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鄭風·將仲子

經·鄭風·將仲子

來源:《詩經·上》 中華書局 2015年版

將1仲子2兮,無窬3我裡4,無折我樹杞。豈敢愛5之?畏6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窬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窬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註釋:

1 將(qiāng):請。

2 仲子:男子的字,猶言“老二”。

3 窬(yú):跨越。

4 裡:五家為鄰,五鄰為裡,裡外有牆。

5 愛:吝惜,捨不得。

6 畏:害怕。

賞析:

這是春秋時期鄭國的一首情歌,寫一位女子在舊禮教的束縛下,用婉轉的方式,請求情人不要前來相會。春秋時代雖然“禮崩樂壞”,但婚禮還在流行著。對男女婚姻,也規定了要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正式結婚。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鑑於這種壓力,姑娘不敢讓心上人跳牆來家中幽會,只好婉言相拒。但她又深深地愛著小夥子,所以坦誠地表達了她又愛又怕、戰戰兢兢的心情。《毛詩序》說:“《將仲子》,刺莊公也。不勝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諫而公弗聽,小不忍以致大亂焉。”《鄭箋》:“莊公之母,謂武姜,生莊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無禮,公不早為之所而使驕慢。”這個說法是根據《左傳·隱公元年》的記載附會出來的,後人多不信從。此詩特點是用簡潔的詩的語言,表達出女子既愛戀又畏懼的矛盾心理,這種委婉曲折的微妙心理,讓人覺得真實而可信。

(王秀梅 譯註)

(南開大學文學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