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今年計劃實施人工造林105萬畝以上

3月12日,記者從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全市“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實施以來,目前已累計完成苗林結合培育621.49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了9.2個百分點;今年計劃實施人工造林105萬畝以上,全面完成“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

橫跨陝甘兩省的子午嶺林區,是黃土高原保存較好的一塊天然植被區,在我市境內有林地面積768萬畝,被稱為“隴東綠色的天然屏障”。2013年,我市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決定從2014年起,利用荒山荒坡每年造林100萬畝,到2020年累計造林700萬畝,大致相當於子午嶺林區的面積。現在,6年多時間過去了,我市已累計完成苗林結合培育621.49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9.2個百分點,不僅讓那些原本荒蕪的山頭披上了綠裝,也讓22.3萬戶農民從綠色發展中獲得紅利。

為了推進“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順利實施,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種苗產業加快綠化步伐的意見》《慶陽市苗林結合培育推進方案》和《慶陽市苗林結合培育行動綱領》等文件,將生態文明建設績效納入各級目標責任制考核,每年召開一次現場會促進度,採取打攻堅戰的方式推動任務落實。探索形成了結合林業項目融資培育、招商引資租賃承包培育、專業合作社集中培育、農民自主培育4種模式。建立了市、縣林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一站式手續辦理。成立了苗木產業聯合會,通過政府集中推介和協會常年服務,促使慶陽苗木成功進入京晉冀蒙市場,創出了品牌。制定頒佈了《慶陽市禁牧條例》,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對所有造林區域實行全封禁、全天候、網格化監管,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市堅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民富民上,按照苗木繁育與人工造林結合、商品林與生態林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齊抓的方略,堅持做好“林”文章,做大“林”產業,努力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多重效應。2019年,我市按照“五個精準到戶、一個精準傾斜”舉措抓好生態扶貧任務落實,全市實名登記生態護林員5960名,落實補助資金4768萬元;子午嶺國有林場優先聘用54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實現勞務收入225.65萬元;全年銷售各類苗木約2.27億株,其中外銷8635萬株,本地銷售1.41億株,銷售總額達5.76億元,實現苗木產值25億元。今年開春以來,苗林結合培育工程各項準備工作順利實施,苗木銷售逐步升溫,目前全市已銷售各類苗木1190萬株,實現銷售收入1381萬元。(隴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