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先進診療理念和技術留在孝感”

抗疫隨隊直擊|“把先進診療理念和技術留在孝感”

唐曉鈴和同事正在準備對患者進行俯臥位機械通氣。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受訪者供圖

第一次見到唐曉鈴是在孝感雲夢縣,那天陽光很好。她和醫療隊幾個等待照相的護士在一起聊天,口罩把她們的臉都遮住了大半。如果請人在這支108人的隊伍中辨認誰是唐曉鈴,這個問題不一定人人都能回答正確。但如果你問來雲夢支援後是誰在牽頭推動俯臥位機械通氣、無肝素CRRT治療方案這些治療新技術,隊員們肯定能100%回答正確——是唐曉鈴。

俯臥位機械通氣是對新冠肺炎患者低氧血癥的挽救性措施,可以減少肺和肺外器官的損傷。3月2日,雲夢醫療分隊的醫生就為一位患者開出了俯臥位機械通氣的醫囑。

但當地醫護人員看到此醫囑有點犯難,因為他們從未進行過俯臥位機械通氣,不知該從何下手。

這並不奇怪。俯臥位通氣對護理要求極高,一般ICU病房用得很少很少。因為通常情況下,採取俯臥位操作時,需要7名醫護人員同時在場。在操作過程中,還要十分小心,避免患者身上各種支持生命的連接管線脫落。更現實的是,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都身穿隔離服,限制了手腳活動,更讓護理變得難上加難。

看到人手緊張,在病房內的重慶市人民醫院護士鞠萍停下了手頭上的工作,主動上前交流:“老師,我以前接受過俯臥位通氣相關培訓且有實施經驗。”隨後,兩地醫護人員一起,成功地為患者進行了俯臥位機械通氣。

第二天,唐曉鈴又在床旁示教,為當地護理人員講解技巧。說完還和他們一起,聯手對兩位患者進行俯臥位機械通氣。

肝素是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添加的一種抗凝劑,避免凝血現象發生。

3月3日,雲夢一位尿毒症患者突然出現鼻粘膜出血,急需血液透析。但由於其血凝項有幾個指標異常,不能使用常用的肝素來抗凝,醫院也又沒有其他抗凝劑。

一般這種情況下,醫療技術較強的大型醫院會選擇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做無肝素透析治療。但當地醫院受制於技術侷限,從未做過此類治療。

“不能讓患者面臨更大的生命危險。”唐曉鈴和同事杜培花、李凌聯手雲夢當地醫生通過數輪討論,最終共同商定出適合該患者的無肝素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方案。

隨後,在醫療隊和當地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雲夢縣人民醫院首例無肝素血液淨化治療圓滿完成,患者沒有產生任何不適症狀。

隨著新冠肺炎在院病人越來越少,醫療隊回家的日子也近了。

看著和醫療隊並肩作戰的當地醫院戰友,不捨的情緒一直在她心頭,但又很快散去。“醫療隊來雲夢支援的最大價值是把先進的診療理念和技術永遠留在了當地。” 唐曉鈴說,這就好比種下一棵樹苗一樣,待它成為大樹後,就能廕庇一方,造福更多患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重報集團孝感報道組記者 趙紫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