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本網訊(朱靜霞)不是戰場,勝似戰場;不是戰士,勝似戰士。

  三峽基地人,不曾像醫護人員那般直面最嚴峻的疫情,但他們以堅定決心、精細舉措,守護著三峽人和廣大群眾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的“大後方”。

  取捨之間,他們彰顯著三峽人的氣度;

  衝鋒之際,他們傳承著厚重的三峽精神。

  全文 6000 字

  閱讀需要 10 分鐘

  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記疫情防控期間堅守崗位的三峽基地公司職工群體

  最後一縷夕陽消失時,秦金平還未到達目的地。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之下,沒有一輛車從身旁經過。他穿過村莊,走上大馬路,沿著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路線,機械地行走了快8個小時。

  雙腿好似灌了鉛,逐漸沒了知覺,但心中那個“執念”依舊強烈:“三峽電廠巡邏人員不夠,一定要儘快趕回去,不能洩氣!”

  這口氣,他一直憋到了踏入值班室的那一刻。

  那天正是大年初一。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安保員秦金平,以步行約40公里、近9個小時的特殊方式,度過了新年第一天。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秦金平

  心有所念,亦無畏。這樣的“秦金平”,僅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三峽基地公司湖北區域內,就有2000多位。他們堅守崗位近兩個月,完成著原本需要5000多人才能完成的後勤保障和輔助生產等任務。

  他們不疲憊嗎?——“第二天起來,左邊臉都麻了”。

  他們不想家嗎?——“不敢再看兒子寫的信,會哭”。

  可只要一想到,那些為抗疫而奮戰在三峽集團能源保障一線的三峽人,以及那些被疫情所困的百姓需要自己,他們的心就如磐石那般堅定。

  他們,擁有同一個名字

  “裴師傅,早啊!”“哎,你早!”

  在一片早安聲中,三峽基地公司旅遊公司大客車駕駛員裴開勝,啟動了他的“抗疫專列”。

  車上都是混熟了面孔的“乘客”。物業、保潔、安保人員……每天大約有120名員工,坐上這趟“列車”,奔向不同的抗疫崗位。

  “正常情況下有11名駕駛員,現在只有5名。”裴開勝說,哪怕是凌晨,需要出車就得出車。“零點後睡覺很正常。”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裴開勝

  可即便工作再累,他也從不因此敷衍了事。無關人員不能上車;沒戴口罩不能上車;體溫異常不能上車……安檢通不過的人,全被他擋在了車外。

  三峽基地公司園林公司三峽環衛部垃圾清運工何發禮,是裴開勝的“老顧客”。

  在疫情期間交通管制、沒有任何同事可以返崗的情況下,56歲的他用一副脊樑,挑起了三峽壩區15.28平方公里內的所有垃圾清運任務。除夕至今,無論颳風下雨,他每天都會及時去36處垃圾清運點“打卡”。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何發禮

  清運副壩武警營區中的垃圾,以往需50分鐘。在部分路段於疫情期間封閉管理後,他要多繞一些路,多花1個小時才能完成。爭分奪秒之後,等待他的,往往是錯過的飯點。“我就泡一碗方便麵,能填飽肚子就行。”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有兩名力撐大局的“何發禮”。

  劉誼和劉莉敏,是疫情期間,三峽基地公司通信分公司僅有的兩名堅持服務三峽集團總部和北京區域單位的職工。他們力求“在特殊時期,也要讓業主100%滿意”。

  已是晚上八點。“咚!”準備下班的劉莉敏,突然癱倒在地。

  調試視頻、監視通信系統運行狀態、對辦公室進行消毒……當天的工作既多且雜,她忙得顧不上喝水,出現低血糖症狀。“我慢慢爬起來,哆嗦著找到一包甜麥片,兌水喝了下去。”她就這樣強撐著,直到接她的丈夫到來。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劉莉敏

  劉誼則承受著另外一種痛苦。年前,遠在湖北宜昌的親人早就盼著他回家共度春節,但他選擇留下;年後,考慮到同事無法返崗,他又選擇退掉回鄉車票,繼續堅守崗位。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劉誼

  在劉誼回不去的宜昌,也有許多同事離家咫尺而不得歸。

  疫情期間,三峽基地公司日新秭歸公司水廠和客服中心24小時待命,瞭解居民訴求,每天對醫院等重點單位的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搶修。

