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導語: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主要存在於中世紀的封建帝國。962年奧托一世接受教皇加冕為帝,直到1806年帝國滅亡為止,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將近9個世紀。神羅的存在不僅僅是德意志歷史的一部分,更是整個歐洲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神聖羅馬帝國旗幟

  • 起源於查理曼帝國

西羅馬帝國在476年被西哥特王國覆滅後,她的統治依然在高盧的許多地區延續著,直到486年被一支法蘭克部落徹底擊潰了羅馬在北高盧地區的統治,並且在他的廢墟上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的墨洛溫王朝。

之後的法蘭克王國在不斷的征戰與經營中壯大崛起,終於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統治下達到了她的鼎盛時期。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前往羅馬,接受了教皇利奧三世加冕,這令整個帝國的地位以及影響力在歐洲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法蘭克王國也因此被稱呼為查理曼帝國。與此同時西羅馬皇帝稱號在查理曼帝國得到了傳承。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查理曼帝國的疆域以及分裂變化

840年,查理曼大帝的兒子路易一世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了皇位不斷相互征伐,帝國的統治在這時也逐漸分崩離析。3年後,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兒子簽訂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將整個查理曼帝國分成三個部分,各自統治。查理曼帝國至此不復存在。

東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領袖胖子查理自887年被篡位廢黜之後,加洛林帝國徹底瓦解,再也沒有統一。而當911年加洛林家族最後的國王"孩童路易"去世後,東法蘭克的貴族並沒有推舉加洛林家族的成員繼任,而是選擇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公爵康拉德繼位。在康拉德臨終之際,他指定了他的宿敵——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繼任。

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被推舉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后一直統治著國家,直到936年去世,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位。在奧托一世的統治下,他平定了一系列由兄弟或者是公爵發起的叛亂,掌握了公爵的任免權,並且任命主教管理行政,這極大的提高了他在帝國的威信,使得帝國內部更加緊密。

隨後的統治中,奧托一世幫助了意大利的寡婦王后擊敗她的敵人,並且迎娶她獲得意大利地區,而在955年,奧托一世率領的軍隊在對陣來自東邊蠻族馬扎爾人的列希菲德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一切不僅僅擴大了他的統治疆域,同時奠基了穩定的統治基礎,樹立了前所未有的威信。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962年的德意志地區

962年,奧托一世在羅馬接受了教皇約翰十二世的加冕,由此成為了羅馬的皇帝以及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這也是神羅的開端。

  • 與教皇的明爭暗鬥

在奧托一世加冕為帝之後,日耳曼王國的事務與羅馬教廷的事務開始纏繞在一起。而日後的日耳曼王國國王也效仿奧托一世的行為,前往羅馬接受教皇的加冕稱帝。

在奧托王朝的統治期間,國王與教皇之間發生了激烈的鬥爭,主要是關於敘任權的鬥爭。當時的教皇十分反感國王僱傭主教管理行政與決定教會任職的行為,因為這侵犯了教廷的權力,於是引發了國王亨利四世反對教皇並且勸說主教們廢黜教皇。而教皇也通過開除國王教籍與宣佈廢黜國王進行反制。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著名油畫《卡諾莎之辱》

與此同時,反對他的公爵們已經推選出了魯道夫為首的諸侯掀起叛亂。面對政治上的孤立無援,他不得不屈服於教皇,在1077年進行了著名的"卡諾莎之行",以揹負巨大的屈辱為代價恢復自己的教籍,並且在之後擊敗了魯道夫的叛亂,儘管之後仍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叛亂,

在1122年,亨利四世的次子亨利五世與教皇達成了和解,簽訂了《沃爾姆斯宗教協定》,帝國的政權得以保留,但是權力遭到了限制,而教皇也在帝國的體系當中取得了和公國們平起平坐的地位。

1125年亨利五世去世,公國們並沒有推舉他的血親繼任國王,而是選擇了當時影響力頗大的薩克森公爵繼任,即洛泰爾二世。而在他於1138年去世後,公國們並沒有遵從他的遺願讓他的女婿亨利繼任,而是再一次推舉了當時影響力頗大的家族,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這也使得兩個家族之間恩怨不斷,為了爭奪皇位爆發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衝突。

在兩個家族的衝突中,維爾夫家族逐漸處於弱勢,儘管如此雙方仍然在激烈的爭奪, 1152年康拉德三世去世,他的侄子腓特烈一世繼位,並且與維爾夫家族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紛爭,並且返還了他的表親"獅子亨利"的財產。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腓特烈一世,又稱巴巴羅薩

