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2月初,隨著謝麗爾·桑德伯格再次訂婚的新聞爆出,這位舉世聞名的女高管和她的成名書《向前一步》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果然立志向前一步的女性,即使遇到如喪夫的天大打擊,也能重新振作、原地起飛啊!

很多人可能早就讀過這本書,對於書中號召女性"向前一步"的振臂一呼,也是相當欽佩、立意貫之。然而從2013年成書至今,即使我們腦海裡仍然時時刻刻有那個Lean In的聲音響起,為什麼自己的事業仍然躑躅不前呢?

且不提我們普通女性的職涯發展,就連那些光鮮的女明星們,都忍不住上臺發聲:我們在被日漸邊緣化!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2019年7月,海清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的發言,致辭中直言中生代女演員所面臨的資源稀缺、日漸被邊緣化的問題

關於女性的事業進階與領導力提升,謝麗爾給我們澆了一盆冷水,提醒我們該站起來了;但就像嬰兒學步一樣,邁開第一步仍然是個大問題。我們習慣了過去(年輕時、未婚未育時)在職場打拼時的那些心得技巧——更加努力、更加專業,又或者一直聽取著老一輩的中肯建議:踏踏實實幹、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然而現實好像沒有按照我們預想的劇本那樣去演:為什麼幹得一般的男同事可以噌噌噌地晉升?為什麼比自己年輕的後輩已經當上了中層領導?為什麼我一貫如此努力,卻沒有人再給予褒獎?


2019年4月,曾有一本新上市的經管類暢銷書《能力陷阱》,也分析過類似問題:

人們容易沉迷於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做擅長的事讓我們有更多的成就感,更何況它還很可能是我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此之謂"能力陷阱"。

如今回頭再留意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哈佛大學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教授,一位女性,可能的確是對此有格外深刻的體會,才觸發了這樣的研究方向、著成此書。

這周,筆者讀完了一本相對更為對策落地的女性職涯發展指導書《身為職場女性》(以下簡稱《身為》),作為向《向前一步》致敬的作品,兩位作者給出了更為具體的女性領導力提升解決方案。

同《能力陷阱》的開篇陳述一樣,《身為》歸納了女性最容易陷入的三個錯誤信條: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而由此三個信條衍生開去,便得出了本書最核心的12個阻礙女性實現目標的工作習慣。這裡,筆者按照相關度進行了重新排列。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手寫思維導圖

1、"不願提及自己的貢獻"+"期待別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貢獻"

女性的謙遜、內斂可謂美德——看來不論中美,都是如此——之所以這兩條能被位列12個"始作俑者"之首,可見它們能戳中的女性朋友最多。

同事小瓴一貫是團隊中沉默的主力,當其他成員看似忙碌於跑客戶、向領導彙報時,無數枯燥卻必要的、需要細緻核算、邏輯推敲的案頭活兒都交給了小瓴;佔用了她無數的休息時間且不說,每次季度、年末考核的時候,領導和同事並沒有給她打高分。於是當團隊其他成員紛紛漲薪、晉升的時候,只有小瓴還在原地踏步;久而久之,連她自己也不做升職的考量,只把自己定位為那個"做事的人"。

雖然謙虛的美德應該時刻在我們內心宣揚,但有效的自我營銷,其實是為了讓我們的價值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實現、服務更多的人。

  • 女性必須相信自己的價值;
  • 通過思考自我營銷對自己的重要意義(比如加薪會讓孩子生活更好、升職會讓父母更有面子、多一些客戶可以讓自己的才幹得到更大發揮等等),來激發自己內心的動力;
  • 拋棄"非此即彼"的極端想法,在"自吹自擂者"和"勤懇的沉默者"之間還是有很多選項的。
  • 可能就有別有用心的男性在等著你自我犧牲,或者就是認為女性在刻意貶低自己來博取好感,所以,別讓男人的偏見成真
  • 最後如果覺得真的很難,找個知根知底的同事幫忙也是個好主意,經常讓TA提醒你、評價你一下,多一個觀察者和鞭策者的角度!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如何讓人知道你的貢獻,是個藝術活兒,這意味著你必須先從思想上對自己的工作、定位有全面、充分的認識,然後再落實到行動。

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即興演講》一書,也可以運用於此。作者強烈建議女性,也要準備一個3分鐘的電梯演講腹稿,以便日常抓住每個機會來分享見解、能夠讓人看到你的價值!