  維修供水設施超過40處,解決居民通過撥打熱線電話反映的用水疑難問題超過70個,供水總量超過50萬立方米……這組數據,是他們將抗疫力量下沉到一線的最好註釋。

  三峽基地公司,既是三峽集團綜合後勤服務保障的“大後方”,也是三峽集團參與湖北區域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力量。“嚴防疫情通過汙水漫延”“不讓一滴汙水流進長江”,這是疫情期間,三峽基地公司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者的雙重任務。

  在宜昌,三峽基地公司水電公司精心運營著3座汙水處理廠。疫情期間,值守人員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的緊急通知要求,執行特殊時期的消毒流程,全力保障汙水達標排放。僅春節期間,3座汙水廠就已累計處理汙水13萬立方米。

  激濁揚清的步伐,沿著宜昌的長江岸線,走向金沙江下游。

  三峽基地公司烏東德分公司職工楊山苟,負責運行管理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工程施工區內的7座汙水處理站。在疫情期間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選擇放棄休假,堅守崗位。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楊山苟

  “檢查鼓風機聲音無異常!”“中間水池運行正常!”每做完一件事,他便大聲說出來,並詳細記錄在冊。“這樣可以保證工作不出差錯。”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三峽基地公司烏東德分公司和白鶴灘分公司汙水處理人員,已累計為烏東德、白鶴灘兩大水電站工程處理汙水超過15萬立方米。

  駕駛員、垃圾清運員、通信維護員、汙水處理員;張波、羅成、江林、楊國清……他們立足不同崗位,發揮著不同的專業技能;他們擁有不同名字,有著各自的親人朋友……

  但全民戰“疫”,不分你我。他們是立足崗位戰疫情的一線勇士,擁有同一個了不起的名字:三峽抗疫人。

  他們,用一身肝膽篤守初心

  一支扛著火紅黨旗的黨員突擊隊,“戰鬥”在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所在地——三峽壩區。

  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三峽物業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經理韓永良,是這支隊伍的召集人。面對疫情,他迅速組織 7名黨員,成立黨員先鋒隊,連續奮戰40多天,確保了三峽壩區輔助生產類工作和後勤保障工作不打折扣。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黨員先鋒隊

  魏宗秀,是黨員突擊隊成員之一。40多天來,她聽得最多的話,是“謝謝你們”。

  20多棟樓、約1000間房屋、幾萬平米的公共區域、2000多個餐盒垃圾……魏宗秀帶領22名員工,每天都在與巨大的保潔工作量“戰鬥”。“雖然不能像三峽電廠職工那樣堅守抗疫保電一線,但能為這樣的業主單位服務,感覺挺有價值。”她說。

  特殊考驗面前,一面黨旗帶紅一片。7名黨員,帶動80餘名員工貢獻抗疫力量。

  黃宋華的藍色工裝,已經被消毒液侵蝕得斑斑駁駁。每天,她得揹著30多斤的噴霧器,對三峽電站廠房進行消殺,頭髮溼透了,工裝溼透了,工作還不一定結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急關頭,見證黨員初心。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面前,三峽集團黨組發出動員令:“要扛起中央企業共和國長子的責任擔當,展現中央企業黨員幹部職工的形象風範!”

  三峽基地公司的廣大黨員,迅速領走“任務書”。

  “小區內發現一例確診病例!”消息如一枚炸彈,在宜昌某小區業主微信群裡炸開。

  “非常時期,黨員就要豁得出去!”承擔該小區物業服務工作的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葛洲壩物業分公司,同樣迅速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投入“戰鬥”。

  “我不怕。”入黨僅兩個月的預備黨員董曉琴發出“戰疫宣言”。30多層的高樓,她拾階而上,逐戶敲門,統計業主信息,安撫業主情緒,瞭解業主生活物資需求。她的手因為敲門太多變得腫脹,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董曉琴

  小區業主將她的疲勞狀態看在眼裡:“看見她,就像在黑暗裡看見了曙光。”

  普通職工將她的艱辛付出記在心上。保潔組的阿姨們受到激勵,紛紛臨危上陣,該消毒的區域、該運送的物資,一個不落。“我怕感染,但我更怕業主沒人管。”

