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再交鋒,馬化騰下注千億美金市場

阿里、騰訊再交鋒,馬化騰下注千億美金市場

兩年多以前,馬化騰就公開表態,“我想隨著經濟發展,家庭越來越富裕的話,大家對子女教育投入是絕對不會輕視,而且會願意投入的,我覺得教育是一個非常大的可以上千億美金的一個市場,絕對是。”教育這塊蛋糕,除了騰訊,阿里、百度、網易、字節跳動等大小巨頭均覬覦已久。

撰文 |藍洞商業 郭朝飛

阿里、騰訊展開新的交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生開學延期,各地“停課不停學”,學生坐在家裡上直播課。阿里旗下協同辦公平臺釘釘意外走紅,小學生們一度給釘釘打出“一星好評”。

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回應說,看到很多孩子打一星,他是理解的,只是技術哥哥們有點委屈。“實際上小孩子天性喜歡玩,要是我小時候天天上網課,說不定我也很討厭這件事情,也會打一星。”

來自釘釘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0多個省份的300多個城市的教育局和學校選擇釘釘平臺開展直播教學,預計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

而騰訊方面,疫情期間服務了30多個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服務學生人數超過1億。

早在兩年多以前,馬化騰就公開表態,“我想隨著經濟發展,家庭越來越富裕的話,大家對子女教育投入是絕對不會輕視,而且會願意投入的,我覺得教育是一個非常大的可以上千億美金的一個市場,絕對是。”

2018年9月,騰訊進行新一輪架構調整,教育行業成為新組建的、湯道生掛帥的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重點佈局的一個領域。此後,騰訊將散落在6個BG中的20個教育產品重新梳理、整合,形成新的騰訊教育業務版塊。

騰訊教育包括多個產品線,比如面向C端的企鵝輔導、騰訊課堂、騰訊ABCmouse,面向B端的騰訊智慧校園、騰訊智慧高校等。此外,騰訊投資二十多家教育公司,被戲稱“買下整個賽道”,遠超阿里、百度等巨頭。

湯道生解釋,整合後的騰訊教育,將向個人、學校、教育機構、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智能連接、智能教學、智能科研和智能管理。將用統一接口,快速響應需求,做教育行業智能升級的“數字助手”。

這亦符合騰訊產業互聯網的轉型方向。湯道生給出的數字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騰訊累計服務1萬8千多所學校、400多個省市教育局、9萬多家教育機構,服務用戶數超4億。看起來,騰訊志在必得。

很明顯,騰訊與阿里在教育行業的B端戰事或將升級。對於釘釘來說,最重要的是疫情過後如何保證留存與後續的合作。

當然,教育是一個慢行業,終局遠未到來。

尋找方向

騰訊並不是教育行業的新手。

十幾年前成立騰訊教育頻道,此後相繼佈局在線教育、智慧教育。騰訊教育版圖可謂龐雜,既有C端產品,亦有B端業務,用戶既包括學習者,也包括學校、教育管理部門、教育培訓機構。

“騰訊佈局教育很早,也有各種業態,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一直沒有找到核心的定位方向。”一位要求匿名的在線教育資深從業者告訴「藍洞商業」。

2018年“930變革”成為一個關鍵轉折點,騰訊明確要做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手,To B成為主要方向,更多是平臺思路。

2019年年底,騰訊召集教育行業諸多玩家,發佈了一個名為WeLearning的智能教育解決方案。湯道生解釋稱,騰訊將開放超過20年的技術累積與實踐經驗,以底層能力和開放平臺搭建騰訊教育中臺,以高度兼容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順暢流轉,真正實現智慧化教育。

阿里、騰訊再交鋒,馬化騰下注千億美金市場

湯道生

其中,最核心的是騰訊教育中臺。近兩年,中臺概念在互聯網行業大行其道,甚至被一些人奉為圭臬。中臺大多在公司內部運行,用以提升自身業務、促進創新。

騰訊教育中臺則走出公司內部,整合騰訊的連接、技術、內容,形成體系化的底層能力,輸出給合作伙伴。騰訊並非什麼都做,而是通過統一的身份識別、數據標準、權限管理和知識圖譜,構建應用開發平臺,與開發者共同開發教育應用。針對學習、教學、管理、空間和服務等場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和體系化的解決方案。

據騰訊微校總經理餘斐介紹,過去三四年其團隊致力於高校信息化,起初主要針對內容平臺與內容建設,比如高校公眾號平臺,2018年基於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卡包,推出微信校園卡和校園碼,連接線下校園和學生的生活。如今考慮把一些中臺能力,包括身份、權限以及支付等核心的組件化能力抽取出來,服務更多校園生態。

在騰訊與深圳大學的合作中,不到一年時間,80%的學生實現一碼走校園,到今年9月開學時,所有新生都將可以用騰訊微校產品。此外,騰訊與其生態廠商合作創新,比如在深圳大學三個校區,可以進行無人點餐;游泳館支付時,既可以消費也可以打開門禁。

