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特色农业春耕保电“零距离”农民有了“电保姆”

“刚过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在宁夏永宁县,处处可见忙碌的农业生产场景。跟当地农民一样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还有一群“电力红马甲”。

永宁县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以酿酒葡萄、供港蔬菜等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每年到了春耕时节,这里因为农忙,用电量也会达到高峰。

“零距离”服务特色农业春耕保电

永宁县特色农业春耕保电“零距离”农民有了“电保姆”

“今年一冬天都没有怎么下雪,整个土壤的含水量是比较少的,及时补水很重要。葡萄园每15天需要进行一次滴灌作业,要想把水送到每株葡萄苗的根部,只能靠电力。”宁夏立兰酒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制冷机,期间一旦停电,对葡萄酒的品质影响会非常大。

宁夏立兰酒庄位于永宁县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核心地带,拥有葡萄种植园区1600亩。由于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风土条件十分独特,生长在这里的葡萄藤蔓冬季需要压埋,春季需要出土展藤,这也是宁夏能酿出高品质葡萄酒的重要原因所在。

“为了让千亩葡萄苗如期春耕展藤,我们对该园区的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了‘零距离’全面‘体检’”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副经理安弟告诉记者,在接到企业复工用电申请后,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电力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对园区的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特别是对排灌线路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和维护,对排灌系统配电变压器、抽水泵电源进出接线、刀闸开关、漏电保护器等设备进行消缺。

“我们按照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助力农业春耕生产的工作要求,发现一处,排除一处,确保不留死角,全面保障春耕生产供电。”安弟说。据介绍,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涉及春耕春灌企业进行巡视检查和用电设备消缺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保电人员五十余人次,针对闽宁镇葡萄产业及望洪镇供港蔬菜基地企业巡查检变压器共计二十余台,消除缺陷三十余处,共投资三万余元。

永宁县特色农业春耕保电“零距离”农民有了“电保姆”

“电保姆”助力菜农致富不发愁

3月15日,在永宁县利拓供港蔬菜基地,100多名菜农正戴着口罩忙碌在田间地头,大家分散作业,按要求进行播种工作,而在田地的另一端,绿油油地一片,菜苗已长有两厘米高。

“我们2月底就复耕了,最早种的1000多亩菜心、芥蓝等预计4月20号左右就能收菜上市了。”菜农那学侠是永宁县望洪镇望洪村六队的村民,已经在基地务农四年多。“家里仅有的一亩八分地都流转给了基地,能赚点租子,我还能在基地当菜农,领稳定工资,每年增收近4万元。”那学侠说。

永宁县利拓供港蔬菜基地共流转当地农户土地3000余亩,其中贫困户占比百分之二十以上。往年在该基地务工的菜农主要来自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大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无法在播种期内返回,为确保供港蔬菜基地正常复工复产,基地在当地大批量招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产业,预计年增收在30万左右。

“老”菜农农植林是永宁县利拓供港蔬菜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基地采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和管理,需要一边播种一边进行喷灌浇水,用电十分关键。

连日来,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供港蔬菜生产基地的电力供应,并对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上门服务,确保供港蔬菜基地的正常生产,解除了菜农们的担忧。

永宁县特色农业春耕保电“零距离”农民有了“电保姆”

“根据蔬菜基地对喷灌、滴灌等技术的要求,我们竭尽全力帮助蔬菜基地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安弟说。据介绍,为确保全县34家供港蔬菜基地的机井随时都能正常工作,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成立“春耕春灌”服务队,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电力人员随叫随到。通过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配套设施,帮助企业实现分批种植、分批上市的种植计划,保障永宁县供港基地蔬菜新鲜、优质上市,远销广东、香港市场。(本报记者 吕丽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