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永不止步

2020年,徐克70歲。

14年前,第25屆香港金像獎,他的《七劍》,十項提名,顆粒無收。

徐克,永不止步

7位明星,數百群演,上千匹馬,天山腳下奮戰3年,只為將梁羽生畢生傑作《七劍下天山》,打造為六部武俠電影奇蹟。

他傾注一切,甚至放棄一以貫之的特效依賴,只為自己的寫實武俠夢。

徐克,永不止步

千禧年伊始,《臥虎藏龍》《英雄》《蜀山傳》三部作品相繼問世。

三位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導演,在同一時間節點,似有默契般選擇以武明志。

前兩者,一位竹林為榻,軟劍為簫,想的還是現代人的鬱結哀苦;一位揮毫潑墨,處處設伏,玩的還是東方晦明晦暗的符號隱喻。

但這些,都不是徐克心中的武俠。

他要的是大開大合的愛恨,是長空萬里的情懷,是步步驚心的肅殺,是孤注一擲的浪漫。

徐克,永不止步

只可惜,徐克敗了。 《七劍》與《蜀山傳》票房上的慘淡,成為他的恥辱柱,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香港新武俠電影的落幕。

痛定思痛,鋒芒自斂,北上後的徐克,十來年間重新鑽研技術,從《西遊》到《狄仁傑》,乃至紅色經典,每部新作都從某種程度上,提振內地電影工業。

這位想象力依然四溢的徐老怪,以老港強悍的適應力,苦苦對抗並一點一滴改變著這個時代。

徐克,永不止步

說來,如今觀眾視野中,“東方奇幻大片”已與“國產恐怖片”一般處境尷尬。

這一根植本土文化語境,題材也為觀眾熟悉,曾被看作繼功夫電影后,唯一能與好萊塢角力的類型,如今卻因口碑節節敗退與成本高昂難以操盤,成為鍍金的雞肋。

而徐克卻在四面楚歌下,用一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以正視聽。

浮空錦鯉、怒目尊者、金龍繞柱,種種方術奇觀,都在他的神都洛陽中輪番上演。

徐克,永不止步

拋去其他表現暫且不談,業界評論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因為他的不斷創新嘗試,至少被推進20年,此言著實不虛。

有如製片陳國富表示,“將東方想象力工業化,進行有計劃、可複製的生產,推進工業化的步伐,相較於從前的中國電影行業,這是最大不同”。

徐克,永不止步

換句話說,至少在視覺層面,中國電影有了可以駕馭任何題材的物質載體。

今天不談其他,聊聊徐克這位看似恣意玩鬧的老頑童,在電影技術上難以盡數的卓越表現。

我們並不會嚴格界定徐克作為導演的電影,只要風格足夠凸顯,即是一般意義上的“徐克作品”。

徐克,永不止步

追敘往昔,大部分非徐克影迷,對他的早期作品印象模糊,而新觀眾,也多半隻是從他的代表作裡,獲得些浮皮潦草的光影記憶。

從處女作《蝶變》,到北上後的摸索,徐老怪的表達慾望從未停歇,表意與表態左右逡巡,看似語焉不詳的畫皮背後,依然能聽見那跳動的童心。

徐克,永不止步

1969年,南洋長大的徐克,被父親送去美國學醫。

歷史總是充滿有趣的巧合,與魯迅先生一樣,徐克遠渡重洋沒多久,就放棄了救死扶傷,轉而改學電影。

8年之後,年近30的徐克回到香港。

那時正值《大白鯊》等電影熱映,好萊塢發現了特效商業大片的未來,徐克也深諳其中的生命力。

徐克,永不止步

機緣巧合,剛在電視劇《金刀情俠》中嘗試好萊塢手法就大獲成功的徐克,結識了他的第一個貴人程小東。

在他引薦之下,徐克很快就獲得了拍攝自己第一部電影的機會——《蝶變》,1979年作品。

徐克,永不止步

不僅是徐克的大銀幕處女作,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端,與他未來三年間拍攝的《地獄無門》和《第一類型危險》,並稱“混亂三部曲”。

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如今名聲不大,且看來邪典氣息十足的《蝶變》,在當年可是顛覆整個香港影壇的炸彈。

