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世界有我看,世界由我闯,欢迎关注“外聘网小聘看世界”

离开创投行业到非洲快一年了,每次和朋友说,我现在是既出海又下沉,一次性横跨2019年两大创投风口。

虽然媒体上的非洲火热又丰满,但是现实的非洲冷静还有点骨感——不过丝毫也不影响对非洲的看好,正如题目:谨慎乐观 道阻且长。

非洲大陆:为何应许之地

很多人说非洲是30年前的中国,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三十年前的中国可不一定有非洲好:左边是1980年的非洲,只有红色标记的为数不多国家人均GDP低于中国;右边是2016年的非洲,只有蓝色标记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人均GDP高于中国——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所以,先上小结:非洲几乎不可能是下一个中国,任何一个国家也很难复制中国奇迹;但是非洲一定是中国公司出海/国际化性价比最高的市场——想想曾经和现在的华为,如何最先在非洲迈出了国际化最坚实的一步,并随着导演了一出国际版农村包围城市的好戏。

公司如此,员工也一样

正文主要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工作日程,尽量简单不琐碎,但不一定做得到;第二部分是这一年关于非洲创投的观察和思考,尽量客观真实,可能也不一定做得到——看官们各取所需,看看就好。

工作生活:拉各斯过成芝加哥

来非洲后,除了和大多数人一样更爱国了之外,最大的感受更是,这才是生活!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工作生活终于平衡了。

非洲的生活状态,简单戏谑的说就是,被“包养”了的生活

:住宿起居、交通出行、一日三餐基本都被公司包了,几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坐在老宿舍院子里看着隔壁的施工现场和椰树,恍惚以为自己在东南亚)

所以,首先,生活和工作状态自然都更专注了。刚抵达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的前两周还是很不适应的:机场外肉眼可见的烂尾扩建工程、机场高速周边的矮破小房屋、每天不定期的断电都不断地提醒着我,你真的来非洲了,你怎么来非洲了

好在最大的慰藉就是食堂——只要有美食就能拯救中国人——几乎每天虾蟹鱼肉轮流上,蔬菜水果及时供,米面粗粮不停歇。不出两周,我这在国内被外卖荼毒了数年的社畜就被彻底治愈并降服了。在这里真的要衷心夸赞我们的集团平台同事!再到一年后的现在,已经沉迷于拉各斯的网红餐厅,不能自拔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所以两周之后,就开始越来越享受单纯专注的工作和生活了。生活上,不可置否,远不如国内丰富;但同时,充足的闲暇时间也让你更能沉淀:我一位大学时期的朋友,在非洲常驻三年,作为一名英语文科生,把CPA六门齐刷刷全部考过了——真的让我打开了新世界

工作上,状态更集中,重点更明确。不仅是上班期间更专心更有效处理业务——毕竟来了非洲还不好好工作,难道想在非洲待一辈子?下班期间你也想工作——反正没什么事,那就顺便加个班吧,在宿舍待着也是待着。更加理解乔布斯的黑T牛仔裤理论了——减少每天在无畏选择上耗费的精力。

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同样归功于尼日利亚较突出的劳动力素质。从人数上来看,尼日利亚是全球第三大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作为曾经的英殖民国,尼日利亚有超过1亿人口使用英语,不仅长期持续为英美国家提供优秀人才——美籍尼日人的平均家庭收入远高于平均;留在尼日利亚的白领们综合素质也是比较突出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由于业务上需要,在当地与律师及律师群体有过几次深入的接触,发现在职业素养、专业度、沟通谈判等方面都让人印象深刻,并不逊色于国内的律师——以至于有一次在和多方律师轮番辩论完之后,还感慨,把拉各斯的生活过成了芝加哥

当然关于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在实际经历过之后,我只能实名反对。尤其考虑到当地员工人均不到2000人民币的工资水平,你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中国创投 Battle 国际巨头

由于前一份工作是在创投,职业习惯驱使,在非洲的这一年也一直在思考,非洲到底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后一片蓝海,以及有没有所谓的结构性红利。

首先,金融科技。19年非洲创投最热闹的领域必须是金融科技。昆仑万维旗下的Opay累积融资近2亿美元,创下了非洲创业公司融资之最;尼日利亚本土的Interswitch在以10亿美元估值出售少部分股权给Visa之后,成为了第一只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传音系的Palmpay则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最新一轮融资。

如果再加上腾讯投资的Paystack,蚂蚁金服牵手的Flutterwave,非洲市场确实是波涛汹涌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根据非洲版36氪Techpoint数据,2019年Opay一共从本土创投公司挖走了13名高管,其中Gokada4名,Ringier2名,Flutterwave2名,其他6名)

目前看来,在资金量级持平的情况下,技术和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是中国团队最大的优势,比如Opay推出的OTransfer,解决了当地支付最大的痛点——尼日利亚是全球第六大外汇流入国,但是优惠且高效的汇款渠道奇缺;最近推出的即时消息功能”朋友“,更是剑指成为下一个超级APP,非洲版美团+微信。

运营和市场是海外团队更擅长的:文化上有更高的相似性,同时也更懂本地用户——直接反映在市场活动等细节,比如中国团队会搬用国内曾经互联网大战扫街扫楼策略,而本土品牌Interswtich会在迪拜赞助泛非洲最顶级的演唱会——毕竟非洲人民对于高大上和BLING BLING有信仰般热爱——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刚果的萨普文化——住最破的贫民窟,穿最贵的阿玛尼