  黨員群眾心手相牽,築起抗疫的“萬里長城”。一直到春暖花開,該小區內都再未出現過疑似和確診病例。

  物業人員確保病毒進不來,供水人員則必須確保生產生活用水輸得出。

  1月28日清晨,三峽基地公司水務公司值班人員接到緊急電話:某供水管道出現破損,導致大量漏水。

  一支以黨員為主的搶修小分隊,迅速從水務公司出發,趕赴漏水點。在採取兩座水廠聯合供水方式,確保葛洲壩電廠機組發電冷卻用水水壓不受影響、不耽誤發電後,他們又通過管網調度操作,隔離漏水點,於上午8點半快速恢復了居民供水,基本未對居民用水產生影響,得到群眾好評。

  “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專揀重擔挑在肩。”疫情面前,三峽基地公司的廣大黨員爭做英雄“楊子榮”,將《智取威虎山》唱出了新時代的新意義。

  他們,為大國重器築牢

  第二道“長城”


  

  

  熱烈的掌聲,在世界第七大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左岸地下電站裡響起。

  “成功了,轉子吊裝成功了!”建設者們興奮吶喊。

  “成功了,供電成功了!”三峽基地公司烏東德分公司供電副調度楊進東,如釋重負。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在他和同事們的平穩供電之下,順利吊裝的第一臺轉子。

  三個小時之前,他的心還懸在半空。

  要順利為吊裝轉子所需的橋機供電,不容易。電壓高了,橋機無法啟動;電壓低了,橋機“吃不飽飯”,也沒力氣工作。

  吊裝時間定在上午九點,可楊進東卻沒那份“耐心”。早上六點,他就到右岸纜機供電區域走了一趟。“得把這裡的負荷轉移到其他線路上,為電廠專線的電壓質量讓路。”

  而在整個吊裝過程中,楊進東也一直死死地盯著電流數據,準備隨時處理突發情況。所幸,兩小時後,施工方打來了報喜電話。兩天後,在另一臺轉子的吊裝中,他和同事們再次為橋機順利供電。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楊進東

  楊進東是一個點。放大他所在的地標,便是著名的金沙江下游水電建設運行基地——這裡坐落著白鶴灘、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四座世界超級水電站。

  疫情殘酷,但阻斷不了大國重器的成長之路。大國重器背後,站著成千上萬的建設者;建設者背後,站著為他們提供優質後勤服務保障的三峽基地人。

  十級大風將電線吹斷後,位於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工程附近的荒田永久大橋,陷入一片漆黑。

  大橋左岸的疫情防疫檢查站內,工作人員在焦急之中堅定守候。三峽基地公司白鶴灘分公司供電檢修部員工劉雙奎和趙樹明,此刻正冒著風雨緊急搶修電路。

  雨水打溼了劉雙奎的眼鏡。他取下來,甩出雨水,再戴上。風“呼呼”地叫囂著,有幾個瞬間他很想“發火”,這該死的大風,吹得兩人連近距離對話都聽不清。

  啪嗒,啪嗒——燈泡陸續點亮。

  在兩人被徹底淋成落湯雞後,短路故障也被排除。燈火通明的防疫檢查站內,防疫工作再次啟動。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劉雙奎

  順著金沙江溯游而下,還會遇見更多“幕後英雄”。

  白鶴灘的供水人史良波,在人手不足之際“一個頂倆”,與三名同事一起,超負荷完成需要近十人才能完成的澄清池清洗工作。那時的他不會知道,雙臂會因長時間緊握高壓水槍,變得無法動彈。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史良波

  烏東德的消防員李克飛,凌晨三點幫助村民撲滅大火,並在無法預知的危險下,將易燃易爆物品從大火中搶了出來。那時的他不會知道,好幾個乙炔瓶的閥門都被燒壞了,隨時可能爆炸。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李克飛

  溪洛渡變電站站長唐玉路,除夕當天驅車2小時,把餃子和口罩及時送給了工區兩岸的變電站值班員。那時的他不會知道,自己桌上的年夜飯早已涼透。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唐玉路

  向家壩的供水調度值長張武,夜班期間遇上牙疼,半邊臉都腫了,卻還以“一線生產運行班組24小時不能離人”為由,死活不上醫院。那時的他不會知道,那腫脹的半邊臉,第二天會麻木到沒有知覺。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張武