2、"過於看重專業技能的作用"+"更注重手頭的工作,而不是職業生涯的總體發展"+"苛求完美"

書中有一位克萊爾女士的例子。在她得到一次重大提升後,由於新加入的部門與她的過往經歷幾乎無交集,上任之初她便決定用三個月的時間去熟悉所有新的條例知識。她覺得只有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才能服眾。

結果不僅是上任第一天就被洪水般的新信息淹沒到窒息,還因為她執著於自我學習而與新同事保持距離,結果反而被CEO嚴厲訓話。這才發現,自己被提拔的最大優勢是全公司的信任,她卻錯把力氣全用在了專業上,反而辜負了員工的信任。

有多少人是懷著成為Professional的願望邁入職場的?專業要求我們不斷精進,進而需要我們更多投入注意力,打造完美的產品。

但人的注意力帶寬就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沒有拿出過哪怕一分鐘,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事業發展全局,一磚一瓦都有足夠的細枝末節足以佔據我們的精力,以致於劍走偏鋒。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其實走(hun)江(zhi)湖(chang)需要的是

四種能力:專業素養、人際溝通能力、個人魅力或權威、地位和權勢

顯而易見,地位和權勢基本上都是需要通過前三者的積累和"合力"來推動的,而前三者都是可以個人在私底下各自修煉提升的。而專業能力只是其中之一,並非唯一!

在苛求完美的維度上,正如中國人的中庸思想,其實"適度,剛剛好"。

要做到適度完美主義,女性需要:

  • 學會放權,劃分優先級。謝麗爾·桑德伯格那句"完成好過完美",現在可能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了。固然有的事情需要盡善盡美,但更多事情,重要的是完成、有個交代。

給工作劃分優先級的同時,也是女性給自己梳理價值的時候。

  • 接受風險,而非拒絕風險。完美的人格,拒絕任何一點差錯的風險!但,這個時代的人可能都知道了"意外和明天,誰知道哪個先來"。我們更需要接受風險發生的可能,並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而不是杜絕一切風險,無謂地浪費能量。


3、"人緣好,但無法'利用'人緣"

正如上文提到的坑人信條二,女性特別不希望被人誤解為"另有企圖"、讓對方失望,於是好朋友就是好朋友,做你的生意總顯得是個市儈的行徑。

這個"壞習慣"也許近幾年,在中國女性中的佔比下降了許多。隨著"分享經濟"的盛行,朋友圈成了"可利用人緣"的驗證田,促使我們更願意開拓人脈、然後"利用"人脈。

當然,也不乏一些人還是迴避利用朋友的,彷彿道德的緊箍咒在他們頭上特別狹義。

對此,《身為》作者的建議與分享經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將人情利用視作朋友間的互幫互助,客觀看待這種關係的開發與維護。

在伊貝拉教授的《能力陷阱》一書中,也曾提到所謂的"人際關係陷阱",即對建立人際關係有一種排斥心理,覺得刻意地去經營人際關係特別虛偽、特沒意思。

要跳出這個陷阱,需要我們多走出去認識新朋友、通過老關係來拓展新關係。但說到底,我們必須對這件事有一個底層邏輯上的認識改觀:自己有足夠的價值、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潛力股!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4、"沒有在上任第一天就與下屬建立聯盟"

在克萊爾的案例中,也已經顯示出了新官上任、與下屬建立聯盟的重要性。女性可能天然會有謙遜的氣質,尤其一上任就彰顯霸氣的,很容易被人冠以"女強人、野心家"的惡名。

S總一度曾是筆者的主管領導。當初從一名普通的客戶經理突然被提拔為大部門主任時,她頗受人非議。

但是在上任伊始,S總便點出了三把火:重整部門風氣、重點栽培干將、大力開拓客戶。果然,在短短半年後,這個公司最大部門的業績和凝聚力大幅提升,並在其任期內榮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而尤其顯示出S總的優異能力的是,她在此任期內與部門原有員工建立的聯盟是如此之深,以至於若干年後,當她離職、另謀高就時,那幾位干將都能毅然跟隨!

