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建筑业发展背景分析

2019年中国建筑业发展背景分析

  2019年中国建筑业发展背景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生产部门,是为社会建造、改造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安装各种设备和装置。它们是由从事建筑活动的规划、勘察、设计、科研、施工、建筑制品、房地产开发以及物业管理、中介咨询等企事业单位组成。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一、政策背景

  2017年4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六大发展目标,提出九大主要任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

  2019年9月1日,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正式实施。

  2019年9月15日,为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品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

  2020年3月5日,住建部提出各地要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推动工程开复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防止因价格上涨偷工减料。

  二、经济背景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建筑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小幅回落,由3月的阶段性高点(6.3%)一路下滑至11月的5.2%,减少1.1个百分点。但是,较2018年最大降幅(2.6个百分点)而言,降幅明显收窄。

  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分化显著,表现为中部地位维持高位、西部地区缓慢提升、东部地区平稳发展、东北地区增长乏力。

  分行业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小幅回落,但仍是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最有力支撑。

  三、社会背景

  2019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建筑行业曾是吸纳进城农民务工的重要渠道,房地产业兴起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其从业技术工人年龄已呈严重老化的态势。

  目前建筑施工人员多为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工,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而如今各建筑工地的泥瓦工、焊工、油漆工、木工等技术工种十分走俏,造成上述人员常常往返于多个项目之间,疲劳作业,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因为社会缺乏此类人员储备,建筑行业在招聘时放宽标准,迁就上岗,又易影响工程质量。

  从以上数据看出,人口红利已经在建筑业慢慢消失。

  2019年中国建筑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行业产值规模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建筑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全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

图表35 1988-2019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2019年中国建筑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行业利润分析

  2019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合计完成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归母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增长7.1%,收入提速,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利润增速触底回升,有望持续回暖。分季度来看,行业18Q4、19Q1、Q2和Q3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6%、14.3%、18.8%和16.1%,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4%、14.8%、-0.7%和14.8%,Q2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央企计提了全年永续债等导致少数股东损益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建筑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1.4%,净利率为3.66%,毛利率和净利率基本维持平稳,期间费用率为4.34%,其中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都有所下降。行业资产负债率为75.8%,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621亿元,同比多流出408亿元。

  三、行业新签合同

  2019年前三季度建筑工程行业实现新签订单总额18.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8%,增速为近三年来最低增速;在手订单总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67%,较2018年有所下降;新签订单数据增速的下滑显示了地方政府投资意愿的低迷,新增项目不足束缚了基建投资回升的动能。新签订单增速小于在手订单增速,说明全行业在手订单的去化也继续放缓。

  2019Q1-Q3建筑业实现新签合同总额18.7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8%。增速较前两年明显放缓,为近4年同期最低增速。在资本金不足、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低迷的背景下,新增建筑合同增速明显放缓,并且影响了2019年以来基建投资的回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