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的商業發展之路--讀《從零開始學漫畫》

漫畫在我國基本沒成什麼氣候(1925年豐子愷在《文學週報》上創作了大量單幅漫畫,主編鄭振鐸定名為《豐子愷漫畫》,才有正式“漫畫”一詞),但在日本卻相當於一種民族文化。日本漫畫也在全世界風行。

日本漫畫的商業發展之路--讀《從零開始學漫畫》


日本漫畫起源於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浮世繪(一種線條簡練,裝飾性強,富有藝術內涵的繪畫或版畫作品,後來也採用透視法、誇張法)。當時浮世繪畫家北齋在1814年刊行過《北齋漫畫》,當時漫畫的意思就是“隨便畫”、“漫話”、“漫談”。後來因為國內外戰爭不斷,日本漫畫也沒發展起來。

二戰後,日本國力大減,開始認識到和平與發展的寶貴,開始著重發展經濟與民生,也迎來了日本戰後第一個生育高峰期。

漫畫(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百度百科)這玩藝其實最具流行的要素:一是老少皆宜(簡單、明瞭、直觀,一看就明白);二是主題豐富。而且繪畫這個藝術品種,最經得住歷史的考驗,因為它的用途實在太廣。我們有時說“藝術”,很多時候都單指繪畫。

一、日本漫畫的第一個轉機--技法成熟。

日本漫畫的商業發展之路--讀《從零開始學漫畫》


日本漫畫後來成為世界性影響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手冢治虫(1928-1989)。當時歐美動畫技法已經很成熟,他看了若干動畫後,觸動了一個開創性想法:把電影鏡頭感帶入漫畫。從此日本進入了“分鏡頭漫畫時代”--人們看漫畫就跟看電影一樣,非常震撼。手冢治虫也被尊為“漫畫之神”。

日本漫畫的商業發展之路--讀《從零開始學漫畫》


二、日本漫畫的第二個轉機--圖書市場的繁榮。

日本二戰後出生的孩子,大都喜歡漫畫這種形式。但因為生活的拮据,漫畫還未成為一種主流讀物。

當時的日本出版市場分為正本、赤本、貸本。“正本”是國家主流教育機構引導的,內容也比較正規。“赤本”是相當商業化的書籍,只要有商業價值就出版,即使整本書籍都是漫畫也可以;通常在小賣部、零售店零售。“貸本”是出租書籍,價格相當便宜。

當時因赤本的出版相當自由,大大促進了日本漫畫的發展,但它的內容和尺度也越來越不健康,受到家長們的抵制,赤本就逐漸消失。赤本也是貸本的重大收入支撐。赤本的消失,最終也引起貸本逐漸消失。但赤本確實培養了日本一批本土漫畫作家。

三、漫畫的東山再起-市場化運作

最後由正本一統出版江湖。但是它也吸取了教訓:

1、引進責任編輯。主要就是負責出版方向,內容符不符合市場。

2、引進分工,比如主筆和編劇。

3、使用調查表。漫畫一般先進行試連載,並附讀者調查表。假如讀者不喜歡,就不再連載,作品就下架。假如讀者喜歡,就繼續連載,或出單行本。如果很火,就立即向動漫(這裡又適逢電視行業蓬勃發展)、玩具等商業體系發展。

日本在1967年,講談社的漫畫雜誌《週刊少年 MAGAZINE》某期突然大賣,銷量突破百萬,引起各大出版社紛紛效仿,推動之後幾十年日本漫畫高速穩定發展。

小結一下:日本漫畫的發展是由技術上成熟(電影分鏡運用)、出版市場繁榮(地上-正本、地下-赤本、出租);受眾廣泛(二戰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等共同推動發展起來的。

202003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