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鑫:零利率+QE4之後 美聯儲還有一發子彈

美聯儲再次緊急降息,這次直接降到零利率,同時宣佈推出7000億量化寬鬆計劃。

朱振鑫:零利率+QE4之后 美联储还有一发子弹

零利率和QE是目前用過的最重的大招,相當於出了四個2,甚至都算是王炸了。接下來,美聯儲勢必會繼續擴表,2008年危機時美聯儲從8000多億買到4.5萬億資產(你可以理解為撒出去的錢),2017年之後縮表,目前3.8萬億(縮掉7000億,差不多就是這次QE的規模),這次QE4一定會超過前期高點。

但其實除了這些,美聯儲還有一發子彈:直接買股票(ETF)。日本央行用了多年了,美聯儲大概率也會用,尤其是按特朗普和目前美聯儲的風格來看,常規就是用來被打破的。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2008年美聯儲可以史無前例的買MBS(底層資產是房貸),這次為了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同樣可能史無前例的買股票(甚至是其他資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起源於實體的房地產崩潰(老百姓過度借錢買房),這次很不一樣,經濟自身本來沒多大問題(槓桿不高),只是慢性病(缺乏新增長點+金融市場估值高),但疫情一來,慢性病同樣爆出了急性病的效果,短期甚至比急性病更嚇人。

金融市場和人其實一樣,恐慌有時候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因為恐慌讓人盲目。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靜下來冷靜思考幾個基本邏輯:

第一,短期看放水難奏效,但除了放水,似乎有沒有別的辦法。目前左右全球市場的是疫情,不是流動性,放水解決不了市場的擔憂,預期內的手段反而讓市場覺得FED子彈打完了。只有全球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大家心裡才有底,可是目前看太難了,好一點的國家能集中精力治療一下重症,差一點的國家直接鴕鳥心態、群體免疫,中國經驗不可複製。

第二,長期看,不管是疫情還是市場崩潰,沒有一次危機不會過去,危也是機。2008年的時候恐慌比現在更嚴重,從美國的華爾街到歐豬五國,滿大街血本無歸的投資者、失業者和破產企業家,很多人資產歸“零”,但2009年之後的十年,樂觀活下來的人資產加了個“零”。當然,如果你覺得疫情會滅絕全人類,就另當別論了。

第三,全球動盪對中國絕不是好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從來就沒有什麼獨善其身的避險牛。不要把外部動盪當成利好,頂多是負面影響較小。此前只是因為A股內生牛恰好碰上海外動盪,讓A股看上去像一個避風港。如果海外不動盪,A股會更牛。如果海外動盪持續超預期,全球經濟因為疫情歇菜了,只會導致外資被迫減倉A股、大量中國企業失去海外客戶、全球生產的供應鏈和跨國消費被切斷,我們怎麼可能從中受益?

在這些基礎邏輯之上,我們接下來對國內外各類資產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今晚19:00財富指北社群直播具體再聊,大家有關心的問題也可以來與我們交流。

1、美股:美股期貨暴跌說明市場並不怎麼買賬,一是覺得子彈不多了,二是關鍵還在於疫情不明朗,後面只有疫情得到控制、對經濟二次衝擊較為明朗的時候,市場才會真正穩定下來。2008年美股在美聯儲降息到0.25%後延續了1個季度後才企穩。當時美聯儲是從5.25%降息到0.25%,降了500個BP才換來的,此次空間確實受限,短期內市場會繼續動盪。長期看,美聯儲大放水可以提振股市。

2、美債:利好。經濟弱+放水+避險情緒升溫的邏輯沒變,前三輪QE美債收益率下行了100多bp,這次還會明顯下行,但幅度空間確實不大了。

3、美元:直接影響是利空,但中長期趨勢上美元看好。危機蔓延的亂世裡,美國肯定不是最弱的,至少比歐洲要好很多,美元資產也會相對優於歐洲。可以參考前幾輪QE,美聯儲拼命放水想壓住美元,但美元還是震盪走強的。

4、黃金:利好。負利率時代下,黃金的零利率反而具有避險屬性,有相對收益。之前黃金跌也主要是交易性的。但黃金不太適合做主要配置,比較適合做個人的補充配置。

5、國內貨幣政策:適度寬鬆,依然剋制。前天降準未超預期,今天MLF沒有下調利率,很明顯,央行貨幣政策還是以我為主,不過外部寬鬆給了我們更大的政策騰挪空間,中美利差預計會進一步走擴。

6、A股:從外部來看,放水是好事,但放水背後代表的疫情擴散不是好事,短期還是對市場有情緒衝擊,但隨著疫情明朗會逐步弱化。短期看,市場維持震盪格局,回升需要等待兩個信號:一是隨著經濟數據出爐,貨幣政策加大寬鬆;二是海外疫情逐漸明朗。長期看,A股結構性慢牛邏輯不變,不再贅述。

7、國內債市:利好。從經濟基本面角度,海外經濟對中國經濟有拖累,利好。從資金面角度,全球零利率給央行更大降息空間,也是利好。

8、基金:還是以頭部股票基金為主要配置方向,不要著急帶著QDII基金去抄底海外,一是海外市場還沒跌完,二是國內QDII基金不是主流,基金公司不重視,水平參差不齊。

9、房地產:全球放水對房地產是利好,但這不是目前國內房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國內房地產市場疫情後會階段性回暖,但回暖多少取決於央行寬鬆以及地產調控鬆綁的力度,目前看都低於預期,房住不炒。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總裁、如是資本創始合夥人。)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