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羅馬帝國帝制時代,屋大維繼承了凱撒的政治地位,在位期間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使得國家制度逐漸規範。

由此奠定了羅馬帝國百年和平的基礎。但在這個空前盛世的背後,新的危機正在在悄然誕生。這種危機不斷的積累以至於達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使得羅馬帝國前期打下的堅實基礎被破壞殆盡。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羅馬帝國

軍隊與元老院的衝突,是羅馬帝國前期最主要的矛盾,而皇帝則在兩派勢力之中不斷的搖擺,這種情況一直到安敦尼王朝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觀。96年羅馬皇帝圖密善死於政變,標誌著弗拉維王朝的覆滅,元老院再一次獲得了話語權以後,推舉了年老的執政官涅爾瓦為帝。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安敦尼王朝是羅馬帝國空前盛世的時代

之所以選擇涅爾瓦,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涅爾瓦資歷比較老,他本人出身於舊元老貴族,早在尼祿時代,涅爾瓦就已經在宮廷之中擔任要職,並且還曾是尼祿的寵臣。尼祿被推翻後,涅爾瓦得以倖免,離開宮廷後的他對政事不聞不問,處於隱居狀態。再有一個原因,涅爾瓦離開政壇多年,其影響力早已衰落,而且年老無子嗣,比較方便控制(也有說法認為涅爾瓦參與刺殺圖密善,因而得到貴族元老院支持)。

五賢帝時代的開創

出身於舊元老貴族的涅爾瓦對於扶持他上臺的元老院,採取了頗為寬容的態度。由於此前圖密善在位期間曾極力打壓元老院,屠戮了大批元老院貴族,涅爾瓦不僅恢復了元老院的地位,甚至在處理國家大事上都要詢問元老院的意見。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涅爾瓦羅馬帝國皇帝(96-98年在位),五賢帝之一

獲得了元老院的支持還不夠,涅爾瓦在政治權力紛爭中,認識到了軍隊的作用。屋大維時代建立的近衛軍制度,使得羅馬帝國前期,皇帝的繼位受到近衛軍的影響很大,有不少的皇帝都是出自近衛軍的扶持。涅爾瓦本身是元老院扶持,上臺後卻致力於同軍隊打好關係,由於其年邁的關係,他選擇了出身於近衛軍的圖拉真為帝位的繼承人。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圖拉真對外開疆拓土,使得羅馬帝國的疆域拓展到最大

圖拉真本身出身於羅馬貴族一個軍人世家,其父親就擔任過地方行省總督,圖拉真年輕的時候,就在軍中建立了至高的威望,並因此而成長為執政官,戰功赫赫他被涅爾瓦看重,並在涅爾瓦去世後繼承羅馬皇帝。圖拉真在位19年,對內致力於經濟政治改革,對外開疆拓土,使得這一時期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了空前強盛的地步。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圖拉真

毫不誇張的說,圖拉真是自羅馬帝國開創以來,除屋大維以外最傑出的君主。他的存在奠定了羅馬帝國前期的強盛,在他去世以後,羅馬帝國帝位傳承歷經了兩代平穩時期。並在安敦尼繼位時期,羅馬帝國發展到頂峰,也因此

五賢帝時代被成為安敦尼王朝。羅馬帝國盛世的發展,離不開其內部的統一,總體來看:

一、安敦尼王朝時期,元老院和軍隊系統的和平相處。這一切都和皇帝的努力分不開關係,從涅爾瓦時代開始,安敦尼王朝的皇帝就十分注重二者之間的平衡,並由此結束了二者對立的局面,皇帝在得到元老院信任的同時,也得到了軍隊的支持,有助於皇權的施展。

二、安敦尼王朝時期,皇帝都十分注意改善地方行政制度,消除與中央對立的局面,除此以外還做到了愛惜民力,輕徭薄賦,扶助民眾生產生活。針對最底層的奴隸,這一時期也頒佈了一定的規章制度,限制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至哈德羅在位時期,羅馬帝國幾乎每個行省的普通民眾都能受到皇帝的照拂。

三、安敦尼王朝的繼承製度,涅爾瓦在位時期,曾有過動盪,起因是因為節約作風引發近衛軍系統的不滿,一度軍中圖密善的勢力暗中抬頭,差點顛覆其政權。

因而他選擇了軍事出身的圖拉真為養子繼承帝位,並由此開創了養子繼承製度,穩固這一時期的帝位傳承。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羅馬帝國五賢帝時期被後世史學家評價為是人們最適宜生活的時代