徐克,永不止步

那時香港電影界,還盛行著張徹與胡金銓一脈的武俠風格,大開大合,拳拳到肉,雄性荷爾蒙十足的硬派功夫。

而《蝶變》從人物到故事到武術設計,都是徹底的另類。 主角不會武功,只是一位嗜好記錄武林逸聞的書生。

故事主線則圍繞一起神秘的蝴蝶殺人案展開,充滿懸疑推理電影的驚悚氣息。

徐克,永不止步

從海報上就能看出,徐克的想象力從當初就如此發散。

身披鐵甲刀槍不入,代替了以往的金鐘罩鐵布衫。

徐克,永不止步

設計精妙的火器炸藥,代替了隔山打牛的拳腳氣功。

徐克,永不止步

爬高上低的飛鉤鐵索,代替了高來高去的輕功。

徐克,永不止步

詭異陰森的古堡格局,靈感與希區柯克《群鳥》相得益彰的殺人蝴蝶,兩敗俱傷的結局設計。 這部處女作中等等奇思妙想,顛覆了當年觀眾的認知,也預示著徐克不會墨守成規的脾氣秉性。

徐克,永不止步

1981年,在吳宇森引薦下,徐克開始嘗試徹底為市場服務的電影,這就有了他第一部喜劇《鬼馬智多星》。

這部融合了好萊塢製作手法,採用美式喜劇編劇套路的作品一經問世,就狂掃數百萬港幣,不僅拿下當年金馬獎最佳導演,還由此讓徐克獲得“鬼才”之名。

徐克,永不止步

有了商業資本的徐克,出乎眾人意料就此罷手。

因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武俠。

次年,徐克拿到兩千萬港幣投資,《蜀山:新蜀山劍俠》正式開機。

徐克,永不止步

改編自仙俠派代表人物還珠樓主長篇鉅著《蜀山劍俠傳》,全書近五百萬字,光要讀完就是壯舉,改編難度可想而知。

但徐克之所以是徐克,就因他敢行他人不敢之行。 甚至找來《星球大戰》特效團隊(未來的工業光魔),專門負責其中的視覺特技。

“人家有飛船、死光槍,空間拓展得這麼大,我們又怎樣看自己的特技呢?這是我拍《蜀山》最大的動機。”

徐克,永不止步

原作世界怪力亂神,每場打戲基本都是法寶飛劍呼嘯搏殺。

當年邵氏公司,還在使用膠片塗色技術來模擬神功光效,徐克就已經使用電腦動畫與激光來讓角色大展神威。

徐克,永不止步

結尾紫青雙劍對陣反派血魔,徐克還首次使用了藍幕結合佈景的特效技術,打造虛實幻境。 同時,剪輯手法與吊威亞這種傳統手段,也被加以發揚。

片中角色自爆身亡,而旁人逃竄的場面,便是由劇務在片場同時拉動上百條威亞而營造的效果。

徐克,永不止步

當年的香港市場,對所謂“特效”成見頗深,老派導演認其雕蟲小技不足掛齒,新生導演則礙於難度不敢嘗試。

雖然如今看來,電影特效落伍粗簡,但依然能從中看出徐克的構思奇異。

更難能可貴的是,《新蜀山劍俠》的成功,不僅讓觀眾認識到,原來武俠電影還能上天入地,也培養了一批香港未來的電影特技工作者,為華語武俠片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徐克的“徐老怪”之名,由此應運而生。

徐克,永不止步

《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在徐克作品序列裡並不特別有名。

但卻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也是當年技術實力的頂峰作品。

徐克,永不止步

片中,徐克沿用了《新蜀山》中的藍幕技術,讓許冠傑與麥嘉騰空而起,穿梭在香港城區各個角落。

徐克,永不止步

而女反派駕駛鯊魚潛艇,以及聖誕老人操縱飛行器等諸多橋段,都有賴特效合成技術的運用,實屬先例。

徐克,永不止步

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在片中得以彰顯,大量來自007系列的高科技儀器,取代原本港式喜劇強調肢體動作的特點,以人與技術的反差,創造出新的喜劇效果。

徐克,永不止步

1987年,徐克監製《倩女幽魂》系列第一部在香港上映。

老友程小東作為導演,卻總是被人忘記。當時媒體贊他倆是,“在奇幻浪漫領域上力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同道中人。”

徐克,永不止步

這部拿下金馬獎與金像獎一連串殊榮的電影,想來大家十分熟悉,這裡不再贅述。

但不得不提的是,徐克老辣刁鑽的選角眼光,能挑中王祖賢這種現代美人,難能可貴。

徐克,永不止步

《倩女幽魂》三部中,對於特效的運用也達到了當年華語電影界頂峰。

徐克不僅引入了歐美特效製作的整體流程來規範團隊,更是從日本特攝電影中尋得靈感,讓這個東方神秘主義色彩十足的故事,更顯奇詭靈異。

徐克,永不止步

例如反派姥姥的長舌,便是模型攝影與電腦特技的融合,徐克將海綿染色後拼接縫合,在開拍時再讓劇務上下拉扯,以塑造其氣勢驚人的席捲姿態。

徐克,永不止步

在《倩女幽魂2:人間道》中,光與影運用更顯獨到,新派與古典、詭奇與魔幻的平衡,塑造了香港電影史上難以忽視的一部傑作。

徐克,永不止步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大戰蜈蚣精的段落。 那時特效手段,蜈蚣精本體只能由實物模型代替,但也足夠氣勢逼人。

