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家住進藝術家 社風民風有了“質變”杭州的這個藝術村落,鄉村治理有一套

 陽春三月,茶已青。近日,記者走進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外桐塢村,在防疫和經濟兩手抓的當下,這裡的生態和文化創意經濟已經復甦。

  二胡演奏藝術家洪緯正在茶園裡拍攝微視頻。7年前,他與外桐塢村一見鍾情,便在此長租,開了一間名叫“樸青”的工作室,成為一個新村民。洪緯說,吸引他留下來的,不僅有茶綠、花紅、竹翠、水清的美景,更因為這裡社風民風好。

  外桐塢村是“全國文明村”。近十年來,全村無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生。今年1月,外桐塢村又斬獲新榮譽,被評為省級民主法治村。可十幾年前的外桐塢村卻是另一番景象,集體經濟很薄弱,村民間瑣事引起的小矛盾不斷。為了發展新農村,村委決定清理五金加工、板材加工等汙染企業,併發揮毗鄰中國美院的地理優勢,著力打造藝術村落,至今已吸引了160多位藝術家、設計師、手工藝者入駐,創辦文創類工作室80多家。

  如今,90%以上的農戶家中都住進了一位藝術家老師,藝術已經成為外桐塢村的金名片。藝術帶來的不只是經濟的發展,更改變了原有的農村陋習。家家戶戶的麻將桌變成了茶藝桌,棋牌變成了毛筆,連孩子們都從小接受起了藝術的薰陶。

  在藝術家們的設計下,原本單調的房屋外牆披上了法治教育的大幅牆繪,古板的茶園圍欄上講述著有關憲法的漫畫故事。道德長廊、法治長廊、朱德紀念館、文化禮堂、黨群服務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走在鄉間小路上,一處處透著藝術範兒的精美設計,體現了巧用德治、善用法治、活用自治、精用智治的鄉村治理理念。

  “新村民”藝術家們還主動參與到了村裡開展的風情小鎮、龍塢茶鎮等建設中。當年,全村163戶農戶的房屋違建整治工作十分棘手,有名農戶無論怎麼勸說,也不同意拆掉院子裡的一處違建房,怕影響租金。村黨支部書記張秀龍找到租在農戶家裡的藝術家老師幫忙一起做工作。沒想到藝術家老師一句話就打消了農戶的顧慮:“這間房確實很影響美觀,如果你同意拆掉,我可以把院子設計得更有整體性。我還願意多付一些租金。”拆違整治後,村裡的環境更美了,更多藝術家和遊客慕名而來,進一步帶動了村裡的經濟發展。

  “朝涉外桐塢,暫與俗人疏,村莊佳景色,畫茶閒情抒。”藉助西湖區文創產業優勢和藝術村落優勢,外桐塢村將法治宣傳教育、法治文化建設與村民文化生活、鄉村治理相結合,用法治文化的軟實力鋪就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硬基石。

  如今,張秀龍心裡裝著更大的一盤棋,他要用平臺化實現藝術鄉村的產業集群發展,要用信息化實現鄉村治理的大數據管理,讓外桐塢村的鄉村治理走上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