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援鄂醫療隊員劉憲軍戰地日記:不畏艱險,努力向前

聊城新聞網3月16日訊(記者

李兆憲 通訊員 華濱)“我們一定要繼承治病救人的醫學傳統,不畏艱險,努力向前。滄海橫流,只有逆行而上,才能顯男兒本色……”劉憲軍在一篇戰地日記中寫道。

聊城援鄂医疗队员刘宪军战地日记:不畏艰险,努力向前

劉憲軍與同事謝淑慧出征前的合影

據瞭解,劉憲軍是一名中共黨員,外科學碩士研究生,自2013年一直供職於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任外科重症醫學主治醫師,曾多次榮獲醫院感染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具有豐富紮實的臨床救治經驗。2月20日,劉憲軍作為我市選派的第六批醫療隊員,出征湖北,奔赴救援一線。截至目前,近一個月的時間,劉憲軍依然奮戰在戰“疫”前線。我們通過他的一篇日記,走進他的戰地之行。內容如下:

不畏艱險,努力向前

——援鄂醫療隊員劉憲軍戰“疫”日記

2020.03.11 星期二

今天本該休班,好好睡一覺恢復體能,但早晨6點多鐘的時候夜班值班大夫給我打電話說,合併肛周膿腫的患者肛門處疼的受不了,對症處理後,不見好轉;經過前期治療,考慮可能是膿液侷限已形成膿腫,我告訴值班大夫我馬上去醫院。

到醫院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後,趕緊跑到5床大娘面前,大娘看到我,焦慮情緒明顯好轉,我們針對病情也和大娘進行充分的溝通,進行心理疏導。經過檢查發現紅腫區面積明顯縮小,但膿腫表面紅腫比原來更明顯,局部隆起,張力較大,皮溫較高,有波動感;再不處理,膿腫馬上就要破潰了,如果膿腫破潰膿液吸收可能會引起全身炎症反應,會出現寒戰,高熱,甚至膿毒血癥及感染性休克。經過仔細檢查後馬上跟王立坤主任彙報病情,王主任瞭解病情後馬上同武漢三院主任商量下一步手術實施方案;由於三院外科大夫都已經去其他醫院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治療,不在本院,現喊恐怕來不及,我是外科出身,這方面有一定經驗,肛周膿腫切開引流屬於普通手術,但在全院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大環境下,手術難度增大,因為手術時必須零距離直接接觸患者體液,傳染上的可能性極大;儘管風險很高,但出院醫生職業的本能,我自告奮勇給兩位主任說“讓我來動這個手術吧”。

聊城援鄂医疗队员刘宪军战地日记:不畏艰险,努力向前

經過這段時間的朝夕相處,我們都已成為家人,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我的家人一直痛苦著卻什麼也做不了,況且,膿腫破潰後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想到這些我強烈要求讓我即刻做這個手術。王立坤主任沉思了片刻說“操作時一定要小心”,由於手術室及治療室已封閉,患者年齡較大,下床活動困難,決定在其床邊操作。讓大娘簽完手術知情同意書後準備好東西后開始進行手術,因大娘胸膝位及伏臥位困難,讓其左側臥位進行操作。手術中見大量乳黃色膿液流出,伴惡臭味,用止血鉗探查膿腔,未發現與肛門相通,生理鹽水及雙氧水反覆沖洗膿腔,無菌凡士林紗布填塞後用無菌輔料包紮固定。整個過程約20餘分鐘,手術比較順利。患者疼痛明顯減輕,很滿意。術後充分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及禁忌症避免再次復發,我再三叮囑大娘忌食辛辣,注意清潔,就像對著自家的父母嘮叨,生怕有一點沒有囑咐到的地方。

聊城援鄂医疗队员刘宪军战地日记:不畏艰险,努力向前

手術雖然做完了,也很順利,但心裡還是有點害怕,畢竟是和大量體液直接接觸,危險性較大;但是想到患者病痛得到解除,心理上也就欣慰了很多。

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面對疫情,誰都知道危險,但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職業誓言,不畏感染,弘揚著治病救人的精神,唐代名醫孫思邈說過“凡大醫治者,必當無慾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生命”。我們一定要繼承治病救人的醫學傳統,不畏艱險,努力向前。滄海橫流,只有逆行而上,才能顯男兒本色,爭取早日消滅病毒,凱旋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