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耳日系列科普之十一】熬夜、勞累——突發性耳聾可能已悄然走近

當今社會,生活、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劇增,許多人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所以時不時聽到身邊人說:聽力本來好好的,怎麼睡一覺起來"嗡嗡"響,好像聽不太清楚了,年紀輕輕的該不會聾了吧?!——此時可能已是患得突發性耳聾。目前突發性耳聾患者逐漸呈年輕化趨勢,中青年人所佔比例已超過50%。

【愛耳日系列科普之十一】熬夜、勞累——突發性耳聾可能已悄然走近

突發性耳聾或稱"特發性耳聾",簡稱"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主要臨床變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悶堵感、眩暈、噁心、嘔吐等。

只有少數的突發性耳聾患者可以找到確切的致病病因,絕大部分的患者無法經由檢查確認是由何原因導致。大部分病患於發病前身體處於過度疲勞或精神情緒處於過大壓力下,也有的病患是在無任何預警下發生,通常在天氣變冷的秋冬季節病例較多。目前有許多可能的致病機制被提出,包括病毒感染,內耳血流灌注不良,內耳淋巴系統破裂,自體免疫疾病等,但大多數病患查不到特別原因。

【愛耳日系列科普之十一】熬夜、勞累——突發性耳聾可能已悄然走近

臨床症狀

1.耳聾

多為單側耳聾,發病前多無先兆,少數患者則先有輕度感冒、疲勞或情緒激動史。 耳聾發生突然,患者的聽力一般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下降至最低點,少數患者可在3天以內聽力損失方達到最低點。

2.耳鳴

可為始發症狀,大多數患者可於耳聾時出現耳鳴,但耳鳴也可發生於耳聾之後。經治療後,多數患者聽力可以提高,但耳鳴可長期存在。

3.眩暈

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暈,多為旋轉性眩暈,伴噁心、嘔吐。可與耳聾同時出現或於耳聾發生前後出現。

4.其他

少數患者可有耳悶堵感,壓迫感或麻木感。

突發性耳聾儘管有自愈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但是由於突發性耳聾的預後效果與病發後開始治療的時間有一定關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此應在病發後7~10天以內儘早治療。

預防措施

由於突發性耳聾病因尚未明確,並無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作為一般性的預防,日常生活可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避免感冒,預防病毒感染。

2.勿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身心愉悅。

3.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減少煙、酒、咖啡等帶來的刺激。

4.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對於已經患突發性聾並且治療後患耳仍然不具有實用聽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議外,還建議特別應該保護健側耳:1.避免接觸噪聲;2.避免耳毒性藥物;3避免耳外傷和耳部的感染。

【愛耳日系列科普之十一】熬夜、勞累——突發性耳聾可能已悄然走近

鄭錦泉,聽力技師,工學學士

201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系,擅長各項聽力學檢查及助聽器、人工耳蝸驗配,畢業至今在在廣東省內三甲醫院耳鼻喉科從事臨床實踐工作。現任職於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