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本文由公眾號散戶特訓營《baguazhanfa66》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1、隆基股份財務造假?


2019年前3季度隆基股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67.8億億元,對應的營業收入為226.9億元,2016-2018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74.75億元、109.5億元和179.1元,對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5.3億元、163.6億元和219.9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均遠遠小於其營業收入,說明營業收入中“水分”較多,含金量不高,應收賬款的質量較差。從另一隻眼睛來看,存在虛增收入、虛增應收賬款的可能性。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這裡提到的問題,叫收現比,即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代表1元營業收入收到了多少現金。一般情況下,按照16%的增值稅稅率,該比值約等於116%,即1元營業收入收到1.16元現金。


隆基股份的收現比確實不好,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收現比只有65%、67%、81%和74%。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但是這能說明營業收入中“水分”較多,含金量不高,應收賬款的質量較差,存在虛增收入、虛增應收賬款的可能性嗎?


不能。


假設隆基股份將賣出貨品收到的應收票據直接背書轉讓支付給上游購買原材料,那麼票據的收回和轉讓並不影響經營現金流,也並不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中體現,自然收現比比較低。


可以看到,截止2019年Q3隆基股份應收票據餘額51億元,應付票據餘額82億元,均較高。


而且與隆基股份同業務、規模也類似的中環股份也是如此,收現比2019年前三季度只有55%左右。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此外,應收、應付票據餘額較高的格力電器收現比也不好,在ROE合集裡也分析過。可以看到2016年至2019年Q3,格力股份的收現比只有65%、73%、68%和94%,跟隆基股份非常接近。同時,格力股份的應收票據餘額高達436億元和451億元。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當然,本質原因還是隆基股份的經營現金流並不好,淨現比比較低,菜才是原罪。


如果一家企業維持長期的快速增長,那麼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自由現金流都會為負,何況是隆基股份這種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前期無不需要大量的投資。


隆基股份十年來只有2012年營業收入下滑了15%,此外所有年份收入增長率均大於20%,甚至大於50%。這種成長性很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經營現金流淨額不夠優秀。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此外,“長期過高佔比的其他應付款絕非是正常現象,可能存收入不結轉,隱藏收入的情況;或者公司經營不善,存在大量外部借款。”


半年報顯示,隆基股份其他應付款主要是設備款,高達16.80億元,並且披露了超過1年的明細,包括北方華創、帝爾激光、先導智能等上市公司。這樣也比較好理解,設備那麼貴,付款週期相對也會較長嘛。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當然,隆基股份或許可能存在各種問題,但是至少分析沒到點子上。


2、定價能力弱的京東方


“作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京東方本期毛利率僅為14.99%,歷史上最高也不過25%,顯然有點低。說明該公司的產品市場定價能力並不強,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這也許是該公司長年盈利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較快,但是毛利率卻是下降的,出現了背離。這說明該公司在降價銷售,以價換量,是市場需求放緩的表現。如果行業趨勢不發生逆轉,產品賣的越多,賺的利潤反而會更少。”


首先毛利率跟上下游有關。京東方面板的下游主要是電視和手機,這兩者更新換代頻繁,毛利率本來就不高,國內市佔率第一的海信電視毛利率一直在20%徘徊,小米手機的毛利率更是不到7%。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上游的面板毛利率能有多少?


其次,毛利率與投入有關。面板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一條生產線動輒400億以上的投資額,每年計入成本的折舊都要幾十億,在這種情形下,毛利率高也不現實。


再次,還要考慮產業鏈轉移情況。十年前,中國進口最大的兩項物品,一是原油,二是半導體,缺芯少屏的帽子戴了很多年。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們通過大額投資把面板的話語權搶了回來,在這種情形下,毛利率高也不現實。


其實面板現在是寡頭壟斷,玩家就那麼幾個,由於投資額巨大,大家能生產還是儘量生產,所以產能有點過剩。2019年以來,不少產能關停,價格已經明顯的回升。


3、奇怪的分紅


比如聖農發展2019年前三季度分紅18.6億元,同時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只有6億左右,有息負債高達34億,可能是為了維持股價,分紅金額要麼借債要麼寅吃卯糧。


隆基股份出問題了嗎?


聖農發展三季度末的現金流很緊,沒那麼多錢分紅,所以分紅公告是12月25號發佈的,此時考慮到四季度基本過完了,估算四季度經營現金流入賬超過15億,所以才有錢分紅。


至於分紅的動機,雖然絕大部分的分紅到了實際控制人的腰包,但是實際控制人並不缺錢,股票質押比例非常低。只能理解為趁著年景好,把錢分了,美滋滋。


總之,做好財務分析並不容易,一定要結合公司商業模式,聯繫上下游,並且不斷地實踐。同時,做好財務分析跟做好投資還有很遠的路,道阻且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和大家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