在基礎教育層面,騰訊將更多精力放在To G或者To S(學校)層面。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說,騰訊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構建的大平臺把社會好的資源、模式與教育體系結合。其中,騰訊更多的是作為平臺工具,與生態合作伙伴合作,圍繞學習、教學、管理、空間和服務等場景,形成體系化的解決方案,從而為管理機構、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機構、泛教育機構等不同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最終讓資源更好地流動起來。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帥解釋,過去一個區縣的教育局購買一套資源庫,很難有後續的迭代更新,甚至不超過一年內容可能就落後了。如今騰訊To B、To G,將引入互聯網的效果付費模式,讓用戶“用腳投票”,推動生態中的資源持續創新優化。

對於眾多教輔機構這個B端,騰訊主要輸出三方面能力。一是雲,不僅是雲服務器,還包括一整套工具與平臺。二是提供AI和大數據能力,幫助教育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針對不同用戶的個性化產品。三是用開放的方式,將企業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內容推廣到更多騰訊覆蓋的教育局與學校。

另一隻手

在教育行業,騰訊還有另外一隻手,即投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騰訊在教育行業投資二十多家企業,包括新東方在線、猿輔導、VIPKID等一眾明星公司,遠超阿里、百度。

從2017年VIPKID的D輪融資起,騰訊先後投資三輪,2019年的E輪融資前後持續一年多,據報道騰訊在此輪投出1.5億美元,但這並未得到雙方的確認。

湯道生稱,科技向善是未來騰訊的願景和使命,而教育加科技是最好的載體之一。騰訊願意幫助VIPKID一起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用科技賦能教育發展的未來,使更多學員和家長從中獲益,讓行業和市場更加繁榮和具有活力。

VIPKID創始人、CEO米雯娟曾向我回憶過第一次接受騰訊投資的過程

2017年6月,她與6 名公司高管前往深圳,與湯道生及騰訊投資部的人會面。他們也想見見騰訊總裁劉熾平,但由於工作太忙,一開始劉並沒有現身。後來,劉熾平才出現,一同聊了近兩個小時。

米雯娟抓住機會,向劉熾平、湯道生展示了VIPKID的上課視頻、Facebook 上的評價、美國老師的社群組織等內容,她覺得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動了劉熾平等人。這次會面之後,騰訊基本確定對 VIPKID 進行戰略投資。

2018年,騰訊與君聯資本1.2億元共同投資在線教育公司洋蔥學院(原洋蔥數學)。洋蔥學院聯合創始人兼CEO楊臨風向「藍洞商業」回覆說,選擇接受騰訊的投資,對任何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決定。在他看來,騰訊是一個有利於創新型教育企業健康成長的生態平臺,不僅有海量用戶還有深厚的產業資源,這樣的生態環境價值巨大。

騰訊投資併購部董事總經理餘海洋表示,“希望跟最優秀的創業者一起,給我們平臺上的用戶帶來最適合、最優質的教育體驗和產品,這是騰訊投資的大原則。”

事實上,騰訊在教育行業的投資手筆從來都不小。

2015年前後O2O大熱,教育O2O亦獲得資本瘋狂追逐。僅2015年4月到7月間,瘋狂老師對外宣佈完成三輪融資,其中騰訊獨家投過一輪,數額達到2000萬美元。

瘋狂老師CEO張浩記得,2016年5月的一天,騰訊投資部的一名投資經理找到他談融資,臨走時希望第二週張浩能跟他們老大聊聊。本來,張浩要去一趟以色列,融資茲事體大,臨時取消出行。

見面前,張浩心裡一直犯嘀咕,這位神秘老大到底是誰。面對面坐下,他才知道,對方便是時任騰訊投資併購部總經理的彭志堅。

張浩講了半小時,有過往經歷,也有對公司的下一步設想。彭志堅直奔主題,問他想要多少錢。張說1000萬美元,彭稱做這件事可能不夠,可以給2000萬,但要儘快給出答覆。

對於一直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的張浩來說,這絕對是大錢,一時竟無法決斷。他與彭志堅是在北京談的,團隊在上海,他決定立刻返回上海商量。從晚上九點到次日凌晨,張浩下定決心,接受騰訊投資。

幾年前,張浩向我如是描述當時的心情:興奮、惶恐、期待。當時無法決斷的主要原因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如果拿到了該怎麼花。”本輪投資,騰訊從接觸到完成,一共只有幾十天。

2016年,騰訊第一次投資猿輔導,斥資4000萬美元,這是當時K12在線教育領域最大的一筆戰略投資。僅僅一年之後,騰訊又聯合華平投資向猿輔導投資1.2億美元。2018年,騰訊繼續領投猿輔導,該輪融資3億美元。

