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优 学 优 教

助 力 成 长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在这个超长假期里,每天跟孩子“讨价还价”,成了家常便饭。

是网课上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要求。

让孩子每天阅读,是必须得事。

但孩子怎么也不配合。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厕所,一上午看了没几页!

身心俱疲的我,今天不打算跟孩子再吵吵了。

找个合适的气氛,心平气和的跟他聊一聊。

孩子支支吾吾的说了真心话。

“其实我也不讨厌读书,但我一读书就走神。看到玩具就想玩,看到平板就想打游戏,就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孩子的诚恳让我忽然意识到,读书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自从知道孩子不爱读书的真正原因后,我一直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

有一天,听到一位同事说她经常在地铁上听书。

我突发灵感,“有没有适合孩子的呢?”

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我开始每天给孩子听一本书。

结果效果还真不错。

看他整个人都进入到剧情里了,有时叫他好几遍都没反应。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再拿起书看的时候,跟之前的状态完全不同。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我松了一口气,心想孩子也是可以改变的。

只不过有时,是需要些耐心和方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TED演讲,《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演讲者提到,阅读世界各地的书籍,暴露了她看待世界的盲区,打开了她的视野。

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中,思维变得更加清晰。

因为了解世界的广大与多元,所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保持谦逊,理解包容不同的声音。

也正因如此,各个地域、各个文化、各个人生的门才会对你敞开,你才能看到更全面,更丰富的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年少的时候,书籍带给孩子脚步不能到达的高山,双手不能触及的河流,眼睛无法捕捉的星夜。

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带给孩子包容的心态,谦和的个性,思考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他们享受文化、构建三观和认知世界的基础。

所以,不读书的孩子会输掉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识和认知里的精彩世界。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白岩松有一本书,名为《痛并快乐着》。

里面讲了他大学到工作10年间的经历和感悟。

在书里,他提到在毕业后面临工作调配一波三折的艰难岁月里,是读书支撑他一路走过来。

在一次主题为 “阅读才有诗和远方”的演讲上,他说:“如果没有18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

如果没有18岁,三毛用她与爱情一系列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抵抗不住饥饿。”

书籍之于精神,就好比粮食之于躯体,都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营养。

而不读书的孩子,输掉一种精神能源,随着阅历的增加,你的体会越来越深:缺少这种能源,人生后劲不足。

每天跟他“讨价还价”,不读书到底输掉了什么?

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

​法国最具天才的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爱读书的人会在阅读中不断丰富大脑,构建思考能力,培养独立人格。

通过思考和能力的构建,你可以体验到别处的人生,在语言文字里活100次,甚至1000次。

而不读书的孩子只能活1次,输掉自己的健全的大脑和丰厚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