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皆由心生,別讓壓抑成為你人生的底色。

“人的一生即是探索自我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彙總,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選擇。儘管未曾有人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但每個人都一各種方式,或笨拙或明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


上面這段話源自德國著名作家 赫爾曼黑塞的著作《德米安:彷徨少年時》開篇的序言中。


黑塞被譽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位詩人,其作品充滿了人文關懷,非常適合具有自我追求意識的人去閱讀。《德米安:彷徨少年時》也是開啟我本人追尋人生意義的最重要的啟蒙書籍。


萬法皆由心生,別讓壓抑成為你人生的底色。

念頭與壓制


據統計,我國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了9500萬之多,其中抑鬱症障礙終身患病率達到了6.8%【數據來源於人民網】。


在青少年自殺者中,抑鬱症患病率高達60%-80%。


而在這9500萬患者中,20-50歲,是抑鬱症患病的主體。


90後,已經成為抑鬱症的中堅力量。


我們有理由相信,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人內心方面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深處在這樣一個焦慮的時代,我們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沙漠中的綠洲。


跟很多90後的朋友聊過,他們對煩惱的描述更多的指向了一次關鍵詞 - 壓抑


壓抑已經成為了眾多90後的人生底色。


面對形形色色工作與生活的挑戰,自我的壓抑與堅持似乎是戰勝困難的基本素質。


但後果,你承受的住嗎?

壓抑的背後是更多的反抗,是更多的在心底間聲嘶力竭的吶喊。

它會像被層層纏繞住的彈簧一樣,蘊含著巨大的毀滅力量,最終一天當你無可忍受時便會摧毀你生活的一切。

生而為人,你不必道歉。每個念頭的產生與起伏都是心的作用,不必糾結更不必壓抑。


你可以選擇不壓抑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容易把心裡的一些非客觀情緒和看法當成真實的,繼而分別執著。


諸如今天某位領導與我“別有目的”的談話;


某位朋友“長期”不與我交流;


上述這些情況很可能會激起你內心的漣漪,讓你陷入到主觀的情緒當中,但同時理性的想法讓你想徹底忽略這些念頭,不要陷進去,但結果恰恰適得其反。


而事實上長期不與你交流的朋友正在忙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的心願希望完成後第一個與你分享;


領導與你談話是想給你鼓勵,並非另有目的。


當這些念頭升起時,你可以告訴自己:“這些念頭來自我的內心深處,我理解我自身對我的保護,但現在我要先放下,讓我們來用理性思考一下什麼才是事實。”


上面這個辦法讓我度過了人生很多個灰暗的時刻,從無數的泥潭中爬了出來,獲取了真正現實意義上問題的解決。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當腦中冒出那些令我們情緒跌宕的念頭時,我們第一時間不要去壓抑,而應該選擇用包容的心態去關照它們,用理解的心情去傾聽它們的聲音,明白它們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才出現的。


理解它們的出現後,慢慢的放下它們,繼而用理性去思考我們面臨的問題,找到最合適你的解決方法,去實踐,當問題解決的那一刻,你會由衷的感謝你自己的包容與理智。


休息與禪定


當我們開始用這種方式去紓解內心壓抑時,你會發現有時候壓抑情緒的力量非常的大,自己的意識難以把控。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我們的心已經適應了過去壓抑焦躁的習慣,轉而一種清明和理性的狀態卻是“不正常”的。


此時,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並通過禪定的方式把上述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堅固下來。


找一個適當的角落,沒人打擾。


靜靜的坐下,微閉雙眼;


觀察自身的呼吸;


不帶有一絲的批判與分析;


漸漸的心靜下來後,觀察自己腦中各式各樣的念頭,然後練習上面的方法,鞏固它,直到它成為你的思維慣性。


當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後,你會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人生和人生的價值,不再為了優惠券而狂點屏幕,不會為了擔憂與某人的關係輾轉反側。


有的只是靜靜的品味生活的點點滴滴,更清明更有力量的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