(Interswitch赞助的ONE AFRICA音乐节,全球范围内的非洲顶流几乎都会参加。)

总的来看,产品能力和技术是中国团队最有价值的护城河,快速迭代能力也是未来赶超本地团队最重要的砝码。运营和市场是急需弥补的短板,尤其是怎么样更有效的本地化——有当地的中国团队不代表能做好本地化,如何更深入理解当地用户习惯,以及找到核心人才可能更重要。

其次,文娱内容。虽然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乏善可陈,文娱内容领域尼日利亚(以及西非地区)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在尼日利亚,文娱产业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先来看看非洲音乐。在Youtube非洲音乐总榜上,排名第一的是科特迪瓦乐队Magic Sytem《Magic in the Air》,累积播放2.7亿次,第二名南非组合Die Antwoord《Baby On Fire》2.3亿次播放,第三名尼日利亚“周杰伦”Davido《Fall》1.5亿次播放——而中国周杰伦《告白气球》仅以2亿次播放排名中国榜第二,第一名是略高一筹的邓紫棋《光年之外》,2.04亿次播放。也就是说,目前阶段,华语音乐在Youtube和国际化上的表现,居然是令人意外的分庭抗礼局面

不过音乐领域诞生了一家我认为目前为止本土化做的最好的产品Boomplay。除了累积近7000万的用户之外,Boomplay还有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用户;如果要论国际影响力,已经是超过国内QQ音乐的存在。Boomplay的强势崛起,也引起了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的注意并重新评估非洲市场的重要性,而Boomplay也将在欧洲市场正面刚国际巨头。如果能在欧洲市场再次击败Spotify,这绝对是可以写入商学院教材的经典案例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Boomplay与当地最知名的音乐之一Felaberation)

长视频整体发展较为缓慢,虽然早在2011年就有iROKOTV宣称要做非洲Netflix,并拿到了老虎全球基金数千万美元融资,但至今依然入不敷出,今年更是把旗下的ROK卖给了法国传媒巨头Canal+。南非的DSTV和中国的四达时代都是电视盒子起家,目前在顺势拓展OTT业务,不过暂未形成如Boomplay一般的垄断。

尼日利亚拥有全球年出品率冠绝全球的尼莱坞,但受限于落后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储备,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寥寥无几,好消息是今年Netflix以380万美金买下《狮心女孩》版权,同时我合作的几位明星最近都拿到了Netflix片约,未来去Netflix作品里跑龙套的机会也许是有指望了。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四达时代和传易Vskit跨界合作的尼日利亚第一部自制综艺节目Voice to Fame)

短视频重点发力的同样是传音系的产品Vskit,目前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牢牢地把守着第一的位置。不过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多,不管是国内外大火的Tiktok,还是深耕印度东南亚的Likee,还有美国本土宠儿Triller,都已经开始盯着非洲市场以及背后的黑人用户。重点说一下Triller,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Triller在19年12月美国MAU已经超过了Tiktok,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美国总统川普、玛利亚·凯利的背书——美国对中国企业的遏制真的是不遗余力。所以对于另外三家中国公司而言,如何平衡在局部地区的合作与竞争,确实是值得好好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总体而言,内容领域是相对最活跃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未来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行业。长期来看,是最有粘性且性价比最高的流量入口;不过短期内,竞争会异常激烈。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传音TECNO在尼日利亚的首家旗舰店,也是西非零售市场的绝对标杆)

最后,跳出互联网领域,可能才是目前非洲市场范围最大,需求也最旺盛的行业,尤其是可以直接改善当地生活的消费品牌和基础建设,包括但不限于物流、通信、交通等。根据非洲知名商业杂志《African Business》于2019年发布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TOP100,非洲的消费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垄断。

中国品牌在TOP50总榜里占据4席,分别是传音系的TECNO、itel和Infinix,华为;TOP100占据7席,分别是海信、OPPO和联想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占比最高的科技榜单(18%)TOP10中,中国品牌占据4席,集团优势明。“非洲之王”传音表现最为突出,旗下的三个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集体上位,分别跻身第5、11和26。传音TECNO排名最高,科技领域也仅次于韩国三星;按照目前的上升势头,很可能在2020年一举登顶科技榜首

来到非洲的第一年:前路漫漫,危不可测,但也谨慎乐观

然而,科技榜之外中国品牌就几乎全部缺席了——当然这也是值得国内品牌关注的新机会。榜单排名前两位均来自运动健康品牌Nike和Addida,在国内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安踏、李宁和匹克纷纷缺席。快消、汽车、服装、奢侈品等品牌几乎全部被欧美日品牌霸榜。非洲品牌占比进一步下降,排名最高的是南非的电信运营商MTN;其次是来自东非“小中国”埃塞俄比亚的服装品牌Anbessa,尼日利亚本土品牌Dangote排名第三。

关于最近很火的国内二手服装出口,其实已经是非洲几年的风口了——国内媒体对非洲的报道确实有些滞后。以尼日利亚为例,13年左右是二手服装最风光的日子;随着近几年东西非主要大国逐步提高关税保护本地纺织业,风口不再——上次在肯尼亚出差偶遇行业内部人士,现在只能前往西非多哥贝宁这类迷你小国才能维持可观的利润。

来非洲的第一年的札记,可能是想说的太多了,一口气写到现在仍还意犹未尽。其他未详尽的部分,未来有机会再叙。

是以为记,于拉各斯。

外聘网小聘看世界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