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玩,稽古,觀復


清玩,稽古,觀復


玩物必為“清玩”。而“清玩”又特指精美雅緻,有歷史文化底蘊之物。故頗有些“稽古”意味。清人《看山閣閒筆》中說:“古風醇厚,今俗澆漓。是以君子常存古道,不入時宜也。一凡身心之修養、耳目之供給,莫不稽古以寄情焉。”玩物寄情,或閒花野草,或香茗書畫,棋琴園鶴......從中賞玩如遇千古知音。或玩物蘊志,或玩物娛情都是清玩絕妙處,俗人不可得知其中味也。

清玩,稽古,觀復


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者縹緲無形,“器”物者雖或無常或有常,卻常有形。“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花與葉如此細微的事物即便剎那開落也是春秋。開落的瞬間,是花草的歷史,也含著深妙的“道”理。

清玩,稽古,觀復


“道”不生不滅。人可通過“器”物(有形萬物皆“器”,人亦如是)所展現的象,去揣摩感悟。

恰如雁過寒潭,我且見之,雁過,心潭亦留雁影;螢渡高樓,螢滅,心鏡亦熒微光。故人察“器”物歷史之痕跡,可知“道”運行的軌跡,從而實現——“道”悟。

清玩,稽古,觀復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斯為觀復妙解,物生物滅,人於靜處可觀其致之之理(根)。且生滅本身即是“覆命”的過程,而“覆命”的過程是由“道”所主宰。從器物興滅的軌跡中看到常而不滅的“道”。

清玩,稽古,觀復


玩物——觀復——開悟——知“道”是一個往復的過程。誰也不能一下子直悟究竟之理,漸進以至提壺灌頂是一個悟”道“的美好過程。

清玩,稽古,觀復


器物必須有真實的歷史性才有意義,贗物因為失去了歷史的真誠只能從中看到人性的虛偽與醜惡。一山一木,一花一草都是歷史真實的展現,生滅皆可感悟。有真實歷史的器物從創作到流傳幾經輾轉器物磨損以至失去本來意義。而今卻仍大有人賞玩,把玩其中“味道”,體悟器物背後歷史意義,一絲文化的意蘊:一片斑駁瓷片蘊含著古人插花的風雅;半寸腐蝕鏽鐵蘊存著金戈鐵馬從西來,不破韃虜終不休的英雄氣概。當我們活在今天已無法看到古人諸多美好的時候,翻一翻古人所筆之書,看一看古人玩物之法。

清玩,稽古,觀復


清玩,稽古,觀復。

清玩,稽古,觀復


若從載道之器中窺得門徑,承前啟後,有所復見,也是功德無量之大事。

清玩,稽古,觀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