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中醫只摸脈不看舌苔?

花好花開花好月圓


中醫號脈只是跟病人看而已,真正有名的中醫看病 望診就能確診,我一個朋友給人看病每天200人左右,他說靠把脈根本來不及,患者往跟前一座,手搭脈上藥方就開出來了,無論你化妝多厚根本不影響他望診,你走路,說話的氣息都是判斷你病情的依據,所以把脈跟西醫讓你去做檢查一樣只是再確診一下而已。



億豪財商俱樂部


聰明的醫生不看舌苔,從望診看氣色已經八九不離十,再問飲食起居,有何表現,聽說話的聲音,已經掌握病情,再切脈確定病因。就可以開方下藥了,這是經驗。我可以不客氣的吹一下牛,介紹一下自己的經歷,是實際例子。

二十多年前我在自家中醫研究所坐診時與徒弟聊天,大約上午十點左右,從窗外看到一對年輕男女,猶猶豫豫的奔研究所來,徒弟問我說來患者了,我說她們不是看病來的,是找我切脈的,應該是讓我切脈看是不是懷孕了,徒弟說真的嗎?我說一會她們進來你就知道了。說話功夫,二位年輕人進入診室,還沒等我開口,女孩就問:號脈能看出是否懷孕,(我徒弟暗自舉大拇指)。我說能,女孩把手伸過來搭在脈診上,切了一會,我告訴女孩的確懷孕了,可能是男孩,兩位年輕人非常高興,給我錢我沒有收,我告訴女孩生孩子後不要忘了我就行了。

那麼為什麼有的中醫只摸脈不看舌苔呢,事實上有必要看舌苔的一定會看,沒必要看舌苔的四診就可以了,況且中醫以四診為主,舌診為輔。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中醫只摸脈不看舌苔的緣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石玉峰


中醫“望聞問切”的基本功,是用於從患者那裡獲取到準確的關於身體健康狀態的信息,然後再依此下決定開方子治病。從信息決策學的角度,只要醫生所掌握的信息足以準確判斷病人的問題,就不必做一些冗餘的事來耽誤時間了,能夠直接解決問題,為什麼還要繞彎子呢?經驗和能力強的中醫,他觀察病人信息的方法可能是不拘泥於基礎的“望聞問切”逐一進行,也許從患者入門時的一個側影,或者逐漸走近的腳步聲,他已經對情況有了大致的判斷,然後再摸脈驗證一下,那麼問題已經瞭然於胸,所以就可以省去下一步了。不過初入醫道者功力不足,切不可任意模仿,否則可能判斷不準而殆誤病人。

從邏輯學的推測,如果有的中醫中摸脈而不看舌苔,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個醫生只會摸脈而不會看舌苔,不過從情理上和法理上分析,這種事怕是在正規醫院中不存在,這種明顯不合格的中醫,怎麼可能有執業資格給人看病呢?

所以我摒棄第二種推測,給出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你遇到了一箇中醫高手,他能夠以更簡便的方法洞悉病況,所以不需要看舌苔就能夠給你看病!


瓏荃堂


摸脈是裝模作樣的 根本摸不出什麼來。當然 如果一個人快死了 就能摸出來了 因為已經摸不到了。有良心的中醫會告訴你 摸脈是做給你看的 其實是望問切 也就是像算命先生的察言觀色。至於中藥 不給你開毒藥就行了 反正中藥其實就是安慰劑 你以為吃了藥 病就好了。


lujing2


中醫也發很多派系,其實就是專業的知識文化 不一樣,中醫中藥,不管是醫,還是藥都非常多,學全面的比較少,知識面不一樣,見解就不一樣,所以有論辯,最好各科綜合研究,一起開發,互補,不排擠


用戶4854879194582


還有更厲害的,壓根不要把脈,也不知道舌苔為何物,只是打量病人一番,就知道此人得什麼病。相信大家對他不陌生,他就是著名的神醫——扁鵲。

古語有云“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而知之謂之巧”,也就是說,通過把脈而得之病情的醫生,不算厲害的醫生,只是個“笨郎中”。但奇怪的,現在中醫真正會打脈,卻成為稀罕物。可見中醫傳統斷代有多麼嚴重!


把脈得知病情的原理是什麼?


中醫將人體看做是一團由陰陽之氣匯合的集合體,正常人氣血運行有序,而患者因氣機受阻,就會將病情反映在輸送精微物質的經脈上,也就是說,所謂經脈就是輸送營養的管道,一旦身體出毛病,就會將情況反映在經脈上。比如傷風感冒多浮、洪、數脈,因病在表;而內科疾病,多沉、遲、芤脈。


可以這麼說,中醫郎中實際好比一個“看水錶”的工人,通過觸碰手腕處的寸、關、尺來把握各臟腑的病情。

看舌苔,相對而言,起步時間要比脈診要晚,雖然漢末張仲景提過它,但真正受到重視,則是宋元時期。


等到了明清時期,由於“溫病學”興起,舌診就成為醫生辨別患者病情必不可少的診法之一。至到現在,讓患者普遍產生一個錯覺,好像醫生只打脈,不關注舌診,就顯得此人不專業。


雖然中醫有“望、聞、問、切”四診法,實際在臨床運用上,每個醫生都會根據實際需要,而著重選擇合適的診法,有些偏重把脈,那麼望診的時間就沒那麼長;若發現患者得是“溫病”,那麼他花在舌診的時間,就會比把脈的時間要長。

因溫病,看舌苔,判斷舌質的顏色,潤燥程度是判定病情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線索。


總結下,為何有些醫生只把脈而不看舌苔,無非是他通過望診,覺得舌診相對而言不那麼重要,於是就把工作重心用在把脈上。


本草百曉生


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疾病。

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

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

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

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

以上我們叫做四診。

如果你所說的只摸脈,那他只用了其中一個,看舌苔是"望"中的其中一點,如果醫生已經通過他的三診瞭解病人的情況,如果技術過硬,經驗豐富,那不看舌苔也可以;如果沒有,那對病人的整體身體狀況瞭解的不夠詳細,這樣開出來的藥方也可能不全面,這樣的中醫就是我們所說的"庸醫",你可以不找他看病。


ICT視界


一個嚴謹的醫生是不會單靠一種方法去收集資料的,脈診只是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好的醫生其實在病人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對病人的聽和望,以及看似不經意的問。脈診當然是很重要的一步。四診合參之後才可以準確辯證,然後確定診斷和用藥方案。真正的臨床單靠脈診是無法完全判斷疾病屬性的,所以望舌是很重要的!不望舌的大夫也許已經通過你的氣色聲音姿勢等等資料加上脈診做出了他認為正確的診斷,可能憑經驗有把握才捨棄瞭望舌。但不管怎樣,不折不扣的認真仔細的完成四診,是一個好的醫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對自己對病人都是必須的!


墨緣55913876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中醫藥學神奇,藏醫藥神奇,,,,金水木火土相輔,。此疫麻杏甘石湯熱竹葉,肺與腸相乘,清血腸毒三草瀉之,,,。


用戶7180843545088


這有什麼奇怪的?有些“中醫”連脈也不摸直接給你開藥,只要你別忘了付錢就行了。也許有些病醫生不需摸脈呢,也說不定。

不單是中醫,西醫大夫也有這樣的,你說“大夫,我發燒了”他就給你開退燒藥,你說“大夫我胃疼”他就給你開止胃痛的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