腓特烈一世在位時期採取了許多手段鞏固自己的地位:

對內則試圖駕馭德意志地區的各路諸侯,並且通過1158年頒佈的采邑法令鞏固了軍事控制權,同時腓特烈一世還將諸侯的領土細化分割,進一步削減了諸侯的實力。

對外先後六次入侵意大利,征服倫巴第的各個城市,試圖讓這些城市成為帝國豐富的稅收地。同時擊敗了自己的對手獅子亨利,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與地位。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中,他領導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然而他並未能完成他的使命,在小亞細亞半島的格克蘇河過河的時候墜河溺亡,他的死也令神羅軍隊瓦解,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領導權以及軍事力量也因此落在了英格蘭和法蘭西身上,這也是第三次東征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

腓特烈一世的種種舉措使得神羅的國力達到了巔峰,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也是神羅最鼎盛的時期,而他也被後世的歷史學家譽為中世紀最成功的統治者。

  • 垂死掙扎的帝國

神羅歷代統治者儘管染指意大利,但是始終都確保了自己在日耳曼尼亞各個部落公爵之間的關係穩定,而與羅馬教廷也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使得帝國內部的由下至上的穩定發展。

然而到了腓特烈二世的時候,他採取了重視意大利的政策之後,導致了他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與權力日漸衰落,而且染指意大利與教皇的利益也發生了衝突。當腓特烈二世在1250年死後,因為缺乏強有力的統治者,導致了公國們沒有認可的繼承者,而公國們也趁這個機會鞏固了他們的統治基礎,向著更加獨立的統治發展,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大空位時期。

終於,德意志的貴族公爵們選定了他們理想的人選,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因為他年老體衰、名存實亡的輝煌家世以及散落零星的領土,使得他成為了公國們理想的傀儡。

然而魯道夫一世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脆弱,他利用神羅皇帝僅存的權力以及自己政治頭腦與軍事力量,將廣袤的奧地利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一部分,並且成為日後他們家族的根基,而皇位則被他們壟斷直到帝國滅亡。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金璽詔書

儘管魯道夫一世成功的使得他的國力凌駕於各個諸侯之上,但是他試圖推動的中央集權化已經舉步維艱:諸侯們反對魯道夫一世吞併奧地利的行為,並推選了他們理想中的繼承者,這使得當時的皇帝查理四世不得不頒佈金璽詔書以防止內戰的發生,並且在隨後統治者改革與初衷漸行漸遠,偏離了方向,最終因為宗教改革以及諸侯的紛爭令整個國家支離破碎。

十三世紀後,資本主義開始發展,並且持續衝擊著德意志地區傳統的貴族封建制度,而神聖羅馬帝國因為缺乏普遍認可的王位繼承法,使得覬覦皇位者不得不付諸武力,讓各諸侯臣服認可他,而這也使得神聖羅馬帝國成為了一個空名,實質上由一個"國家"演變成了鬆散的"邦聯"。

在經歷了三十年戰爭、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以及七年戰爭後,整個神羅境內有著多達三百多個邦國以及數千個莊園領地。神羅皇帝徒有虛名,實權分散在各個地區的諸侯手中,而神聖羅馬帝國苟延殘喘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

  • 神聖羅馬帝國的瓦解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共和政府處決了法王路易十六以及他的王后,也就是神羅皇帝的妹妹,瑪麗·安託瓦內特。而法國大革命宣傳的思潮也觸怒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為了保衛君主制,神羅皇帝聯合了歐洲各國君主以軍事行動保衛君主制。

第一羅馬——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奧斯特里茨戰役

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在法國稱帝,這加劇了德意志地區內部的分裂,同時撼動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為此神羅皇帝聯合英國、俄國等國家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並且在奧斯特里茨展開了奧斯特里茨戰役,拿破崙憑藉地勢以及極高的軍事素養,擊潰了俄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聯軍,隨後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和約,隨後將德意志部分地區分裂出來組成萊茵邦聯,以此整合法國在德意志地區的力量。

1806年,拿破崙為了讓更多的國家加入自己邦聯,決心終結掉神聖羅馬帝國,並且向神羅皇帝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同年8月6號,弗朗茨二世宣佈接受最後通牒,放棄了神羅的帝國稱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的稱號。至此,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直到1871年,普魯士開始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戰爭,並且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神聖羅馬帝國才正式滅亡。

總結: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自始至終都是完完全全的中世紀模式,而且長期的分裂以及落後的文化導致了諸侯林立,皇帝徒有虛名,實權卻掌握在三百多個領主手中。這也使得法國著名的哲學家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