外界一直好奇騰訊的投資邏輯。

劉熾平曾解釋說,“通過投資,我們和合作夥伴形成一個有機的互補。投資讓我們能更專注地做好我們的平臺和業務,而當我們的平臺和業務做得越強的時候,又能為合作伙伴和被投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

阿里、騰訊再交鋒,馬化騰下注千億美金市場

劉熾平

劉熾平強調,騰訊投資戰略的核心,是讓騰訊自身有一個選擇,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同時把一些做不好的事情,交給被投公司去做,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投資,騰訊可以跟更大的、有各種各樣專長的生態鏈合作。

“過去那麼多年來,投資讓我們進入了很多新的領域,不是通過我們,而是通過投資的公司,讓我們獲取了一些新的機會。”劉熾平坦陳。

教育是馬化騰看好的千億美金市場,騰訊沒有理由不大規模投資。

巨頭爭搶

教育這塊蛋糕,除了騰訊,阿里、百度、網易、字節跳動等大小巨頭均覬覦已久。這些公司和騰訊做法類似,既有自有業務,也有投資佈局。

拿較晚入場的字節跳動來說,其2018年對標VIPKID推出GoGokid,隨後又針對1-4年級學生推出aiKID,時間不長即停止更新,後來據稱併入GoGokid。2019年,上線K12產品大力課堂,同時斥資2000萬收購清北網校與之融合。此外,字節跳動還參與了一起作業的E輪融資。

長期以來,教育行業高度分散,線下市場並沒有出現巨頭,在線教育讓大大小小的公司看到了機會。

前述在線教育從業者分析,過往互聯網在中國市場體現出巨大商業價值的無非社交、電商、搜索等幾個領域,如今互聯網+或者說產業互聯網,比較容易+互聯網且商業價值明顯的行業中,互聯網教育算是比較突出的,其互聯網想象空間與市場空間都很大,因此BAT等巨頭才會緊盯不放。

3月12日,進入第八個年頭的字節跳動公佈進行組織升級,其全球CEO張一鳴主要聚焦三大領域,作為新戰略的教育是方向之一。

張一鳴說,“最近在線輔導市場非常熱,很多人問我公司的業務進展。我其實不焦慮,有耐心,我覺得現在還是很早期,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當然前提是我們有更深刻的認知。”

幾度衝擊資本市場失利的滬江2014年曾獲得百度1億美元戰略投資。滬江CEO伏彩瑞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歐美同學會的一個活動上結識,當時李彥宏認可伏彩瑞對互聯網教育的看法。此外,李彥宏看好互聯網教育,百度有大量的教育資源和訴求,但不確定內部會不會成功探索出一條發展路徑,因此戰略投資滬江。

不過,最近幾年百度將更多精力轉向AI,在教育領域動作不多,反倒是阿里佈局更積極。2019年,阿里巴巴1.5億美元領投在線教育公司作業盒子。

獲得融資之後,作業盒子創始人兼CEO劉夜告訴「藍洞商業」,阿里是做交易的公司,也是技術公司,整個阿里團隊、文化基因,相信技術對商業的驅動和改造,這是選擇阿里的最主要的。基於技術如何更多改造、提升教育,雙方做了很多探討。

以本次學生在家裡上直播課為契機,釘釘向B端發起進攻。

阿里巴巴合夥人、釘釘教育線負責人方永新接受採訪時說,本次疫情讓釘釘首次迎來數千萬人同時上課的高峰,他們調動了阿里巴巴集團所有能調動的資源,為了支持網課運轉,釘釘核心產品經理全部到位,阿里通過阿里雲佈置超過10萬臺雲服務器,僅此一項開支就達到數億元。

此外,方永新還透露,全國大概有2800多個教育局,他們已經跑過2700多個。

頗為有趣的是,騰訊課堂則攻入阿里的大本營杭州,當地百餘所中小學選擇騰訊課堂在線上課。在武漢,騰訊教育為當地提供雲服務和直播端口,幫助搭建起空中課堂平臺,承載了90多萬中小學生的在線學習。在武漢的四個直播端口中,騰訊的直播端口獨立承載超過8成的流量。

在巨頭持續發力下,教育行業也將出現變化。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帥認為,當前教育行業中,做教育信息化的企業極其碎片化。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兩個問題,一是很難複製,二是難以產生精品。騰訊擅長連接,WeLearning是互聯網思維,未來開放的平臺上生長出更多上層垂直應用,經過行業的自然選擇,最終培養出一批優質的教育信息化企業。

不過,劉夜卻認為,巨頭本身不會對行業產生變化,它們更多是資本層面的供給者,沒有巨頭行業也會發展,還有很多社會資本是足夠的。對於行業的發展,巨頭的作用更多是技術、流量、人才與資金。

按照湯道生的說法,騰訊的定位是做行業升級的數字化助手。巨頭不再是行業通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