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見成效 去年中成藥不合格率同比下降近五成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隨著中成藥市場進一步規範,中成藥不合格率下降顯著。近日,藥智網發佈《2019年藥品質量不合格數據年度報告》。其中,319批次中成藥不合格,在所有不合格藥品批次中佔比為12.94%,同比下降47.96%。

在2019年中成藥質量不合格企業中,福壽堂製藥排在榜首,共有12批次中成藥不合格,以阿膠補血口服液為主。新京報記者查詢歷年發佈的信息發現,該企業曾因質量問題等屢屢被報道或通報,甚至曾被取消GMP證書。

阿膠補血口服液問題最多

2017年至2019年,中成藥不合格批次的數量分別為917批次、613批次、319批次。總體而言,不合格率下降顯著。

據報告顯示,江西公佈的不合格中成藥最多,共84批次,佔比達24.1%。浙江68不合格批次居於榜單第二;2018年名列首位的廣東省,今年以38批次不合格量居於第三,同比減少79.8%。除前三外,其他省市不合格批次相對較少,均低於30批次。

在中成藥質量不合格品種Top10中,有3個品種為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品種,分別為複方丹參片、藿香正氣水、香砂養胃丸,其餘7個品種均納入部分地方醫保,分別為阿膠補血口服液、健兒清解液、橘紅顆粒、抗病毒口服液、通便靈膠囊、猴頭菌片、牛黃解毒片。

阿膠補血口服液是問題最多的中成藥,均為牛皮源成分項目不合格,共有15批次,來自於福壽堂製藥(12批次)與河南省新四方製藥(3批次)。

阿膠補血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阿膠,是驢皮去毛後熬製而成的膠塊。抽檢卻發現,有些阿膠中有牛皮源成分,也就是說涉嫌用牛皮替代驢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排在第二位的是健兒清解液,共10批次產品不合格。排在第三位的為複方丹參片,共6批次不合格。

報告顯示,中成藥不合格檢測項目主要為“裝量差異”與“性狀”;分別是115、54批次;“水分”和“含量測定”不合格項也不少,分別是47、32批次。

國家藥監部門曾解釋,裝量差異是反映藥物均勻性的指標,是保證準確給藥的重要參數。裝量差異不符合規定會導致臨床給藥劑量不準,帶來相應的安全風險,不符合規定的主要原因是工藝不穩定。

福壽堂製藥曾經多次被罰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福壽堂製藥是2019年中成藥質量不合格批次最多的企業。

天眼查資料顯示,福壽堂製藥成立於2004年,位於湖南省湘潭市,經營範圍包括糖漿劑、片劑、顆粒劑、硬膠囊劑、煎膏劑、口服液(含中藥提取)的生產與銷售等。2017年-2019年,福壽堂製藥均因為生產劣藥而被當地藥監部門處罰。

2017年,因生產劣藥(未標註具體品種),被湘潭市藥監部門合計罰沒約8萬元。

2018年,因生產、銷售劣藥血塞通泡騰片,被沒收血塞通泡騰片90492盒,合計罰沒約15.3萬元。

2019年,浙江省嘉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支隊抽檢發現,福壽堂製藥10批次阿膠補血口服液經檢驗牛皮源成分,不符合規定。上述10批次阿膠補血口服液125517盒,已全部銷售,涉案貨值2108617.4元。2019年6月26日,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佈對福壽堂製藥的處罰決定書,共計罰沒款約225.24萬元。

新京報記者查詢往年報道還發現,福壽堂製藥屢屢違規,還曾兩次被收回GMP證書。

2011年,因生產噪音、藥渣亂堆影響居民生活被當地媒體報道。最終,嶽塘區環保局檢測認定,噪音未超標,企業需限期整改藥渣堆放問題。2012年,福壽堂製藥生產並銷往福建省的清熱暗瘡膠囊曾因水分項目不合格,被原福建省食藥監局予以通報。

2016年,福壽堂製藥在接受飛行檢查時被發現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規定,被收回GMP證書,這是當年湖南省被收回的第一張GMP證書。

2018年,福壽堂製藥再次因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規定及其附錄被收回GMP證書,2019年3月,在公司整改到位後,GMP證書重新發回。

專家:多重組合拳倒逼企業合法經營

對於近三年來中成藥不合格率顯著下降的原因,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表示,這是國家政策引導、立法驅動、醫保跟進配套組合拳的結果,倒逼企業不敢違法,不敢像以前那樣糊弄。

鄧勇進一步分析指出,從中藥材種植到中藥飲片加工,再到中成藥生產研發等,各個環節的問題不少。不管是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是現在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為了老百姓的用藥安全,加強了監管力度,落實“四個最嚴”,對中藥企業推行飛行檢查制度,公佈投訴舉報途徑,建立吹哨人制度等,都是在倒逼企業加強質量監管。相關標準也越來越完善,以法律的方式對各方面的權責利進行了立法規定,將處罰落實到人,導致違法成本增大,企業不敢冒險。另外,醫保的推進作用也非常明顯,因為一旦藥品被列入醫保目錄,對企業的產品而言是最大的政策保障,加之中藥企業之間競爭本就激烈,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只能以質量求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