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入门你需要知道的10个要点


1.概述

顾梅羹,不仅琴艺高超、琴学博深,而且还善诗文、书法和画竹梅。他一生努力坚持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艺术和培养接班人,为国家古琴艺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琴学备要》是顾老师凝聚心血所著,是学琴者必备工具书。

2.总规

琴学中以指法音律为两大主干,前者属于技术,后者属于理论。

关於琴上传统的形体、名称、部位、度数,以及演奏前的装备、安弦,演奏时的调軫、姿态、宜忌等项,前人名之为弹琴总规确也是开首的要务,入门的基础,为初学所不可不知。

3.间勾调弦法

凡鼔琴未正式弹曲操之前,必先调弦,弦调能准确取音自谐和,是绝对不可忽略含糊的过程。礼记上说的“不学操縵,不能安弦”,就是这个意思。这里择要介绍按调法和泛调法。

“间勾”就是隔弦一挑一勾,分“大间”、“小间”两种,隔两弦的曰“大间”,隔一弦的曰“小间”。传统的调弦法,大间、小间都要用的。调法有三种,即“散调”、“按调”、“泛调”。通常是先用“按调”,次用“泛调”,最后用散调。但经过“按调”、“泛调”两次精详校定之后,弦音业已准确,“散调”往往就不一定用了。而且散调非有较强听觉训练好耳力的人,是不容易听得准的。所以按、泛两种调法,是主要的,散调,不过是一种辅助的办法而已。

按调法,传统的习惯是先从五弦开始,五弦的音高,按正调定三弦为洞簫小工调的“上”字,(即等於西乐的F)那么五弦的散音就应先合准洞簫小式调的工字音,或定音管A管的音。然后以左手名指按五弦十徽,右手先挑七弦散音,后勾五弦按音,以取仙翁二字同声相应。(即两弦和声音程同度)如应在十徽以下,是五弦音高,七弦音低;应在十徽以上,是五弦音低,七弦音高;因五弦是已定准的弦,以后就以它为主,不能移动,其应紧应慢,只可将未定的七弦来紧慢了。这样七、五弦的挑、勾,就是上面所说的小间调弦法。五、七两弦调准,次用左大指按四弦九徽,右挑七弦散音勾四弦按音相应。其应紧应慢,只可将四弦转軫,不能移动七弦,因为七弦也是已定准的弦,又要以它为主。(以下类推)这样七、四弦的挑、勾,就是上面所说的大间调弦法。又次左名指按四弦十徽,与六弦散音挑、勾相应。又按三弦十徽八分与五弦散音相应,按二弦十徽与四弦散音相应,按一弦十徽与三弦散音相应,(按一弦应换中指)至此七条弦都已调遍了。更用左大指按四弦九徽应七弦散,按三弦九徽应六弦散音,按二弦九徽应五弦散音,按一弦九徽应四弦散音。又或用名指按二弦七徽,托七弦散音勾二弦按音相应,中指按一弦七徽,托六弦散音勾一弦按音相应。是这样交互错综,不避烦琐,其目的在求得弦音的十分准确。

泛调法,按音调过,再用泛调,也有小间、大间两种。还是先从五、七开始,以左大指浮点七弦九徽,名指浮点五弦十徽,右指挑七勾五两弦相应。次双如法调六、四两弦,四、二两弦,三、一两弦,皆得同声仙翁二字。(惟有五、三两弦不用,其理由譐后音律篇。)也就是两弦和声音程同度。这就叫泛音小间调法。又用左大指浮点七弦七徽,名指浮点四弦九徽,右挑七勾四两弦相应,次再如法调六、三两弦,五、二两弦,四、一两弦,皆成同声仙翁,也就是音程同度,这就叫泛音大间调法。泛音调弦,遇有高低微差,仍当随时转軫,使它叶合。

4.右手八法

弹入的名称曰”擘“(大指);”抹“(食指);”勾“(中指);”打“(名指)。弹出的名称曰”托“(大指);”挑”(食指);“剔”(中指);“摘”(名指),共称八法。

弹弦的部位,平常多在”岳山“与”一徽“的当中。然如”泛音“以清劲为主,弹的时候不妨稍近”岳山“,”按音“在上准不宜激烈,弹的时候,不妨稍近”一徽“,这又当知所变通,不可执一而论。

弹位有三,一近“临岳”之下,间称“岳下”,音出纯刚;一在“临岳”与“一徽”当中,间称“岳中”,音出中和;一在近“一徽”之上,间称“徽上”,音出纯柔。演奏古琴,本有三种名称:即弹琴、鼓琴、抚琴,也就真有三种含义:弹取中和,鼓取刚健,抚取柔顺,一曲之中各适其宜而用之。大约取音在中、下准时,右手多在岳中下指,取音进至上准时,多在“徽上”下指,取泛音时,时在岳下下指,如此则刚、柔、中和配合协调,出音清净而无离音。

5.指法练习

指法,就是教给人们应该如何去按弹抑按的准则和技巧,也就是学习古琴第一步必须很好地钻研不可忽略的重要阶段。在琴弦上练习纯熟,有了基础然后再习弹曲操,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使技巧更加精熟,可以尽量施展,发出美音,能够动听移情。

6.弹琴手势

弹琴的手势,不仅是有关外表上的美观,而且是直接影响行气的通塞,使力的张弛,运指的灵笨,取音的美恶。

弹琴注重手势的传统,来源很远,最早的文献,是汉代蔡邕在他的《琴赋》中说过“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复,抑按藏摧”。

赵耶利:“弹琴两手必须相附,如双鸾对舞,两凤同翔,要在附弦作势,不在声外摇指”。

7.古琴的节奏

大抵古人于“琴操”“节奏”,纯取天然使演奏者好各就个人的情感体会,去使旋律尽量优美,不愿用固定的“板眼”去限制拘束它,因此就采取了用“乐句”和繁复的“指法”规律,来掌握“节奏”。例为“滚”、“拂”必快,“吟”“猱”增长时值之类,即暗含有无形的“节奏”,再加以“旁注”的“缓”“急”“速”等字,诚能细加研究参定,勤事练习,不难心领神会以得之。

8.琴曲的曲式结构

与文辞一样,其一般布局的规律是:

  ①散起,即琴曲之首,其速度缓慢,节奏自由。

  ②人调,即琴曲的主要部分,其节拍规整,节奏平稳,主题鲜明,全曲的高潮在此部分中。

  ③人慢,即高潮过后,渐作收势,结束曲意。

  ④复起,即全曲前后首尾回合照应之处,常部分地再现主题,使琴曲有波动起伏的况味。

  ⑤尾声,即全曲的结束部分,一般用泛音弹奏,使琴曲有余音袅袅的趣味。

9.音律

“音律”就是音的规律,也就是乐的本原。

在今天来从事古琴学习,指法固然要精心研究,音律也应当特别注重,然后技艺、理论,才能汇通,琴理、乐理始得一贯,不仅琴学可得宏扬,整个民族音乐前途也更得以昌明了。 

10.学琴心法

又必有恒持久,勿畏难灰心,半途中止;勿犹疑不决,见异思迁;勿性急逞能,欲速不达;勿重量轻质,贪多寡得。果能如此刻苦耐烦,日积月累,自有水到渠成,豁然贯通的一天。


黔 进——立志成为新媒体古琴师,弘扬古琴传统文化的终身学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