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吉林勇士048】将担当刻于骨,让信仰光芒绽放——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致吉林勇士048】将担当刻于骨,让信仰光芒绽放——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姜南 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0年10月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

【致吉林勇士048】将担当刻于骨,让信仰光芒绽放——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久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穿上白衣,他是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党徽,他是冲锋在前抗战疫情的白衣战士。对于姜南来说,今年“过春节合家欢”是一个奢望,而忙碌填充至今。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让他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毅然冲在一线,“逆行而上”,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于战斗堡垒中绽放信仰的光芒。

有备而战,凸显党员担当

1月21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指挥部成立,从那时起,姜南就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战疫一线,北湖院区急诊科、发热门诊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在了解湖北武汉疫情严峻的形势后,他率先在科内进行了新冠肺炎的相关基础知识培训,并在院区发热门诊开诊后,迅速制定了各项规章流程,既保证百姓顺畅就医,又保障院区以及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致吉林勇士048】将担当刻于骨,让信仰光芒绽放——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已经递交了请战书,我要在上战场前,带出一批队伍,让这些年轻的医生可以保护好自己,独当一面。”一边培训指导,一边总结,在关键时刻,姜南表现出了一位党员先锋的责任与担当,也显示出了临危不惧、预判前瞻的指挥能力。

披上战袍,尽显医者无畏

千里驰援,满腔热血,白袍加身,一往无前。2月6日,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集结号吹响,姜南作为医疗队的联络人和医疗组长,随医院130位战友一同驰援武汉。2月9日,医疗队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始接诊“新冠”肺炎患者。姜南与医院三位教授一起作为第一批专家进入疗区,第一天晚上就收治37名确诊重症患者。


虽然此前已经做了足够多的预案和心理准备,但是在真正接触到患者后,姜南发现实际工作的开展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疗区患者的年龄偏大,基础疾病比较多,经常是肺炎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加之老年人很多说武汉当地方言,这些对诊疗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他迅速调整状态,与战友们合力埋头奋战。

精细策略,勇担领者风范

作为医疗组长,姜南深知重症疗区内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巨大,为了合理排班,他根据疗区患者特点,制定了标准化流程,确定了轻、中、重、危重四类患者的诊疗方案,保证患者得到最贴合病情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避免交接班遗漏,提出了主管医师负责制。他将医疗队实行分组别(A-F六组)查房,每个工作循环8小时,由医疗组长分别带队,制定相关治疗方案。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有序进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使得医生可以保存体力,获得足够的休息。

【致吉林勇士048】将担当刻于骨,让信仰光芒绽放——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急诊科主任姜南

姜南在疗区为患者换药


“拼命三郎”的性格源于过硬的技术和水平。疗区内,高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出行检查是一件困难事。由于疗区是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没有专门的检查通道,卧床病人做肺部CT检查时,需要先由病床转移到担架车上,再推出疗区,经过台阶,由120转运到另一栋楼的CT检查室。这样艰难的旅程,姜南不知道来来回回经历了多少次。一次,在病人顺利完成检查后,氧气瓶交换空间不够,为了节省时间,他叮嘱120救护车先把病人送回疗区,自己拖着换下来的旧氧气瓶步行走回疗区。两公里的路程,厚厚的二级防护,沉重的氧气瓶,虽然天气寒冷,但他整个人都湿透了,防护服鞋底因摩擦过多险些暴露。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姜南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信念践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仁心良术、大医情怀”的白求恩精神,正在疫线为守护生命健康安全坚持到最后胜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