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山西壺關縣。

因古壺關口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地勢險要,且以壺口為關,故名。

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壺關縣,屬上黨郡。始於商、周時,屬黎侯國,為冀州域。春秋,屬晉。戰國初期,屬韓上黨郡,後為趙所有。秦統一後,實行郡縣制,屬上黨郡。魏、晉、十六國時期,屬幷州上黨郡。北周建德七年(575),屬潞州。隋開皇十六年(596),析縣境西半部新置上黨縣(今長治縣)。唐武德四年(621),復職壺關縣,屬河東道上黨郡潞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改屬河東路昭德大都督府威勝軍節度。元大德九年(1305),為晉寧路潞州所轄。明初,屬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潞州。明嘉靖八年(1529),析本縣十里、潞城十六里、黎城五里置平順縣。嘉靖十年,又裁本縣西南十里,劃歸長治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4),裁平順縣十里歸本縣。民國元年(1912),復置平順縣,劃歸本縣的十里重新劃歸平順縣。民國4年(1915),裁平順縣北社、新城等地歸本縣。民國6年(1917),劃歸本縣的北社、新城等地復歸平順縣。民國29年(1940),劃平順縣白家莊、十里、北莊、東郊、東七里、西七里、東川、常家池、徐家後、逢善、嶺東等村歸本縣。民國34年(1945)2月,劃陵川縣東北之平城區歸本縣。同年4月,陵川縣境解放,6月劃歸本縣的平城區重歸陵川縣。民國35年(1946),劃本縣白家莊村歸平順縣,並將馬安壑程姓劃歸陵川縣、大峪村西半部劃歸長治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長治專區。1958年11月,壺關、平順兩縣合併,仍稱壺關縣,縣政府駐地在今平順縣城關,轄原壺關、平順兩縣境域,屬長治專區。1959年7月,壺關、平順兩縣分設,各轄原境地,本縣境域始成今日之形狀,1959年,屬晉東南專區。1974年,屬晉東南地區。1979年底,屬晉東南行署。1985年4月30日至今,屬長治市管轄。

地名看中國:山西壺關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