總而言之,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羅馬皇帝,都是羅馬帝國曆史上有作為的君主,也造就了羅馬帝國最為繁榮的時代,然而在這空前盛世下,也醞釀了不少的危機。

以至於在盛世之後,羅馬帝國局勢急轉直下,造成嚴重的三世紀危機

盛世下的危機

安敦尼王朝每一代帝王都很有作為,使得羅馬帝國由此進入了百年最安穩的發展階段。然而在這盛世下,實際上醞釀了危機已經在不斷的發展,叩響了這危機時代的大門。還是那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元老院和軍隊的衝突,作為羅馬帝國時代最具權勢的兩派,他們的影響十分深遠,包括後來安敦尼王朝終結以後,三世紀危機時期,元老院和軍隊的衝突仍在。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羅馬帝國時期元老院與軍隊的衝突是國家不斷變亂的根源之一

在這兩方勢力中,實質上軍隊的威脅比元老院更高,尤其是在奴隸制社會的前提下,元老院作為國家貴族一脈,其地位的穩固取決於國家是否穩定,一旦出現衝突,最先犧牲的就有可能是他們。另外一點就是,作為皇帝的近衛軍,他們距離權利中樞太近,一旦出現變故,近衛軍很有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扶持對自己比較有利的君王上臺。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馬可·奧勒留去世前令兒子康茂德繼位,終結了五賢帝盛世

這一問題涅爾瓦看的非常透徹,因此選擇了圖拉真為繼承人。而無論是圖拉真還是涅爾瓦亦或是五賢帝時代任何一個帝王,對軍隊的把控,對元老院的安撫都很有手腕,但這一切隨著康茂德繼位後發生了改變。康茂德是安敦尼王朝第六代皇帝,是五賢帝時代最後一任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兒子,他繼承的是一個空前繁華的盛世,同時也是把這個盛世葬送的皇帝。

由於康茂德的姐姐在父親在位期間,變擁有相當的地位,所以康茂德繼位後,這位姐姐內心產生了極度的想法,她聯合了元老院一部分貴族打算刺殺皇帝,結果失敗。不僅他本人被殺,連同元老院幾個貴族也都先後被處決。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康茂德,安敦尼王朝最後一任皇帝,他的死去標誌羅馬進入三世紀危機

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使得康茂德再也不信任元老院,而原本元老院和軍隊趨於均衡的勢力被破壞,康茂德本人越來越貪圖享樂不理政事,都交給自己近衛軍長官處理。然而近衛軍長官同樣也覬覦權利和金錢,在一系列政策下,國家原本安定和諧的制度也被破壞,而因為權力之間的紛爭,康茂德本人也被刺殺,五賢帝時代創建的顯赫帝國被康茂德一手毀滅。

深層次社會危機下的劇變

康茂德打破帝國上層平衡是摧毀這個盛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全部。除了國家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外,造成羅馬帝國這一時期的混亂,是由於上層社會的變革加劇了整個奴隸制度崩壞而產生的局面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羅馬帝國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對奴隸的壓迫也日漸加深

羅馬帝國是一個奴隸制社會,奴隸代表的就是最基本的社會生產力,由於國家不斷的發展,生產力也不斷的發展壯大的同時,社會消耗也在不斷的加劇。站在國家層面上,由於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導致國家內部的消耗,同樣由於帝國上層之間各個機構不斷的擴大規模,包括軍隊、元老院、內閣的建設,這種內部消耗也逐漸加劇,也對奴隸的壓迫也在不斷的加劇。

安敦尼王朝時期的帝王,每一代幾乎都在調節貴族對下層階級的矛盾,甚至制定了較為嚴苛的法律來限制奴隸主對奴隸的壓迫,但由於生產關係伴隨著社會進步,不斷的在改變。一旦這種調節停滯,對於國家經濟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盛世下的危機,安敦尼王朝末期的轉變,奴隸制趨於崩潰和瓦解

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是羅馬歷史上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之一

社會經濟發生嚴重的危機,尤其是伴隨著奴隸運動不斷的崛起,加劇國家的消耗,造成社會生產力的嚴重萎縮,各個經濟行業持續低迷。國家財政因此而空虛,各方勢力為了利益之間不斷爭奪,因此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惡性循環,並演變成三世紀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