  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萬般付出,只為守土盡責罷了。

  他們,是抗疫戰線上的“特殊”力量


  

  

  “楊工”喘著氣,敲開了最後一戶居民的門。花菜、蘿蔔、捲心菜……這是當天他送上門的第20袋政府愛心蔬菜。

  疫情期間,居住在宜昌某小區內的居民,不斷接到“楊工”送上門的生活物資,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

  “楊工”名叫“楊飛”,是三峽基地公司水電公司葛洲壩分公司職工。他是一名志願者,負責為困在家中的居民購買和運送物資,同時配合社區人員完成相關信息統計等工作。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楊飛

  “謝謝你,真是太熱心了!”居民們表示由衷感謝。但楊飛卻說:“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事。”

  交通管制,同樣讓宜昌某鄉村裡的1000多名村民無法出行。“我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能吃苦!”三峽基地公司旅遊公司職工梁德興,主動請求擔任物資採購員。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梁德興

  “缺啥就說,我來買,大家不要自己出門!”梁德興向村民積極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村裡很少發生串門、聚會等情況。

  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沒有哪一種力量不被需要,可以是新時代下的新“雷鋒”,也可以是撐起三峽人抗疫“半邊天”的“穆桂英”。

  朝陽還未躍過地平線,三峽基地公司水務公司葛洲壩樞紐水廠職工趙利華就已出門。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趙利華

  疫情期間,她主動申請擔任代值長一職,帶領班員維護水廠的生產運行工作,讓宜昌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和當地居民,用上安全可靠的放心水。因交通管制,前期值班階段,她只能選擇步行7公里上班。“等到了單位,衣服早汗溼了,還得在背上放條毛巾隔汗。”

  時間只剩不到四個小時,杜新莉急得滿頭大汗。

  “宜昌市疾控中心要臨時增加五間房!”從接到通知開始,作為留守在三峽基地公司三峽東山酒店內的唯一一名一線服務員,她需要在短時間內,以一己之力完成客房打掃、用品配備、公共區域消毒等工作。

  即將入住的客人,是來自省內外的防疫專家。他們與疫情面對面“搏鬥”,被感染的可能性比普通群眾大。

  杜新莉知道,與專家接觸,自己也會承擔較大的感染風險。但面對這樣一群抗疫英雄,此時此刻,她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杜新莉

  幹保潔工作的杜新莉,並不是專業的酒店客房服務員,但她選擇用專業標準來要求自己。她給原客房服務員打去求助電話,隔著電波,將每一步驟、每個細節都記下來,終於趕在客人入住前完成了工作。

  乒乒乓乓——食堂裡傳來摔打麵糰、清洗碗筷的聲音。凌晨五點,三峽基地公司水電公司三峽分公司食堂輔廚蔡歡歡,準時上崗。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蔡歡歡

  配菜、洗碗、送餐……除夕至今,蔡歡歡在食堂人員減半的情況下,一人幹著幾個人的活兒。每一天,她要為抗疫一線員工打包200多份盒飯,直到雙手痠軟得拿不穩碗筷。

  在三峽基地公司抗疫“巾幗英雄譜”上,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北京物業管理分公司女職工榜上有名。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北京物業管理分公司會務員

  20歲上下的年紀,穿上制服,她們是疫情期間堅守服務三峽集團總部的會務員,每一間會議室,都噴灑過她們細緻操作的消毒液;脫下制服,她們變回孩子,思念遠方的父母親,嘴饞家鄉的蘿蔔餃子。

三峽基地公司:當抗疫人 守“大後方”

  三峽基地公司實業公司北京物業管理分公司食堂員工

  美味的家常小菜陸續出鍋,幾副碗筷擺上了桌,唯獨沒有自己的那一份。在回不去的那個家裡,親人們正在共享美食,身為食堂員工的她們,此刻正拎著打包好的盒飯,給三峽集團總部值班人員送去。

  不是戰場,勝似戰場;不是戰士,勝似戰士。

  三峽基地人,不曾像醫護人員那般直面最嚴峻的疫情,但他們以堅定決心、精細舉措,守護著三峽人和廣大群眾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的“大後方”。取捨之間,他們彰顯著三峽人的氣度;衝鋒之際,他們傳承著厚重的三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