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地看“直播帶貨”

直播的狂歡早於這場疫情來臨之前。

這場疫情讓直播呈現瘋狂之勢,疫情只是起到了物理層面的加速催化作用。

最近捧著一本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反覆研讀,咀嚼。字裡行間中有被擊中的片段和醒悟,尤其是對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向論斷,至今猶音在耳,時時迴響:人生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時。這讓我忽然間開始正視人類的渺小,是的!人類文明哪個不是順應天地而得的大作呢?縱觀整書,這句話猶如深埋的寫作主線。

經濟發展快於人類的認知時,認知就會反過來侷限發展,但是你不必擔心,發展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你要允許發展有個螺旋迴調,在回調中完成人類認知的提升。

科學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科技的發展全方面地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大多數進步,是以物質的豐富和迭代出現的。汽車替代了馬車,豪華替代了樸實,無非是些功能性替代或升級。在成績面前,人類要時刻保持謙遜,進步才會源源不斷,更何況基礎科學的進步真的是少的可憐!

雜亂的物質文明,不僅凌亂了人類的心,還挑戰著人類的獵奇心理。人類很難抵禦誘惑,就像是在伊甸園人類很難抵禦蘋果一樣。面對新生事物,人類往往會表現出集體無意識,而這些無意識的集體,也常常“誤導”著新事物的締造者。人類的頭腦總是在發熱過後,才能學會冷靜。任何事物都有著均值迴歸的內在要求,過與不及都只是暫時的,可這過與不及之間永遠存在一段空間,只有理智才能參與,這也是天地之大道。

直播有點像是獵奇心理催生的新事物。互聯網流量的變現方式,絕大多數是通過廣告。帶貨成了那小部分變現方式中的一種。帶貨成了直播的主題,廣告倒成了附屬的變現方式。然而,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李佳琦,一個薇婭,就把直播帶貨作為成功的商業模式。時間永遠是最好的審判長。任何樣本的統計數據,不能只看百分數,也要看樣本量。我們更不能讓分子的數量來主導大腦,而忘記了分母的大小。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加碼直播帶貨,現在有了群雄逐鹿的味道。焦慮無處不在,每家公司都怕錯失風口,畢竟跨界打劫成功的案例不少,他們更擔心諾基亞的悲劇發生在自已身上,所以由焦慮引發的非理智投資成為市場的主流,對未來的恐懼遠遠大於經濟的損失。

移動互聯網的呈現方式,從文字到圖片,從圖片到視頻,從視頻到直播,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自身的豐富和升級。沉寂下來想想,互聯網無非就是通過技術手段的進步,把線下漸漸地搬上了線上。待到5G逐漸成熟後,所有的東西都搬到了線上,然後呢?然後就是人類永遠搬不上去,只能默默的隔著屏幕意淫。線上永遠替代不了人類的現實體驗,線上永遠完成不了人類的切身感受。那個時候,人類的獵奇心理就會對線上的不爽表現提出挑戰,看來只有再一次往線下回歸,線下才是人類最終的真正的棲息地。技術永遠解決不了人類的核心需求,技術只能豐富人類的生活,便利人類的服務。

直播帶貨,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是逛街時的吆喝聲。

直播帶貨,不會成為主流,它也許會消逝,很可能會成為一份職業。

直播帶貨,對貨品本身也會有要求,不是所有商品都適合直播帶貨。怎麼說呢,這有點像直銷,能直銷的商品都有著一些共同點。

尤其是疫情之下,學校不能正常開課,網課也被炒上了天,但是教育永遠無法在線上完成,因為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還有育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身教。

為什麼一直有反對學生看電視的聲音?知識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那些開放的部分,才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和傳承。

直播的瘋狂,有一部分原因是有病亂投醫。疫情阻斷了商業,成本和負債的雙重壓力之下,使一些商家抓狂,都想著“直播”這味藥,試試總比不試強。

金錢就像是磨盤,負債就像那條鞭子,不斷地抽打著那頭拉磨的“驢”。驢是閒下來了,磨盤也停了,可是鞭子一直在抽打著。

但是直播絕不是那磨盤。如果不是這場疫情,我們真的像極了那頭“倔驢”,即使疫情之下,我們還依然想倔強的不忘拉磨。為什麼不索性沉下心了,好好的思考?千萬不要捨本逐末,要不然真成了“驢”,而且還“倔”,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