其實,這一點正是《身為》作者所強調的:結成聯盟,是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而把別人納入自己的聯盟中,並且能夠給對方帶去好處,就是職業生涯能否成功的絕對關鍵點!

這其中恰有一點與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提到的有所差異:桑德伯格建議女性找到一位"導師",而《身為》的作者在調查了很多案例後,更建議女性去找到"贊助人"。

因為導師也許會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但贊助商會直接付諸行動:為你聲援、為你引薦、為你掃清前行的障礙。而且贊助人更願意去支持頭部的優秀人士,而不是把資源施捨給渴望獲得關注的"小可憐"。

那些憑藉自己能力吸引而來的贊助人,最能成為職業生涯助力。

這似乎也更加佐證了上一點,關於人脈網絡的重要性。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5、"總想取悅別人"+"極力'壓縮'自己"+"夾雜太多情感"

女人多的地方,似乎"姐妹情"也特別多。哪怕是職場的環境,湊到一起,女性特別容易讓出自己的空間給別人,又或者把自己的需求一降再降,以期顯得沒什麼侵略性。

另一方面,女性天然地願意關注他人的情緒變化,然後適時做出自我調節,一來二去,強化、固化了這種"抬高別人、放低自我"的行為模式。

撇開職場環境,在家庭生活中,這種行為模式也是屢見不鮮。

社會學家朱麗葉·斯格爾曾指出,當今的媽媽們對孩子的關注度是前所未見的,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遠遠超過了歷史水平。但令人困惑且有點諷刺的是,如今也正是所有媽媽深入職場、坐上高層的黃金時代。

如果總結《身為》作者對這三個壞習慣的對策,可以說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提升專注力於你的焦點,情感投入適當即可,"少說話、說對話",專注!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6、"反芻式思維"+"總讓你的'雷達'干擾你"

過度的自我反省,即"反芻式思維"(Rumination)。儘管反省是成年人應有的思維模式,但明顯男女在這件事的操作上大相徑庭。

對於不愉快的經歷,男性會去責備那些搞砸了的他人;但女性常常首先反思自己的過錯,把自己陷入"如果當初……"的懊悔之中,不能自拔。

又由於女人天生有一種很強的能力,那就是雷達般能在同一時間裡注意到好幾件事(也可能是那詭異的第六感),讓女性不僅在當下、也在反思時總會搜索出特別多的信息。

這些多得無處安放的信息,自然就會在分析問題的同時也扎疼女性自己。

關於這兩個壞習慣的破解之道,筆者倒有靈光一現的想法:不如讓我們的"雷達"在掃描到自己又開始反芻式思維時,敲一記警鐘:"停!我又不是牛,我才不會反芻呢!"

小心!職場女性的12個坑,別說你沒踩過

而在雷達干擾我們的時候,又不禁需要用一下"漢隆剃刀",把那些容易引起自己胡思亂想的龐雜信息撇清為於己無關的內容,以保持足夠的注意力在核心事件上。

(關於漢隆剃刀的具體解釋,簡單說來,就是:能用愚蠢來解釋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如果今晚你有必須完成的報告,寫著寫著卻想起了明天需要給老媽帶的南北貨;倒杯水時又發現廚房裡有老公漏洗的炒菜鍋;還沒等發聲質問老公,孩子又不肯刷牙睡覺,忍不住氣自己沒給孩子養成睡前衛生習慣……

天哪,放過自己,把這些無關的事件都先想成例外、健忘、撒嬌等等這些非故意的原因,把自己的雷達還是集中成激光吧!


正如《身為》作者在書的最後一章所言,這12個阻礙女性實現目標的工作習慣,原本也是女性的優勢,或者說,是老天爺為了人類生存繁衍而發給女性的一手好牌呀!只是基因裡攜帶的本能,進化速度還沒趕上時代的變遷,我們要做的,只是別把這手好牌打糊了。


身為職場女性,你有什麼體悟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更多好書好思想,歡迎持續關注"良師雅集生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