徐克,永不止步

後來假如來現身,則是當時還屬一流的三維特效手段。

徐克,永不止步

這段御劍術,明顯要比當年《蜀山傳》更進一步。

徐克,永不止步

續集《倩女幽魂3:道道道》結尾處,你也能看出這種技術的進化,金佛本身由特效所作,身旁祥雲,則是棉花加上乾冰的功勞。

徐克,永不止步

1990年,徐克還在《開心鬼救開心鬼》中,首次嘗試了真人實景與3D動畫結合。

徐克,永不止步

他深受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影響,在《開心鬼救開心鬼》中加入大約10分鐘的合成場面,走時代之先河。

這種嘗試,後也出現在《摩登如來神掌》中。

徐克,永不止步

千禧年剛過,香港電影迷失在一片嬗變與更迭之中。

徐克監製首部真人與三維結合的《老夫子2001》,雖如今滿眼破綻,但徐克依然可謂國內3D技術的祖師一級。

徐克,永不止步

老片暫擱置一邊,最後說說徐克苦心鑽研十餘年,所成“狄仁傑系列”。

徐克,永不止步

合作多年的編劇張家魯時常感嘆徐克腦洞之大,“恍惚覺得他不是地球人。” 看看他繪製的分鏡稿,對比一下其他導演,就知道他為何有能力化奇想為現實了。

徐克,永不止步

2010年伊始,可謂他回勇的開端。 數字技術的跨時代飛躍,讓徐克的想象力終於得以全面鋪開,雖然已不復往昔的訴求表達,但對東方美學的掌握卻日益純熟。

CG建模技術,讓他終於能夠重現腦中那些神秘生物與雲波詭譎的異想場面。

從《通天帝國》中直指蒼穹的通天浮屠,到《神都龍王》中的海中巨獸,乃至《四大天王》中的金龍現形。所有視覺奇觀,都需要依靠特效表現。而背後暗藏的隱喻與對位,也值得你一二品鑑。

徐克,永不止步

拍攝《神都龍王》時,徐克從澳大利亞弄來水下3D攝影機,在整個好萊塢都基本放棄3D時,他還在孜孜不倦開發該技術的邊界。

徐克,永不止步

有賴於此,觀眾才能看到片中水下騎馬的那一段驚險場面,即使提前告知你,那是在泳池中所拍。

徐克,永不止步

《四大天王》片尾的怒目金剛,靈感來自《神都龍王》結尾概念圖之一。

就徐克自己看來,這個形象擁有雙重作用。

“就好像是一種權威跟最高的力量在監視你,會讓你在心理上受到很大威脅。怒目金剛出現在狄仁傑的世界裡,也代表狄仁傑在種種壓力下,還是一個被監視和控制的棋子。”

徐克,永不止步

設計之初,它原本是迦樓羅的形象,但為了適合徐克對狄仁傑心態變化的描繪,最終幾易其稿,材質從木頭到石頭到金屬,甚至有沒有性格,都反覆琢磨許久。

進而呈現出這樣一個略有密恐,但卻暗示狄仁傑內在黑暗的形象。

徐克,永不止步

就如他自己說,狄仁傑系列中有三個堅持。

“一是令人耳目一新,有震撼性的奇案;

二是給觀眾視覺與劇情上的設計,可以通過一些人物手邊的物件去解讀陰謀;

三是慢慢揭開狄仁傑自身的訊息。”

而我們之所以承認徐克拉動了整個華語電影工業水準,正是因為這部《四大天王》中,特效部分完全由中國團隊完成,且僅有十多人。

“其實拍3D電影,我們的立體拍攝效果更好,因為我們的經驗很豐富,我們的技術已經走在前沿了。”

徐克,永不止步

鐵打的武林,流水的江湖。

徐克接受採訪時曾坦言,希望能夠證明技術不是華語片的軟肋。

我們無法得知,如今的徐克,是否還會懷念當年的自己。

但我們可以確認,憑藉數十年來不斷鑽研和突破,對武俠乃至各類型電影的改造與嘗試,徐克給了華語奇幻大片一個可期的未來。

他鬥志仍燃,童心依舊。

不管舊江湖在與不在,永不止步的徐克,也許能造出一片新的桃花源。

徐克,永不止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