:“我就等你來呢,幫我把頭髮剪一剪。”由於一次一次地出汗,她的頭髮都打綹了,因為不能下床,又不願意給護士添麻煩,就想剪到最短。呂雪給她剪完頭後,又用溼毛巾擦一擦,頭髮清爽了,她特別開心。她還跟同病房的一個小夥子說:“你快拍下來傳到網上去,這樣的護士太好了。”

讓呂雪印象深刻的還有11床的大叔,有一天她發飯時,大叔說他前一天沒有吃飽。呂雪發完飯後,怕他吃不飽,就又給他送去一盒。大叔當時特別高興,樂得像個孩子一樣。

22床的阿姨,由於剛剛住進來,情緒焦慮。發飯晚了、換藥晚了,她都會緊著催問。因為當時護士只有兩個人,要護理30多個患者,實在跑不開。過了一週左右,護士們的忙碌她都看在眼裡,尤其是看到護士們給21床的患者翻身、倒尿,還有各種處置,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的態度就開始轉變了。這個病房又住進來一位從福利院來的93歲高齡的老奶奶。奶奶的頭髮很長很亂,李婷婷就給奶奶梳了頭髮,紮了一個丸子頭。這時那個阿姨說了一句:“這個姑娘太好了。”阿姨對她們的看法終於有改變了。緊接著又來了一個福利院的奶奶,這個奶奶有點糊塗,總是問這問那,問完又記不住,同樣的問題總是一遍一遍追問。阿姨就把話接過來給她解釋,但老人有點糊塗,怎麼說也聽不懂,阿姨就說:“你不要再問了,你看護士都忙成什麼樣子了,這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你不要再麻煩護士了。”婷婷聽了,鼻子酸酸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感動不只來自患者的感謝,還有他們的堅強。

32床阿姨的老伴兒沒感染,怕她寂寞,就每天跟她視頻,還唱歌給她聽,她也給老伴兒唱,很有正能量。

86歲的退伍軍人爺爺,後來病情加重,吃不下飯了。但爺爺仍然沒有放棄,護士就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增加營養。

有一次醫生讓劉欣敏轉告一個患者,複查的肺CT結果非常好,已經恢復了95%,囑咐她一定要告訴患者。劉欣敏告訴患者後,患者非常高興,立刻打電話告訴家裡。“我就突然覺得,我們面對這麼多患者,背後就是無數個家庭,期盼他們都能健康平安出院。”說到這,劉欣敏哽咽了。

元宵節,醫院給患者準備了湯圓。她們在給患者發湯圓的時候,都順嘴說一句祝他們元宵節快樂。“其實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眼淚就在眼圈兒裡打轉。因為真的特別心疼他們,在這種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日子裡,他們卻只能躺在病床上。真的,就是特別為他們難過。”呂雪動情地說,“他們多數都很堅強、很陽光。越是這樣,就越是心疼他們。”

26日,是她們這一階段在這裡上的最後一個班。她們已經和患者相處得猶如親人,種種不捨、不放心,讓她們心裡特別難受。呂雪走進病房剛一說話,25床的大叔就說:“哎,是那個東北小姑娘。”27床的大姐說:“大叔都念叨你兩天了,你終於來了。”她給7床的阿姨洗了個蘋果,阿姨一直說謝謝。6床的大哥說:“阿姨要給你點贊。”然後一屋子人都對著她豎起了大拇指。“真的,那一刻特別的感動,特別激動,我覺得活了30多年,這可能是我這一輩子,得到的最大的一個獎勵。”

口罩擋住了微笑,但卻擋不住溫暖的傳遞。28天不長,但對她們來說,彷彿過了幾個輪迴,回想起這28天,各種複雜的情感讓她們無以言表。她們在這裡付出了辛勞、汗水和溫情,贏得了理解、感恩和尊重。

艱苦卓絕的28天!吉大一院援助武漢醫療隊五名“美護”勇闖“金銀潭”

經過短暫休整,如今,她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時刻準備穿上戰袍,重新投入戰鬥!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