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雲計算,未來大牛股的搖籃

什麼是雲計算?

2006年8月9日,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首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

“雲計算”通過網絡把所有的信息資源和計算應用(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應用和服務)連接起來,供用戶隨取隨用一種IT資源的交付模式。本質上是一種超級計算模式,提高算力的同時降低了成本

傳統模式:類似於每家每戶都自己安裝發電機,並且每一臺發電機都是獨立的,每家每戶發的電只能自用。

雲計算:把一群發電機連接了起來,居民可以不用自己發電了,可隨時取用整個體系內發電機發的電。

雲計算有哪些好處?

降低企業成本:用戶不再需要自己去搞一整套設備,也不需要自己來維護,按照需要購買服務就好,這給企業省了一大筆錢。

資源充分利用:算力和信息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就好比大家都不買私家車了,全部改用共享汽車,這樣整個社會的汽車利用率會大幅提高。

性能更加出色:團結就是力量,把多臺服務器連接起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可靠性更高:體系內的一臺服務器GG了,還有其他服務器可以用,工作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雲計算如何分類?

雲計算根據用戶需求,部署模式分為四類:私有云、私有云、混合雲和行業雲。


改變世界的雲計算,未來大牛股的搖籃


公有云:在公開網絡上提供的雲服務,信息量龐大、有很強的可拓展性,但是目前存在信息安全問題。

私有云:只服務於組織內部,由企業自己建立,或者由運營商建立管理,安全性好,但規模效益和可拓展性不足。

混合雲: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結合體,兼具二者特點。

行業雲:垂直度很高,只向行業內部機構和人士開放,比如醫療雲和智慧城市雲。

雲計算產業鏈:


上游:雲計算設備製造,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差異化不大,競爭的核心在於性價比和穩定性。

中游: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三者既是上下游的關係,也可以直接對外提供服務。雲服務公司都在不斷完善產業鏈,IaaS、PaaS和SaaS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融合發展是未來趨勢。

下游:雲計算的發展需要以需求為導向,而不同客戶的差異化很大,標準化程度低,所以需要對不同行業有深刻的理解,提高客戶的體驗度。

有哪些投資機會?

1、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用戶沒有云計算基礎設施的所有權,也不需要自己維護,但能進行操作系統的選擇、存儲空間、部署的運用,獲得中央處理器、存儲等基本計算資源。

IaaS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大型互聯網企業、IDC廠商、硬件廠商、電信運營商及專業型廠商。

IaaS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存在規模經濟特徵,未來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後續看好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IDC龍頭企業。

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今年業績有望開始爆發,重點關注一線IDC企業。

2、 PaaS平臺及服務

PaaS提供運營環境、開發工具、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服務,客戶主要是軟件開發企業和一般企業的IT部門。

PaaS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打通底層資源和應用環節,雲計算大廠基本都具備PaaS的能力。國內龍頭包括阿里雲、騰訊雲、浪潮雲、華為雲,其中阿里雲一家獨大。

3、 SaaS軟件及服務

服務商先把軟件安裝在自己的服務器上,用戶只需要通過互聯網接入,不需要佔用自己的空間,服務對象可以是B端和C端。

作為資深網遊玩家,個人理解,比如玩魔獸世界,以前需要下載幾十G的客戶端,這很佔用硬盤資源,玩的時候又賊費內存。運用雲模式以後,不需要下載遊戲了,玩的時候也不會因為電腦配置差而卡頓。

這個環節將會產生極大的市場,比如雲遊戲、雲視頻、雲辦公、雲醫療,5G的商用會讓雲計算行業開始爆發,最終收益最大的將會是下游應用環節。

投資邏輯:

1、 傳統軟件向雲端軟件的轉型:傳統軟件公司轉型雲服務後,盈利模式會發生變化。傳統軟件銷售是一杆子買賣,即使今年的業績非常好,也很難保證未來的持續性。而云端軟件則不同,是收取服務費而不是一次性的買賣,客戶粘性高,這提高了可持續盈利能力,現金流也會更好。用友網絡和廣聯達正是受益於向雲端的轉型,成為大牛股,以後類似的公司還會很多。

2、 IDC數據中心的建設將會加速,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找股東背景強大,已經在一線城市佔了山頭的。行業帶有消費和房地產屬性,龍頭企業盈利確定性很好,是未來大牛股的集中營。

3、 美股十年的牛市,雲計算是最大的推手之一,給服務商和用戶帶來了雙贏。國內雲計算的崛起也只是時間問題,在流量爆發時代,率先受益的是設備廠商和IaaS,而最具潛力的是下游應用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