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挖“金礦”!數字化新常態賦能即墨企業“滿血”復工

上百臺智能化機器人彷彿鋼鐵戰士般整齊排列,中央集成供料系統將物料通過一根根管道輸送到每臺機器內,隨著機械手精準而快速的裝配動作,一個個智能電動推杆、智能辦公家居產品從機器另一頭“吐出”……3月15日,在位於即墨區青島科技創園的青島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正在忙碌運轉。

企业“上云”挖“金矿”!数字化新常态赋能即墨企业“满血”复工

相較於忙碌運轉的機器,偌大的車間內,難覓工人的身影。記者繞著車間轉了一圈,才看到兩三名員工,他們正有條不紊地在幾臺機器間來回巡視,實時查看機器的運轉情況。“一臺智能化機器人可以頂我們車間5個員工。”總經理於廷華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機器換人”項目成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助推器,依託智能創新,公司數字化車間一直處於滿產狀態,全力保障訂單交付。“我們是一家以智能家居和醫療設備研發的企業,經過自動化改造,這個車間已經從傳統的自動化製造逐漸向數字化車間。在正常情況下,單條產線次也只需要5名員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發揮了積極作用。”於廷華說,數字車間將生產過程中的設備、物料、數據流集成整合,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定位、數據追蹤、歷史追溯,管理人員可在平臺系統遠程監測、控制生產過程,實現“線上辦公不誤工”。

企业“上云”挖“金矿”!数字化新常态赋能即墨企业“满血”复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省各企業目前正處於緊張的復工復產當中,企業普遍遇到“用工難”,人員的流動、員工的上崗率等方方面面,為產能恢復帶來一關又一關的嚴峻考驗。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數字化程度的高低對製造業復工復產的賦能十分明顯,在企業已經紛紛“上雲”的即墨,數字化新常態讓企業少去了這些煩惱,“機器換人”、數字車間等“雲上”項目成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助推器,企業數字化改造的“含金量”逐漸顯現出來——

即發集團依託織染縫一體柔性化生產改造,在短短3天時間內就完成民用口罩及隔離服轉產;恆尼智造依託智能製造基礎、個性定製和柔性智造模式優勢,2天時間便幾乎零成本快速實現口罩轉產;森麒麟輪胎基於其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及生產製造物聯網體系等“智造”成果,在復工第一天產能利用率就達到70%;方冠摩擦材料通過對車間整體生產流、信息流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和高效自動設備的應用,將用工人數由原來300人降低到70人……厚積薄發正當時,數字化新常態帶來的生產線人數減少、自動化生產、網絡協同和產出效率高等智能化優勢,在疫情期間即墨企業復工復產中顯現出凸出優勢。

風起於青萍之末。自2016年開始,即墨區就全力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改造,向機器要人、向技術要產能,相繼編制出臺《即墨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每年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互聯網工業改造,用先進技術裝備替換相對落後的工藝設備,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目前,全區已有1200餘家企業納入了區工業互聯網擬改造項目庫,以後還會增加。我們近期成立了兩化融合暨產業賦能工作專班,將全力推進全區兩化融合工作深入開展,大力構建公共基礎能力和數據資本共享體系,鼓勵‘企業上雲’,挖掘‘數字金礦’,堅定不移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融合創新發展之路,全面、高效、高質量為傳統產業賦能。”即墨區兩化融合暨產業賦能工作專班副主任邵琦說,目前,全區已有225家企業完成互聯網工業改造,35家獲得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認定企業,15家獲得省級以上兩化融合貫標管理體系試點企業,16家成為青島市兩化融合項目。(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通訊員 呂棟 鄒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